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提供了液晶顯示裝置、LED背光模組導光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導光板,應用于背光模組,包括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的光板本體,出光面上具有可與背光模組的有效顯示區域對應的有效導光區域,有效導光區域與出光面的外邊緣之間具有涂覆區域,涂覆區域采用黑色涂料涂覆而成。本發明專利技術中,于導光板上設置具有黑色涂料的涂覆區域,應用于LED背光模組時,所述黑色涂料能夠吸收LED外溢的光線,即使減少LED數量也避免出現模組超窄邊化過程中易出現的明暗相間燈影或四周邊寬漏光、亮邊等問題,因此,大大降低背光模組的制作成本,進一步將其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時,也降低了液晶顯示裝置的成本,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晶顯示
,特別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LED背光模組導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液晶顯示裝置如液晶顯示器或液晶電視均是依賴LED背光模組來提供光源。隨著LED產業的發展,LED的發光效率越來越高,單顆LED的光通量從以前的幾流明發展到目前的幾十、幾百流明。與此同時,液晶顯示裝置對模組屏中心輝度的標準在下降,由以前的400-600尼特降低到目前的200-300尼特,即是可以通過減少背光模組中的光源能量,從而達到降低背光模組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的目的。而減少背光模組中的光源能量,一般即減少背光模組中所用LED的數量。對于直下式背光模組而言,其包括有導光板、設于導光板下方的LED、反射片及背板。LED發出的光經反射片入射至導光板上。由于目前LED發光角度僅為120度,當LED數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在背光模組的下方入光側即會出現hotspot現象。hotspot指在用LED作光源的液晶模組中,由于LED光源的發散角受到限制,在導光板靠近LED光源的區域出現光柱亮區,從而產生亮暗不均勻的現象。如圖1,為現有背光模組的發光示意圖。其中,在靠近LEDlO處,出現明暗相間的亮區域11及暗區域12,即為上述的hotspot現象。而且,隨著消費者對液晶顯示裝置視覺感受的不斷追求,背光模組的邊框越來越窄,LED與畫面顯示區邊緣的距離越來越小,從以前的15-30mm減小至現在的3_10mm,這樣不僅使hotspot現象更加突出,而且背光模組的背板四邊易出現漏光、亮邊等視效不良問題,這樣更不易降低背光模組的成本。因此,為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實際在液晶顯示裝置的生產制造中,仍然需要采用較多的LED光源來獲取相對均勻的模組畫面,而又因為模組中LED占據整個背光模組的大部分成本,使得目前液晶顯示裝置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一種成本低、能解決模組超窄邊化過程中易出現的明暗相間燈影或四周邊寬漏光、亮邊等問題的導光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采用這種導光板的LED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導光板,應用于背光模組,包括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的光板本體,所述出光面上具有可與背光模組的有效顯示區域對應的有效導光區域,所述有效導光區域與所述出光面的外邊緣之間具有涂覆區域,所述涂覆區域采用黑色涂料涂覆而成。進一步,所述涂覆區域向外延伸至所述出光面的外邊緣,所述涂覆區域向內與所述有效導光區域的外邊線之間留有間隔。優選地,所述間隔的寬度范圍為lmnT2mm。具體地,所述黑色涂料包括黑色主料以及控制所述黑色主料顏色深淺的輔料,所述輔料的體積含量為所述黑色涂料的1% 5%。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導光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預備一光板本體,該光板本體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根據背光模組的有效顯示區域大小對應于所述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中心劃定有效導光區域;沿所述有效導光區域的外邊線向外設定一間隔后劃定一涂覆區域,所述涂覆區域向外延至所述出光面的外邊緣;于所述涂覆區域上涂覆黑色涂料。優選地,所述間隔的寬度范圍為lmnT2mm。具體地,所述黑色涂料包括黑色主料以及控制所述黑色主料顏色深淺的輔料,所述輔料的體積含量為所述黑色涂料的1% 5%。具體地,所述有效導光區域的外邊線到所述出光面的外邊緣距離越小,所述黑色涂料中所述黑色主料的體積含量越高。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LED背光模組,包括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的導光板、LED、背板及圍框,所述導光板具有上述的結構,且所述圍框上設有黑色膠墊。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內設有上述的LED背光模組。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于導光板的出光面的外邊緣與有效導光區域之間設置具有黑色涂料的涂覆區域,將其應用于LED背光模組時,所述黑色涂料能夠吸收LED外溢的光線,即使減少LED數量也避免出現模組超窄邊化過程中易出現的明暗相間燈影或四周邊寬漏光、亮邊等問題,因此,大大降低背光模組的制作成本,進一步將其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時,也降低了液晶顯示裝置的成本,提高其市場競爭力。