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利用冶金燒結工藝處置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焚燒生活垃圾產生的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經過預處理以去除水溶金屬氯化物,然后利用冶金燒結工藝將預處理飛灰配入燒結原料中進行高溫無害化處置,在燒結總配料中加入的預處理后飛灰的質量以飛灰含氯的質量小于或等于總配料質量的0.06℅為準。該方法可以不改變燒結工藝,利于同源性推廣,同時保證燒結指標,還可避免有害雜質元素對環境和燒結設備的負面影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垃圾焚燒飛灰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冶金燒結工藝處理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常用的垃圾焚燒窯爐為機械爐排爐和流化床爐,二者產生的飛灰在產量和性質上有一定區別,一般來說機械爐排爐的飛灰產量約為焚燒處理量的3 5 %,流化床爐的飛灰產量約為焚燒處理量的10 20 % ;機械爐排爐飛灰中的重金屬和水溶氯含量也要顯著高于流化床飛灰;因此,相對而言機械爐排爐飛灰的危害程度更大,處置也更為困難。在燒結處置飛灰
,中國專利《城市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冶金燒結處理方法》(申請號200910103179.2)提出冶金燒結工藝用于處置垃圾焚燒飛灰,其方式為將垃圾焚燒飛灰與粘結劑、含鐵制粒物料預先造成小球,然后再與鐵礦粉、熔劑和燃料一起配制成燒結混合料,再進入燒結工藝燒結,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但該專利并未對以下因素進行說明:首先,對飛灰的性質未進行說明,機械爐排爐和流化床焚燒產生的飛灰性質差異較大,機械爐排爐飛灰的處置難度更大,對燒結的負面影響也更大;第二,垃圾焚燒飛灰中具有較高的水溶氯含量,而該專利采用直接配入方法,水溶氯一般以金屬氯化物的形式存在,如NaCl、KCl等,一般熔點較低,高溫容易揮發,無論是對于水泥窯爐或是燒結窯爐均存在運行和環保方面的顯著不利影響,以燒結為例,水溶金屬氯化物的配入將容易降低燒結機頭環保電除塵效率,導致燒結機頭電場除塵灰Cl、K、Na等元素的富集,對除塵灰回用燒結和后續的高爐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第三,燒結處置采用復合造塊新工藝,需要改變常規燒結生產工藝,不利于該項技術的同源性推廣。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該方法 可以不改變燒結工藝,同時保證燒結指標,還可避免有害雜質元素對環境和燒結設備的負面影響。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將焚燒生活垃圾產生的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經過預處理以去除水溶金屬氯化物,然后將預處理飛灰配入燒結原料中通過常規冶金燒結工藝進行處理,在燒結總配料中加入的預處理后飛灰的質量以飛灰含氯的質量小于或等于總配料質量的0.06 %為準,并且預處理后飛灰配入比例為燒結配料總量的I 5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預處理是在飛灰進入冶金燒結前進行水洗處理和干化預處理。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水洗處理是將飛灰與水按比例進行混合,將混合物經充分攪拌再沉淀。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干化預處理是將水洗處理后的沉淀干化分離得到飛灰泥餅,將飛灰泥餅再繼續干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飛灰泥餅采用自然干化或熱干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干化后的飛灰泥餅經過破碎、篩分至粒度< 2_。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預處理后飛灰的氯質量百分含量< 3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預處理后飛灰的含水率< 5 %。該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是以重金屬、水溶金屬氯鹽含量高的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為處置對象,提高冶金燒結工藝處置飛灰的高效、高附加值協同處置;二是不改變冶金燒結工藝原有運行參數,獲得燒結工藝處置飛灰的普適性;三是提出采用預處理方式,將絕大部分水溶金屬氯鹽去除,配入預處理后的飛灰,從而減少和避免對燒結和后續高爐環保、順產造成的不利影響;四是提出對預處理飛灰配入燒結的具體比例,即對飛灰中氯的配入量進行了明確界定,在不降低冶金燒結礦性能指標的前提下,實現了垃圾焚燒飛灰冶金燒結協同處置過程的環保和高比例處置。