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及其工法,此鋼筋結構的特征在于,包含彎折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的單一鋼筋,以提升其強度,此新工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此種強度提升的鋼筋結構來施作鋼筋混凝土墻版。此大致上封閉區域中的多個鋼筋部用在綁固與所述鋼筋結構不同方向上的其它鋼筋,如縱向補強鋼筋。此鋼筋結構為大致上直線型、大致上「ㄇ」型、大致上直角型、大致上「T」型或彎角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此鋼筋結構的特征在于,包含彎折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的單一鋼筋,以提升其強度,此新工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此種強度提升的鋼筋結構來施作鋼筋混凝土墻版。此大致上封閉區域中的多個鋼筋部用在綁固與所述鋼筋結構不同方向上的其它鋼筋,如縱向補強鋼筋。此鋼筋結構為大致上直線型、大致上「ㄇ」型、大致上直角型、大致上「T」型或彎角型。【專利說明】
下列敘述是涉及一種鋼筋結構及其工法,特別是涉及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延伸鋼筋結構、轉角型鋼筋結構以及間隔型鋼筋結構。
技術介紹
消費大眾對于住家建物都有耐震安全的需求。然而,住家建物的耐震強度主要是由鋼筋混凝土墻版與柱梁的鋼筋結構所決定,但是鋼筋結構會被混凝土所覆蓋,所以非常難檢驗其耐震強度,往往消費者沒辦法在建筑工地看到建物的鋼筋結構施工過程,也只能選擇信賴建筑工人的施工質量。由此可知,傳統上,消費者很難確保其所住的建物的安全耐震質量。 有鑒于目前的鋼筋工班素質參差不齊且年紀普遍偏長,若以傳統工法施作其施工質量堪慮,已無法達到現今高層建筑對于更高的鋼筋結構質量的需求。故,如能在鋼筋結構設計及鋼筋加工階段事先考慮鋼筋結構的強化,鋼筋結構的綁扎定位化與簡單化,使得綁扎的鋼筋工班能迅速精準地完成鋼筋結構設計者的設計要求。 因此,目前亟需要的是一種鋼筋結構與相關工法,其能夠讓建物結構安全耐震質量從設計延續到工地,讓鋼筋結構設計端從鋼筋材料加工端一直到鋼筋結構的施工一并與規劃階段都事先考慮,更能確保工地現場施工的每個細節與細部,讓消費大眾對于建物質量更放心。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態樣針對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以及用在柱梁的延伸鋼筋結構,讓使用此鋼筋結構的建物的耐震強度更佳化、質量更確保、且施工更迅速。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經彎折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的至少一條鋼筋。 優選地,大致上封閉區域由經彎折的多個鋼筋部所圍繞形成,且多個鋼筋部用在綁固與所述鋼筋結構不同方向上的其它鋼筋。 優選地,大致上封閉區域的數量為多個時,多個大致上封閉區域約略等距相間隔形成。 優選地,至少一條鋼筋的數量為多條時,多條鋼筋上下交錯綁固以形成鋼筋結構。 優選地,鋼筋結構為大致上直線形狀、大致上「Π」形狀、大致上直角形狀、大致上「T」形狀或一彎角形狀。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間隔型鋼筋結構,用在綁固在兩條平行鋼筋之間,間隔型鋼筋結構的特征在于以一條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的鋼筋所組成。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在柱梁的延伸鋼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具有經彎折的至少兩個長邊鋼筋部以及一短邊鋼筋部的一條鋼筋,其中至少兩個長邊鋼筋部的一端與短邊鋼筋部相連接,而至少兩個長邊鋼筋部的另一端與柱梁相綁固,而至少兩個長邊鋼筋部用在綁固其它橫向鋼筋。 優選地,此鋼筋更經彎折而有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 優選地,本專利技術的延伸鋼筋結構還包含至少一間隔型鋼筋結構,間隔型鋼筋結構與兩個長邊鋼筋部相綁固。 優選地,大致上封閉區域的數量為多個時,多個大致上封閉區域約略等距相間隔形成。 本專利技術的再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墻版的轉角型鋼筋結構,其包含第一「U」型鋼筋以及第二「U」型鋼筋,每一第一「U」型鋼筋以及第二「U」型鋼筋包含兩個長邊鋼筋部以及一短邊鋼筋部,其中第一「U」型鋼筋的短邊鋼筋部綁固第二「U」型鋼筋的長邊鋼筋部,而第二「U」型鋼筋的短邊鋼筋部綁固第一「U」型鋼筋的長邊鋼筋部。 本專利技術的轉角型鋼筋結構,還包含第三「U」型鋼筋,第三「U」型鋼筋的長邊鋼筋部與第二「U」型鋼筋的長邊鋼筋部相綁固。 優選地,第一「U」型鋼筋或第二「U」型鋼筋鋼筋還包含經彎折而有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 本專利技術的再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工法,包含下列步驟:在混凝土樓版面上垂直設置多個預留鋼筋;將多個鋼筋結構套設在多個預留鋼筋內,其中每一鋼筋結構包含有經彎折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的至少一條鋼筋;分別將多條縱向鋼筋放置在多個鋼筋結構內;將位在多個鋼筋結構的兩端部的多條縱向鋼筋與多個預留鋼筋綁扎固定;依序將多個鋼筋結構固定綁扎在位在兩端部的多條縱向鋼筋,其中多個鋼筋結構相間隔一預設距離;將其它縱向鋼筋與多個鋼筋結構固定綁扎。 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耐震強度更佳化、質量更確保、施工更迅速、建物的安全看得見。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及優勢將由參照附圖詳細說明其例示性實施例而變得更顯而易知,其中: 圖1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1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立體透視圖; 圖1C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組裝立體透視圖; 圖2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2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立體透視圖; 圖2C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組裝立體透視圖; 圖3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3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立體透視圖; 圖3C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組裝立體透視圖; 圖4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4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立體透視圖; 圖4C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組裝立體透視圖; 圖5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五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5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五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立體透視圖; 圖5C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五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組裝立體透視圖; 圖6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六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6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六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立體透視圖; 圖6C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六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組裝立體透視圖; 圖7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七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 圖7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七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立體透視圖; 圖7C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七實施例的鋼筋結構的組裝立體透視圖;以及 圖8A至圖8F為根據本專利技術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工法的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12、13、131、132、142、143、152、153、64、71、711:鋼筋;14、141、15、151、16、51、82:鋼筋結構;20、21、22、23、24、25、26、27、28、29、52:大致上封閉區域;53:平行鋼筋;61、 62,63:「U」型鋼筋;70:柱梁;72:短邊鋼筋部;73:長邊鋼筋部;80:混凝土樓版面;81:預留鋼筋;83:縱向鋼筋;84:綁扎固定處;90:縱向補強鋼筋;R1:標不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在此使用,詞匯“與/或”包含一或多個相關條列項目的任何或所有組合。當“至少其一”的敘述前綴在一組件清單前時,修飾整個清單組件而非修飾清單中的個別組件。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針對鋼筋混凝土墻版有較薄厚度以及高長寬比,且同時有較大面積的特性,透過改良鋼筋結構以加強鋼筋混凝土墻版的水平間隔維持、兩端部、中間位置或是轉角位置,以有效提升鋼筋混凝土墻版,甚至是整體建物的耐震安全性。 圖1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的示意圖。圖1B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鋼筋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筋混凝土墻版的鋼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經彎折圍繞形成大致上封閉區域的至少一條鋼筋。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云發,游輝任,
申請(專利權)人:戴云發,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