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包括上電極、下電極,將凸焊螺母與薄板零件焊接連接;上電極、凸焊螺母及下電極同軸線布置;在焊接時,上電極通過下端面壓在凸焊螺母的上端面上,下電極的下端面將薄板零件支撐,在上電極的下端面上設有凹孔,凹孔與凸焊螺母的軸線重合。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改變上電極的下端面結構,增加一個凹孔,孔的直徑大于凸焊螺母內螺紋外徑,在焊接過程中,使上電極與凸焊螺母端面的接觸面避開凸焊螺母孔口倒角,所以,焊接壓饋區域就不在螺紋裝配區,保護了凸焊螺母孔口倒角不被破壞,利于螺栓裝配擰入,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械制造工藝及裝備的
,涉及汽車零部件加工的工藝裝備技術,更具體的說,本技術涉及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
技術介紹
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大量的零部件都有凸焊螺母。凸焊螺母工藝是將帶凸點的螺母,放在與之焊接的薄板零件上,用下電極進行定位,通過上電極的下行運動,壓在凸焊螺母上面,實現螺母下面的凸點與薄板零件的連接焊接。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圖I為現有技術中上電極焊接接觸瞬間示意圖。圖中上電極I為凸焊裝置的上 電極結構,其上端為錐柄,保證與焊機的動臂相連接;其下端面為焊接時與凸焊螺母的接觸面,圖中向下的箭頭所示方向為上電極焊接運動的方向。由于為動態接觸面,在焊接(通電)的瞬間,凸焊螺母2的接觸面會受熱,在壓力下容易使凸焊螺母2的端面變形,這種現象通常叫壓饋。汽車用的高強凸焊螺母一般采用中碳鋼制造,與普通低碳鋼凸焊螺母比較,需要保證其與板材焊接后的連接強度,其焊接電流通常調整得比焊接普通螺母要大得多,致使在焊接過程中,由于大電流,造成螺母端面有壓饋變形現象。若調小電流,可以減輕端面壓饋變形現象,但保證不了高強凸焊螺母焊接后的連接強度。如圖I所示,目前的焊接裝置使用的上電極1,與凸焊螺母2接觸的面為平面,適合普通凸焊螺母的焊接。螺紋孔口倒角與上電極I平面接觸,容易使得螺紋孔口倒角產生壓饋變形。在焊接高強螺母時,由于上電極平面與凸焊螺母的接觸面覆蓋了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 (見圖4),在焊接瞬間,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容易產生壓饋變形,造成螺栓裝配時旋入困難、甚至螺栓根本無法旋入裝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其目的是避免凸焊螺母端面螺紋孔口倒角的壓饋現象,使螺栓能順利旋入凸焊螺母。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技術所提供的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包括上電極、下電極,將凸焊螺母與薄板零件焊接連接;所述的上電極、凸焊螺母及下電極同軸線布置;在焊接時,所述的上電極通過下端面壓在所述的凸焊螺母的上端面上,所述的下電極的下端面將所述的薄板零件支撐;在所述的上電極的下端面上設有凹孔,所述的凹孔與所述的凸焊螺母的軸線重合。所述的凹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的凸焊螺母的螺孔的大徑。具體地說,所述的凹孔的直徑比所述的凸焊螺母的螺孔的大徑大2mm。本技術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改變上電極的下端面結構,增加一個凹孔,孔的直徑大于凸焊螺母內螺紋外徑,在焊接過程中,使上電極與凸焊螺母端面的接觸面避開凸焊螺母孔口倒角,所以,焊接壓饋區域就不在螺紋裝配區,保護了凸焊螺母孔口倒角不被破壞,利于螺栓裝配擰入,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附圖說明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I為本說明書
技術介紹
所述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在焊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凸焊螺母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I、上電極,2、凸焊螺母,3、薄板零件,4、下電極,5、凸焊螺母孔口倒角。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專利技術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如圖2、圖3所表達的本技術的結構,本技術為一種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包括上電極I、下電極4,將凸焊螺母2與薄板零件3焊接連接;所述的上電極I、凸焊螺母2及下電極4同軸線布置;在焊接時,所述的上電極I通過下端面壓在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上端面上,所述的下電極4的下端面將所述的薄板零件3支撐。圖2為凸焊電極焊接方法示意圖,凸焊螺母2為需要凸焊的高強焊接螺母,其規格為M6、M8、M10、M12、M14 ;薄板零件3為鋼板,其厚度一般為I 3_。圖中向下的箭頭所示方向為上電極焊接運動的方向。