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池包組件和具有所述電池包組件的車輛,該電池包組件包括:電池模組;上殼體和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和所述下殼體限定出容納腔,所述電池模組安裝在所述容納腔內,所述上殼體設有多個第一加強部和多個第二加強部,多個所述第一加強部沿所述上殼體的寬度方向分布,多個所述第二加強部沿所述上殼體的長度方向分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通過在上殼體設置第一加強部和第二加強部,可以提高上殼體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電池包組件的結構強度、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Battery pack components and vehicles with them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池包組件和具有其的車輛
本技術涉及車輛制造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池包組件和具有所述電池包組件的車輛。
技術介紹
相關技術中的電池包組件,電池包殼體的整體剛性較弱,受外部作用力的影響,長時間使用后易發生變形,影響電池包組件的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為達到電池包殼體的強度要求標準,需增加電池包殼體的厚度,導致電池包組件的體積和重量增加,影響電池包的能量密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旨在提出一種電池包組件,以使該電池包組件具有結構強度高、使用可靠等優點。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池包組件,所述電池包組件包括:電池模組;上殼體和下殼體,所述上殼體和所述下殼體限定出容納腔,所述電池模組安裝在所述容納腔內,所述上殼體設有多個第一加強部和多個第二加強部,多個所述第一加強部沿所述上殼體的寬度方向分布,多個所述第二加強部沿所述上殼體的長度方向分布。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通過在上殼體設置第一加強部和第二加強部,可以提高上殼體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電池包組件的結構可靠性。另外,根據本技術上述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每個所述第一加強部包括至少一個加強筋,所述加強筋沿所述上殼體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強筋由形成在所述上殼體的凸臺和/或凹槽構成。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每個所述第二加強部包括加厚層,所述加厚層與所述上殼體的形狀相適配,多個所述第二加強部分別經過所述上殼體沿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加強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在所述上殼體的長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位于所述上殼體的中部,所述第二子部位于所述上殼體的端部。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殼體設有安裝槽和減重槽,所述安裝槽和所述減重槽分別沿所述上殼體的周向延伸,所述減重槽位于所述安裝槽的外側。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下殼體設有第三加強部,在所述下殼體的長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加強部位于所述下殼體的端部。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電池包組件還包括電池保護板,所述電池保護板沿豎直方向延伸。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殼體設有上螺紋孔,所述下殼體設有下螺紋孔,所述上殼體和所述下殼體通過配合在所述上螺紋孔和所述下螺紋孔內的緊固件相連。根據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電池包組件還包括水冷系統,所述水冷系統包括水冷板和進出液管,所述電池模組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模組和第二模組,所述水冷板位于所述電池模組的下方,所述進出液管位于所述第一模組與所述第二模組之間。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所述的電池包組件具有以下優勢:本技術所述的電池包組件,通過在上殼體設置第一加強部和第二加強部,可以提高上殼體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電池包組件的結構可靠性。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車輛,以使所述車輛具有行駛可靠、安全性高等優點。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車輛,包括上述的電池包組件。所述車輛與上述電池包組件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爆炸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下殼體和電池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下殼體和電池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下殼體和電池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中D處的放大圖。圖8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的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電池包組件1、電池模組100、第一模組110、第二模組120、上殼體200、第一加強部210、加強筋211、第二加強部220、第一子部221、第二子部222、安裝槽230、減重槽240、下殼體300、第三加強部310、電池保護板400、水冷板510、進出液管520。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圖1-圖10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參照圖1-圖10所示,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1包括電池模組100、上殼體200和下殼體300。上殼體200和下殼體300限定出容納腔(上下方向如圖1中的箭頭A所示),電池模組100安裝在所述容納腔內,上殼體200設有多個第一加強部210和多個第二加強部220,多個第一加強部210沿上殼體200的寬度方向分布,多個第二加強部220沿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分布。具體而言,在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上,多個第一加強部210位于上殼體200的中部。在上殼體200的寬度方向上,多個第二加強部220位于上殼體200的中部。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1,通過設置第一加強部210,使第一加強部210沿上殼體200的寬度方向分布,這樣可以在上殼體200的寬度方向上增加上殼體200的剛度,提高上殼體200的抗變形能力,避免上殼體200出現受力薄弱點,防止上殼體200受外力作用發生損壞,提高上殼體200的使用可靠性。并且,通過設置第二加強部220,第二加強部220沿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分布,這樣可以在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上增加上殼體200的結構強度,避免上殼體200發生開裂,同時避免因上殼體200整體加厚造成上殼體200重量過大而無法實現輕量化設計。也就是說,通過設置第一加強部210和第二加強部220,可以在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上分別增加上殼體200的結構強度和剛性,同時可以減小上殼體200的材料用量,控制上殼體200的重量和結構尺寸,提高電池包組件1的能量密度。因此,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1具有結構強度高、使用可靠等優點。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技術具體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1。在本技術的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10所示,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電池包組件1包括電池模組100、上殼體200和下殼體300。可選地,如圖5所示,每個第一加強部210包括至少一個加強筋211,加強筋211沿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延伸,加強筋211由形成在上殼體200的凸臺和/或凹槽構成。這樣可以提高上殼體200的結構強度,防止上殼體200在其寬度方向上發生彎折變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電池包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n電池模組(100);/n上殼體(200)和下殼體(300),所述上殼體(200)和所述下殼體(300)限定出容納腔,所述電池模組(100)安裝在所述容納腔內,所述上殼體(200)設有多個第一加強部(210)和多個第二加強部(220),多個所述第一加強部(210)沿所述上殼體(200)的寬度方向分布,多個所述第二加強部(220)沿所述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分布。/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包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電池模組(100);
上殼體(200)和下殼體(300),所述上殼體(200)和所述下殼體(300)限定出容納腔,所述電池模組(100)安裝在所述容納腔內,所述上殼體(200)設有多個第一加強部(210)和多個第二加強部(220),多個所述第一加強部(210)沿所述上殼體(200)的寬度方向分布,多個所述第二加強部(220)沿所述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分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組件(1),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一加強部(210)包括至少一個加強筋(211),所述加強筋(211)沿所述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強筋(211)由形成在所述上殼體(200)的凸臺和/或凹槽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組件(1),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二加強部(220)包括加厚層,所述加厚層與所述上殼體(200)的形狀相適配,多個所述第二加強部(220)分別經過所述上殼體(200)沿長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包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強部(220)包括第一子部(221)和第二子部(222),在所述上殼體(200)的長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子部(221)位于所述上殼體(200)的中部,所述第二子部(222)位于所述上殼體(200)的端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國兵,陳許超,羅明明,張海建,唐麗娟,樊少澤,王斌宇,孫立新,
申請(專利權)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