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中一種LED背光模組出現hotspot現象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導光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背光模組中圍框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參照圖2,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組裝成背光模組,進而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的導光板100,包括截面呈矩形的光板本體110,其具有入光面(圖中未示出)及出光面111,其中出光面111中心具有可與背光模組的有效顯示區域對應的有效導光區域112。有效導光區域112也為一矩形的區域,其外邊線113與出光面111的外邊緣114之間具有涂覆區域115,涂覆區域115采用黑色涂料涂覆而成。具體地,涂覆區域115為呈矩形的框狀區域,框狀區域向外延伸至出光面111的外邊緣114,框狀區域向內與有效導光區域112的外邊線113之間留有間隔d。優選地,間隔d的寬度范圍為lmnT2mm。這樣,在間隔d確定范圍后,涂覆區域115的大小則由出光面111的外邊緣114與有效導光區域112之間的距離決定。當此距離越大,去除lmnT2mm間隔d,則涂覆區域115越大,反之,則涂覆區域115越小。在實際生產中,有效導光區域112與出光面111的外邊緣114的距離越小越能滿足用戶對窄邊框顯示效果的追求。但用戶在實際觀看采用此導光板組裝成的液晶顯示裝置時,一般會斜視一個角度觀看,若涂覆區域115與有效顯示區域之間距離過小,也即是涂覆區域115與有效導光區域112之間間隔d過小,則會看到黑色區域,影響觀看效果。為此,優選地,間隔d的寬度范圍為lmnT2mm,既能滿足用戶對窄邊框顯示效果的追求,又不會看到黑色區域而影響觀看效果。本實施例中,將導光板應用于背光模組時,光板本體110下方間隔設置若干LED200,于涂覆區域115上涂覆黑色涂料,是因為黑色具有吸光特性,黑色涂料能夠吸收LED200外溢的光線,當LED200前的光線與兩個LED200間的亮暗對比不那么明顯時間,原背光模組入光側存在亮暗相間的燈影問題也得到改善,當人眼無法分辨兩區域的亮度差時,則燈影問題得到解決。這樣,即使減少LED200的數量人眼也不能夠分辨出亮暗相間的燈影問題,此時即可通過減少LED200的數量來降低成本。具體地,黑色涂料包括黑色主料以及控制所述黑色主料顏色深淺的輔料。由于只起調節作用,其用量極少,所述輔料的體積含量一般為所述黑色涂料的1% 5%。其中,黑色主料為誼昇企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專為玻璃印刷開發的熱固型油墨,編號為E-63,其具有良好的附著性、耐侯性、電氣特性及儲存穩定性。由主要成分包括環氧樹脂、二甲基戊酸酯、二甲基己酸酯、二甲基琥珀酯、炭黑。而所述輔料為昆山明暉印刷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PS201的稀釋劑,其成分包括輕芳烴溶劑油、異佛爾酮、環己酮。上述導光板100在制作時,具有以下工藝步驟:裁切成型一如圖2中所示的光板本體110,該光板本體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111 ;根據設計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導光板,應用于背光模組,包括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的光板本體,所述出光面上具有可與背光模組的有效顯示區域對應的有效導光區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導光區域與所述出光面的外邊緣之間具有涂覆區域,所述涂覆區域采用黑色涂料涂覆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導光板,應用于背光模組,包括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的光板本體,所述出光面上具有可與背光模組的有效顯示區域對應的有效導光區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導光區域與所述出光面的外邊緣之間具有涂覆區域,所述涂覆區域采用黑色涂料涂覆而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區域向外延伸至所述出光面的外邊緣,所述涂覆區域向內與所述有效導光區域的外邊線之間留有間隔。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隔的寬度范圍為lmnT2mm。4.按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涂料包括黑色主料以及控制所述黑色主料顏色深淺的輔料,所述輔料的體積含量為所述黑色涂料的1°/Γ5%。5.一種導光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預備一光板本體,該光板本體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 根據背光模組的有效顯不區域大小對應于所述光板本體的出光面中心劃定有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朋朝明,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創維平面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