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實施例1以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為原料,通過化學分析得到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中的氯含量為15% ;將飛灰與水按1:20的質量比例進行混合,將混合物經充分攪拌、沉淀和干化分離后得到飛灰泥餅和分離溶液,分 離后的溶液進入水處理工藝進行安全處置,飛灰泥餅經過自然干化后含水率降低到2 %,氯含量測定為1.4 % ;然后將干化后的飛灰經過破碎、篩分至粒度< 2mm,得到預處理飛灰,然后將預處理飛灰以2 %的質量百分比例與其它原料混合均勻成為燒結混合料,其中飛灰中的氯在整個燒結礦中所占的含量為0.028 %,將燒結混合料通過布料、點火進行高溫燒結,燒結溫度為1000 1300°C,然后卸料、冷卻后得到燒結成品礦,燒結料層厚度設定為550mm,燒結試驗結果表明:配入預處理飛灰后,同原始不配入飛灰,燒結料層厚度為550mm的基準樣相比,燒結利用系數增大了 9.2 %,轉鼓強度基本不變,固體燃耗降低了 7.9 %,飛灰配入燒結對燒結礦無負面影響。實施例2以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為原料,通過化學分析得到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中的氯含量為20% ;將飛灰與水按1:12.5的質量比例進行混合,將混合物經充分攪拌、沉淀和干化分離后得到飛灰泥餅和分離溶液,分離后的溶液進入水處理工藝進行安全處置,飛灰泥餅經過自然干化后含水率降低到3 %,氯含量測定為2.7 % ;然后將干化后的飛灰經過破碎、篩分至粒度< 2mm,得到預處理飛灰,然后將預處理飛灰以1.5 %的質量百分比例與其它原料混合均勻成為燒結混合料,其中飛灰中的氯在整個燒結礦中所占的含量為0.0405 %,將燒結混合料通過布料、點火進行高溫燒結,燒結溫度為1000 1300°C,然后卸料、冷卻后得到燒結成品礦,燒結料層厚度設定為550mm,燒結試驗結果表明:配入預處理飛灰后,同原始不配入飛灰,燒結料層厚度為550mm的基準樣相比,燒結利用系數增大了 7.5 %,轉鼓強度基本不變,固體燃耗降低了 4.2 %,飛灰配入燒結對燒結結果無負面影響。實施例3以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為原料,通過化學分析得到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中的氯含量為15% ;將飛灰與水按1:1的質量比例進行混合,將混合物經充分攪拌、沉淀和干化分離后得到飛灰泥餅和分離溶液,分離后的溶液進入水處理工藝進行安全處置,飛灰泥餅經過自然干化后含水率降低到3 %,氯含量測定為2.8 % ;然后將干化后的飛灰經過破碎、篩分至粒度< 2mm,得到預處理飛灰,然后將預處理飛灰以1.8 %的質量百分比例與其它原料混合均勻成為燒結混合料,其中飛灰中的氯在整個燒結礦中所占的含量為0.0504 %,將燒結混合料通過布料、點火進行高溫燒結,燒結溫度為1000 1300°C,然后卸料、冷卻后得到燒結成品礦,燒結料層厚度設定為700mm,燒結試驗結果表明:配入預處理飛灰后,同原始不配入飛灰,燒結料層厚度為550mm的基準樣相比,燒結利用系數增大了 16.8 %,轉鼓強度提高了 2.1 %,固體燃耗降低了 7.5 %,飛灰配入燒結對燒結結果無負面影響。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利用冶金燒結工藝處置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結合冶金燒結特點和垃圾焚燒飛灰化學組成,通過采用飛灰預處理方式,避免含水溶金屬氯鹽的原始飛灰直接配入對燒結和后續高爐環保、順產造成的不利影響;處理過程不改變燒結原有技術參數,具有良好的普適性,有利于該項技術的推廣實施;明確界定飛灰配入燒結的具體比例范圍,可以實現垃圾焚燒飛灰較高比例協同處置,且產品燒結礦性能指標不惡化,燒結利用系數和轉鼓強度都有提高,并且降低了固體燃耗。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材料的技術實施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冶金燒結工藝處置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焚燒生活垃圾產生的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經過預處理以去除水溶金屬氯化物,然后將預處理飛灰配入燒結原料中通過常規冶金燒結工藝進行處理,在燒結總配料中加入的預處理后飛灰的質量以飛灰含氯的質量小于或等于總配料質量的0.06℅為準,并且預處理后飛灰配入比例為燒結配料總量的1~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利用冶金燒結工藝處置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焚燒生活垃圾產生的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經過預處理以去除水溶金屬氯化物,然后將預處理飛灰配入燒結原料中通過常規冶金燒結工藝進行處理,在燒結總配料中加入的預處理后飛灰的質量以飛灰含氯的質量小于或等于總配料質量的0.06 %為準,并且預處理后飛灰配入比例為燒結配料總量的I 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冶金燒結工藝處置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處理是在飛灰進入冶金燒結前進行水洗處理和干化預處理。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冶金燒結工藝處置爐排爐垃圾焚燒飛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洗處理是將飛灰與水按比例進行混合,將混合物經充分攪拌再沉淀。4.如權利要求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昌盛,馬剛平,廖洪強,劉旭明,趙勝利,賽音巴特爾,梁勇,賈延明,馮向鵬,
申請(專利權)人:首鋼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