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主要由頭管、前管、中管、兩后平叉、兩后斜叉和中軸五通組成,所述頭管與所述前管焊接,所述前管、中管和兩后平叉通過所述中軸五通連接,還包括加強管和圓形球座,所述加強管由同一平面內(nèi)依次呈一定夾角的第一加強管、第二加強管、第三加強管和第四加強管組成,所述第一加強管一端與所述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二加強管一端與所述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三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四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加強車架強度,降低車架跨高,外形美觀,走線方便等多重優(yōu)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車架結構,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實用于電動自行車車架。
技術介紹
現(xiàn)有電動自行車車架往往采用管件與管件搭接后直接焊接而得,在某些車架造型中,常因造型不合理導致車架某處應カ集中以致車架在進行強度疲勞測試時出現(xiàn)車架斷裂 現(xiàn)象,有安全隱患,特別是電動自行車車架的前三角造型,由于管件與管件搭接的應カ比較集中,給電動自行車帶來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具有有效加強電動自行車車架強度,降低車架跨高,方便騎行、外形美觀,走線方便等多重優(yōu)點。本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主要由頭管、前管、中管、兩后平叉、兩后斜叉和中軸五通組成,所述頭管與所述前管焊接,所述前管、中管和兩后平叉通過所述中軸五通連接,還包括加強管和圓形球座,所述加強管由同一平面內(nèi)依次呈一定夾角的第一加強管、第ニ加強管、第三加強管和第四加強管組成,所述第一加強管一端與所述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二加強管一端與所述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三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四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作為本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一加強管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三加強管的長度,所述第二加強管的長度大于所述第四加強管的長度。作為本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一加強管與所述第三加強管呈直線。作為本技術的進ー步改進,相鄰兩加強管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180度。作為本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圓形球座在所述加強管所在平面的垂線方向上的兩端開ロ。作為本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圓形球座上設有四消水孔,分別位于所述圓形球座與所述第一加強管、第二加強管、第三加強管、第四加強管的焊接處,且所述消水孔與所述加強管相連通。作為本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圓形球座在所述加強管所在平面的垂線方向上的兩端開口上分別設有橡膠端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針對特定車架前三角造型(X型管件搭接),使用圓形球座來轉接管件與管件的搭接,能夠分散管件與管件搭接的應力,改善車架疲勞測試結果,圓形球座兩端開ロ,并加工有尺寸較大的消水孔,組裝人員可通過兩端的開ロ引導管內(nèi)走線的走向,走線方便;走線完成后圓形球座兩端開ロ使用橡膠端蓋堵上,美觀實用。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軸側視圖);圖2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俯視圖)。對照附圖I作如下補充說明I-頭管7-圓形球座2——前管8——第一加強管 3——中管9——第二加強管4——兩后平叉10——第三加強管5——兩后斜叉11——第四加強管6-中軸五通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主要由頭管I、前管2、中管3、兩后平叉4、兩后斜叉5和中軸五通6組成,所述頭管與所述前管焊接,所述前管、中管和兩后平叉通過所述中軸五通連接,還包括加強管和圓形球座7,所述加強管由同一平面內(nèi)依次呈一定夾角的第一加強管8、第二加強管9、第三加強管10和第四加強管11組成,所述第一加強管一端與所述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二加強管一端與所述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三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四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使用圓形球座來轉接管件與管件的搭接,能夠分散管件與管件搭接的應力,改善車架疲勞測試結果。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加強管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三加強管的長度,所述第二加強管的長度大于所述第四加強管的長度。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加強管與所述第三加強管呈直線。優(yōu)選的,相鄰兩加強管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180度。優(yōu)選的,所述圓形球座在所述加強管所在平面的垂線方向上的兩端開ロ。優(yōu)選的,所述圓形球座上設有四消水孔,分別位于所述圓形球座與所述第一加強管、第二加強管、第三加強管、第四加強管的焊接處,且所述消水孔與所述加強管相連通,組裝人員可通過圓形球座兩端的開ロ引導管內(nèi)走線穿過消水孔,方便走線;優(yōu)選的,所述圓形球座在所述加強管所在平面的垂線方向上的兩端開口上分別設有橡膠端蓋,外形美觀實用。當然本例中還可加設第五、六等多根加強管,為本例的等同替換,同樣為本例要求保護范圍。以上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通過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形式上的修改或變更,但不背離本技術的實質的情況下,都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主要由頭管(I)、前管(2)、中管(3)、兩后平叉(4)、兩后斜叉(5)和中軸五通(6)組成,所述頭管與所述前管焊接,所述前管、中管和兩后平叉通過所述中軸五通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強管和圓形球座(7),所述加強管由同一平面內(nèi)依次呈一定夾角的第一加強管(8)、第二加強管(9)、第三加強管(10)和第四加強管(11)組成,所述第一加強管一端與所述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二加強管一端與所述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三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四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管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三加強管的長度,所述第二加強管的長度大于所述第四加強管的長度。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強管與所述第三加強管呈直線。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加強管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180度。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球座在所述加強管所在平面的垂線方向上的兩端開ロ。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球座上設有四消水孔,分別位于所述圓形球座與所述第一加強管、第二加強管、第三加強管、第四加強管的焊接處,且所述消水孔與所述加強管相連通。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球座在所述加強管所在平面的垂線方向上的兩端開口上分別設有橡膠端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主要由頭管、前管、中管、兩后平叉、兩后斜叉和中軸五通組成,所述頭管與所述前管焊接,所述前管、中管和兩后平叉通過所述中軸五通連接,還包括加強管和圓形球座,所述加強管由同一平面內(nèi)依次呈一定夾角的第一加強管、第二加強管、第三加強管和第四加強管組成,所述第一加強管一端與所述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二加強管一端與所述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三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四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本技術具有加強車架強度,降低車架跨高,外形美觀,走線方便等多重優(yōu)點。文檔編號B62K11/02GK202624506SQ201220238518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5日專利技術者王曙光 申請人:捷奧比電動車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改良結構,主要由頭管(1)、前管(2)、中管(3)、兩后平叉(4)、兩后斜叉(5)和中軸五通(6)組成,所述頭管與所述前管焊接,所述前管、中管和兩后平叉通過所述中軸五通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強管和圓形球座(7),所述加強管由同一平面內(nèi)依次呈一定夾角的第一加強管(8)、第二加強管(9)、第三加強管(10)和第四加強管(11)組成,所述第一加強管一端與所述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二加強管一端與所述頭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三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所述第四加強管一端與所述前管焊接,另一端與所述圓形球座焊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曙光,
申請(專利權)人:捷奧比電動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