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并克服其缺陷,實現避免凸焊螺母端面螺紋孔口倒角的壓饋現象,使螺栓能順利旋入凸焊螺母的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如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所提供的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在所述的上電極I的下端面上設有凹孔,所述的凹孔與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軸線重合。以上所述的凹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螺孔的大徑。本技術改變上電極I的下端面結構,在上電極I的下端面上增加一個凹孔,凹孔的直徑大于凸焊螺母2的內螺紋大徑。在焊接過程中,使上電極I與凸焊螺母2的上端面的接觸面避開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 (如圖4所示),這樣,焊接壓饋面就不在螺母螺紋裝配區,保護了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不被破壞,利于螺栓裝配時的旋入。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消除了高強凸焊螺母2焊接時,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產生的壓饋現象,方便裝配時螺栓能順利旋入。具體地說,所述的凹孔的直徑比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螺孔的大徑大2mm。如圖2 所示,D=M + 2。其中,上電極凹孔的直徑尺寸為D,M為凸焊螺母內螺紋的大徑。由于上電極I在與凸焊螺母I的接觸面增加了一個凹孔,這樣將接觸面壓饋變形面避開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 (如圖4所示),從而保護了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不受壓饋變形。接觸焊接瞬間見圖3,只要上電極的凹孔直徑大于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接觸焊接時就不會將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壓饋。圖3為本技術的凸焊電極焊接接觸瞬間示意圖,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電極I避開了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圖4為凸焊螺母焊接后的示意圖,表示凸焊螺母2焊接后,凸焊螺母孔口倒角5不能被損壞,否則,將影響螺栓的裝配擰入。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技術具體實現并不受 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包括上電極(I)、下電極(4),將凸焊螺母(2)與薄板零件(3)焊接連接;所述的上電極(I)、凸焊螺母(2)及下電極(4)同軸線布置;在焊接時,所述的上電極(I)通過下端面壓在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上端面上,所述的下電極(4)的下端面將所述的薄板零件(3)支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電極(I)的下端面上設有凹孔,所述的凹孔與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軸線重合。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螺孔的大徑。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孔的直徑比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螺孔的大徑大2_。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包括上電極、下電極,將凸焊螺母與薄板零件焊接連接;上電極、凸焊螺母及下電極同軸線布置;在焊接時,上電極通過下端面壓在凸焊螺母的上端面上,下電極的下端面將薄板零件支撐,在上電極的下端面上設有凹孔,凹孔與凸焊螺母的軸線重合。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改變上電極的下端面結構,增加一個凹孔,孔的直徑大于凸焊螺母內螺紋外徑,在焊接過程中,使上電極與凸焊螺母端面的接觸面避開凸焊螺母孔口倒角,所以,焊接壓饋區域就不在螺紋裝配區,保護了凸焊螺母孔口倒角不被破壞,利于螺栓裝配擰入,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文檔編號B23K35/04GK202667909SQ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強凸焊螺母焊接的電極結構,包括上電極(1)、下電極(4),將凸焊螺母(2)與薄板零件(3)焊接連接;所述的上電極(1)、凸焊螺母(2)及下電極(4)同軸線布置;在焊接時,所述的上電極(1)通過下端面壓在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上端面上,所述的下電極(4)的下端面將所述的薄板零件(3)支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電極(1)的下端面上設有凹孔,所述的凹孔與所述的凸焊螺母(2)的軸線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守倫,陳新,滕杰,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市中興機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