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電子元件生產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架體上依次順序設有進料裝置、插針裝置、推料裝置、預彎裝置、抓料裝置、折彎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切腳裝置、一號折彎90度裝置、二號折彎90度裝置、切斜角機構,插針裝置與推料裝置之間設有一號反轉裝置,抓料裝置與折彎裝置之間設有二號反轉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上設有三號反轉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與切腳裝置之間設有推料機構,切斜角機構上設有四號反轉裝置,架體上設有控制器,其結構設計簡單科學,全自動生產,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
本技術涉及電子元件生產設備
,特指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 自動生產設備。
技術介紹
自動裝配機器零部件的流水作業線。在大批量生產中,加工過程的自動化大大提 高了生產率,保證了加工質量的穩定。為了與加工過程相適應,迫切要求實現裝配過程的自 動化。裝配過程自動化的典型例子是裝配自動線,它包括零件供給、裝配作業和裝配對象的 傳送等環節的自動化。裝配自動線主要用于批量大和產品結構的自動裝配工藝性好的工廠 中,如電機、變壓器、汽車、拖拉機和武器彈藥等工廠中,以及勞動條件比較惡劣或危險的場 合。裝配作業的自動化程度需要根據技術經濟分析結果確定。汽車雷達元件在業界,傳統加工方法就是在塑料件上插入端子腳,端子腳要多次 進行打彎,目前的生產方式,采用手工裝配、半自動化生產,生產效率低、產品的質量不能保 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 自動生產設備,其結構設計簡單科學,全自動生產,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其包括架體、進料裝置、插針裝 置、推料裝置、預彎裝置、抓料裝置、折彎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切腳裝置、一號折彎90度 裝置、二號折彎90度裝置、切斜角機構,架體上依次順序設有進料裝置、插針裝置、推料裝 置、預彎裝置、抓料裝置、折彎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切腳裝置、一號折彎90度裝置、二號 折彎90度裝置、切斜角機構,插針裝置與推料裝置之間設有一號反轉裝置,抓料裝置與折 彎裝置之間設有二號反轉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上設有三號反轉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與 切腳裝置之間設有推料機構,切斜角機構上設有四號反轉裝置,架體上設有控制器。所述的一號折彎90度裝置、二號折彎90度裝置均為單邊折彎90度機構。所述的進料裝置、插針裝置、推料裝置、預彎裝置、抓料裝置、折彎裝置、深角度折 彎裝置、切腳裝置、一號折彎90度裝置、二號折彎90度裝置、切斜角機構13均有氣缸連接, 構成動力結構。本技術有益效果為架體上依次順序設有進料裝置、插針裝置、推料裝置、預 彎裝置、抓料裝置、折彎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切腳裝置、一號折彎90度裝置、二號折彎90 度裝置、切斜角機構,插針裝置與推料裝置之間設有一號反轉裝置,抓料裝置與折彎裝置之 間設有二號反轉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上設有三號反轉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與切腳裝置 之間設有推料機構,切斜角機構上設有四號反轉裝置,架體上設有控制器,其結構設計簡單 科學,全自動生產,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加工的產品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加工的產品的另一方向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見圖1至圖4所示本技術包括架體1、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推料裝置5、 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8、深角度折彎裝置9、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90度裝置 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切斜角機構13,架體I上依次順序設有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 推料裝置5、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8、深角度折彎裝置9、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 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切斜角機構13,插針裝置3與推料裝置5之間設有一 號反轉裝置4A,抓料裝置與折彎裝置8之間設有二號反轉裝置4B,深角度折彎裝置9上設 有三號反轉裝置4C,深角度折彎裝置9與切腳裝置10之間設有推料機構14,切斜角機構13 上設有四號反轉裝置4D,架體I上設有控制器100。所述的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均為單邊折彎90度機構。所述的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推料裝置5、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8、 深角度折彎裝置9、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切斜角機 構13均有氣缸連接,構成動力結構。所述的生產方法步驟如下(I)、塑膠本體由進料裝置2進入插針裝置3內進行插針,完成端子插接;(2)、推料裝置5將插接好端子的塑膠本體送入預彎裝置6內,進行端子預彎;(3)、預彎完成后的端子及本體由抓料裝置7再進入折彎裝置8內進行端子折彎、 然后再進入深角度折彎裝置9內,進行端子深角度折彎;(4)、端子深角度折彎后的端子及本體進入切腳裝置10內進行端子切腳。 (5 )、切腳完成后的端子進入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進入單 邊折彎,然后進行切斜角機構13內直行端子斜角裁切,本生產方法全自動化生產,生產方 法步驟為本技術核心方案,生產效率高。本技術為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只要將塑膠本體放入設備中,全 自動化生產,省時省力,生產效率高,生產的產品質量高,不良品率低。產品可見圖3與圖4, 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分別為單邊折彎,然后進行切斜角機構13內 直行端子斜角裁切,斜角為了更好地與電路板焊接,斜角202見圖4中所示。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 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其包括架體(I)、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推料裝置(5)、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8)、深角度折彎裝置(9)、 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切斜角機構(13),其特征在于架體(I)上依次順序設有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推料裝置(5)、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8)、深角度折彎裝置(9)、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切斜角機構(13),插針裝置(3)與推料裝置(5)之間設有一號反轉裝置(4A),抓料裝置(7)與折彎裝置(8)之間設有二號反轉裝置(4B),深角度折彎裝置(9)上設有三號反轉裝置(4C),深角度折彎裝置(9)與切腳裝置(10)之間設有推料機構 (14),切斜角機構(13)上設有四號反轉裝置(4D),架體(I)上設有控制器(10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均為單邊折彎90度機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推料裝置(5)、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 (8)、深角度折彎裝置(9)、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 (12 )、切斜角機構(13 )均有氣缸連接,構成動力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電子元件生產設備
,特指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架體上依次順序設有進料裝置、插針裝置、推料裝置、預彎裝置、抓料裝置、折彎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切腳裝置、一號折彎90度裝置、二號折彎90度裝置、切斜角機構,插針裝置與推料裝置之間設有一號反轉裝置,抓料裝置與折彎裝置之間設有二號反轉裝置,深角度折彎裝置上設有三號反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自動汽車用雷達元件全自動生產設備,其包括架體(1)、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推料裝置(5)、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8)、深角度折彎裝置(9)、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切斜角機構(13),其特征在于:架體(1)上依次順序設有進料裝置(2)、插針裝置(3)、推料裝置(5)、預彎裝置(6)、抓料裝置(7)、折彎裝置(8)、深角度折彎裝置(9)、切腳裝置(10)、一號折彎90度裝置(11)、二號折彎90度裝置(12)、切斜角機構(13),插針裝置(3)與推料裝置(5)之間設有一號反轉裝置(4A),抓料裝置(7)與折彎裝置(8)之間設有二號反轉裝置(4B),深角度折彎裝置(9)上設有三號反轉裝置(4C),深角度折彎裝置(9)與切腳裝置(10)之間設有推料機構(14),切斜角機構(13)上設有四號反轉裝置(4D),架體(1)上設有控制器(10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昆合,
申請(專利權)人:品翔電子塑膠制品東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