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能夠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要求并具有可靠的防火性能和保溫效果,包括:保溫芯層;下粘結層,其覆蓋在保溫芯層的下表面,并包括通過下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下連接體;上粘結層,其覆蓋在保溫芯層的上表面;防火保溫層,其覆蓋在上粘結層的上表面;防護層,其覆蓋在防火保溫層的上表面,并包括通過上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上連接體;其中,多個下連接體與多個上連接體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彼此對應的下連接體和上連接體通過穿過保溫芯層、上粘結層和防火保溫層的保溫連接件相連;其中,上粘結層與防護層之間通過穿過防火保溫層的多個增強肋相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能夠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要求并具有可靠的防火性能和保溫效果,包括:保溫芯層;下粘結層,其覆蓋在保溫芯層的下表面,并包括通過下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下連接體;上粘結層,其覆蓋在保溫芯層的上表面;防火保溫層,其覆蓋在上粘結層的上表面;防護層,其覆蓋在防火保溫層的上表面,并包括通過上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上連接體;其中,多個下連接體與多個上連接體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彼此對應的下連接體和上連接體通過穿過保溫芯層、上粘結層和防火保溫層的保溫連接件相連;其中,上粘結層與防護層之間通過穿過防火保溫層的多個增強肋相連。【專利說明】防火復合保溫模板
本技術涉及建筑領域,特別是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節能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我國建筑能耗已占到總能耗的30%,居各領域之首,所以在我國實施建筑保溫節能意義重大,勢在必行。隨著國家對建筑節能政策的頒布和實施,已經發現了各種保溫措施以及結構方案,目前建筑節能工作已經逐步為社會各界所接受。現有的建筑結構與保溫一體化模板外保溫系統一般保溫芯層都采用B1、B2級材料,按照2015年5月I日實施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要求,保溫材料兩側應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應小于50mm。現有的一體化保溫模板保溫材料兩側的保護層(或砂漿層)厚度都在10?15mm左右,即使加上15?20mm抹面砂漿也難以達到防火規范要求,因而防火性能不佳,存在嚴重火災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能夠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要求并具有可靠的防火性能和保溫效果。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包括:保溫芯層;下粘結層,其覆蓋在所述保溫芯層的下表面,并包括通過下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下連接體;上粘結層,其覆蓋在所述保溫芯層的上表面;防火保溫層,其覆蓋在所述上粘結層的上表面;防護層,其覆蓋在所述防火保溫層的上表面,并包括通過上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上連接體;其中,所述多個下連接體與所述多個上連接體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彼此對應的所述下連接體和所述上連接體通過穿過所述保溫芯層、所述上粘結層和所述防火保溫層的保溫連接件相連;其中,所述上粘結層與所述防護層之間通過穿過所述防火保溫層的多個增強肋相連。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保溫芯層在與所述下粘結層相鄰的下表面上具有:用于裝容所述下連接體和所述下增強筋的保溫芯槽。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保溫芯槽是矩形槽或燕尾槽。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防火保溫層包括巖棉板、玻化微珠板、發泡混凝土板、真空絕熱板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防護層內包括一層或多層防裂網格布或鍍鋅鋼絲網;和/或所述下粘結層內包括一層或多層防裂網格布或鍍鋅鋼絲網。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上粘結層或所述下粘結層的厚度為I?2mm ;所述防火保溫層的厚度為10?25mm;所述防護層的厚度為6?15mm。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保溫連接件是條形、L型或方框形的連接件。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上連接體呈條形并具有矩形的截面;和/或所述下連接體呈條形并具有錐形或楔形的截面;和/或所述上增強筋呈條形、L型或方框形;和/或所述下增強筋呈條形、L型或方框形。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保溫連接件呈條形并垂直于呈條形的所述上連接體和所述下連接體;和/或所述上增強筋呈條形并垂直于呈條形的所述多個上連接體;和/或所述下增強筋呈條形并垂直于呈條形的所述多個下連接體。優選地,在本技術的任意實施例中,所述防護層包括一層或多層的聚合物砂漿層或輕質混凝土層。通過本技術的各實施例提供的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能夠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要求并具有可靠的防火性能和保溫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以下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進行論述,顯然,在結合附圖進行描述的技術方案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所示實施例得到其它的實施例。圖1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保溫裝飾復合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所述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需要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在本技術所保護的范圍內。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能夠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要求并具有可靠的防火性能和保溫效果。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包括: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能夠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要求并具有可靠的防火性能和保溫效果。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包括:保溫芯層;下粘結層,其覆蓋在所述保溫芯層的下表面,并包括通過下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下連接體;上粘結層,其覆蓋在所述保溫芯層的上表面;防火保溫層,其覆蓋在所述上粘結層的上表面;防護層,其覆蓋在所述防火保溫層的上表面,并包括通過上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上連接體;其中,所述多個下連接體與所述多個上連接體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彼此對應的所述下連接體和所述上連接體通過穿過所述保溫芯層、所述上粘結層和所述防火保溫層的保溫連接件相連;其中,所述上粘結層與所述防護層之間通過穿過所述防火保溫層的多個增強肋相連。這樣,作為保溫結構主體的保溫芯層在上、下表面由上、下粘結層覆蓋,而在上粘結層上進一步依次設置防火保溫層和防護層,由此形成一體結構。在下粘結層中與保溫芯層相鄰的部分設置有通過下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下連接體,在防護層內設置有通過上增強筋相連的多個上連接體,相互對應的上、下連接體通過穿過保溫芯層、上粘結層和防火保溫層的保溫連接件相連;另一方面,上粘結層與防護層之間通過穿過防火保溫層的多個增強肋相連形成輔助連接。由此能夠在防火復合保溫模板內形成三維骨架結構,一方面可將所述防火復合保溫模板中的保溫芯層、防火保溫層、防護層等各組成部分有效連接為一體,另一方面還可提供結構增強,由此使所述防火復合保溫模板可具有更強的整體結構強度(例如抗彎強度)。由此可見,通過本技術中所述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能夠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要求并具有可靠的防火性能和保溫效果。應理解,在本文中采用的方位性表述,例如“上”和“下”,僅用于清楚描述相應組成部分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技術所述防火復合保溫模板在實際使用中的方位設置。例如,在以上描述中,保溫芯層在其上、下表面上分別覆蓋有上、下粘結層;而在實際使用中,如果所述防火復合保溫模板處于豎直狀態,則保溫芯層也處于豎直狀態,則相應地,保溫芯層的左、右表面上(對應于上述的上、下表面)分別覆蓋有左、右粘結層(對應于上述的上、下粘結層)。應理解,構成所述防火復合保溫模板的各結構層之間的界面可以是平坦的,不過在需要時也可以是不平坦的,例如,一個結構層在其與相鄰結構層的界面處可形成凹部(例如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火復合保溫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溫芯層(101);下粘結層(201),其覆蓋在所述保溫芯層(101)的下表面,并包括通過下增強筋(403)相連的多個下連接體(409);上粘結層(301),其覆蓋在所述保溫芯層(101)的上表面;防火保溫層(300),其覆蓋在所述上粘結層(301)的上表面;防護層(508),其覆蓋在所述防火保溫層(300)的上表面,并包括通過上增強筋(303)相連的多個上連接體(311);其中,所述多個下連接體(409)與所述多個上連接體(311)數量相等且一一對應,彼此對應的所述下連接體(409)和所述上連接體(311)通過穿過所述保溫芯層(101)、所述上粘結層(301)和所述防火保溫層(300)的保溫連接件相連;其中,所述上粘結層(301)與所述防護層(508)之間通過穿過所述防火保溫層(300)的多個增強肋(401)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柳洪耀,越峰,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市廣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