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厚度相等,砌體墻連接面內縮形成凸出的嵌入端,嵌入端設置水平向連接鋼筋,砌體墻嵌入端與連接鋼筋共同嵌入鋼筋混凝土墻體;嵌入端預設垂直于連接鋼筋的貫通孔,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的連接部分通過在貫通孔內插入螺桿加固,同時在墻體接縫兩側對稱設置連接鋼板,并通過螺帽與插入貫通孔內的螺桿錨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的連接結構,施工速度快,連接強度高,連接處抗裂能力強,且相比于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具有更好的技術經濟效益。(*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厚度相等,砌體墻連接面內縮形成凸出的嵌入端,嵌入端設置水平向連接鋼筋,砌體墻嵌入端與連接鋼筋共同嵌入鋼筋混凝土墻體;嵌入端預設垂直于連接鋼筋的貫通孔,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的連接部分通過在貫通孔內插入螺桿加固,同時在墻體接縫兩側對稱設置連接鋼板,并通過螺帽與插入貫通孔內的螺桿錨固。本技術涉及的連接結構,施工速度快,連接強度高,連接處抗裂能力強,且相比于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具有更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專利說明】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屬于建筑工程墻體施工
。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要求建造功能完善和更加適用的住宅體系。例如在多層住宅中需增設電梯,橫墻較少的客廳及外墻外加保溫板等要求,若仍然采用砌體墻結構則較難滿足上述要求。在實際工程應用中,設計人員通常改用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的組合結構來替代傳統的單一砌體墻結構,從而滿足使用要求。 目前,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的連接通常采用等截面平縫的方式。雖施工操作簡單,但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之間連接強度弱,連接質量差,往往在抹灰層施工前,接縫處就已經開裂,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加上荷載、變形等因素,墻體的使用年限大大降低,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已有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的專利文獻,如:一種砌體墻與剪力墻連接結構(ZL201220677278.9),該連接結構通過在砌體墻抹灰層與剪力墻的連接處增設一道彈性膩子,并外掛纖維網,同時取消了剪力墻的抹灰層,從而降低了抹灰層空鼓或開裂的可能,但這種結構連接強度低,接縫處抗剪抗震能力薄弱;一種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面連接結構(ZL201320286727.1),該連接結構將混凝土墻澆筑成外凸結構,并在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面及連接縫外側共同掛設鋼筋網,但這種結構中鋼筋網與墻體難以有效連接,進而影響了整體結構的連接強度。總體來說現有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存在諸多不足,如整體連接強度低,接縫處抗震抗剪效果差,增設的鋼筋網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等坐寸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亟需專利技術一種連接強度高、抗震能力強并且施工簡便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的整體連接強度高,抗裂縫能力好,施工簡便、經濟效益好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 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厚度相等,砌體墻連接面內縮形成凸出的嵌入端,嵌入端設置水平向連接鋼筋,砌體墻嵌入端與連接鋼筋共同嵌入鋼筋混凝土墻體;嵌入端預設垂直于連接鋼筋的貫通孔,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的連接部分通過在貫通孔內插入螺桿加固,同時在墻體接縫兩側對稱設置連接鋼板,并通過螺帽與插入貫通孔內的螺桿錨固。 前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貫通孔平行于墻寬方向,且在嵌入端等間距設置。 前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連接鋼筋等間距垂直設置于砌體墻嵌入端的切塊縫中,并采用砂漿進一步固定。 前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螺桿長度大于墻寬,直徑小于貫通孔直徑。 前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連接鋼板與墻體等高、寬度大于兩墻體連接錯縫寬度。 本技術具有以下的特點和有益效果: ( I)砌體墻連接面內縮形成嵌入端,嵌入鋼筋混凝土墻體內,一方面將墻體傳統的平縫連接方式改為凹凸縫連接,提高了兩種墻體的連接強度,另一方面為螺桿的布置提供空間。 (2)砌體墻嵌入端內部設置橫向連接鋼筋及縱向螺桿,進一步提高了砌體墻與鋼筋混凝土墻的連接強度及抗剪切能力。 (3)墻面兩側裂縫處對稱設置連接鋼板,并通過螺帽與螺桿錨固,有效提高了連接鋼板的連接強度及墻體連接處的抗裂能力,同時也降低了裝飾面層在裂縫處產生空鼓或開裂的可能。 【專利附圖】【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剖面圖; 圖中:1-砌體墻,2-鋼筋混凝土墻,3-連接鋼筋,4-螺桿,5-鋼筋網片,6-螺帽,7_裝飾面層。 【具體實施方式】 砌體墻的砌筑工藝要求,鋼筋混凝土墻的現澆施工工藝要求,裝飾面層的材料參數及施工技術要求等,本實施方式中不再累述,重點闡述本技術涉及結構的實施方式。 圖1是本技術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剖面圖。 參照圖1所示的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主要由砌體墻1、鋼筋混凝土墻2、連接鋼筋3、螺桿4及鋼筋網片5組成。砌體墻I連接面內縮形成一凸出的嵌入端,嵌入端沿墻體延伸方向水平設置連接鋼筋3,砌體墻I嵌入端與連接鋼筋3共同嵌入鋼筋混凝土墻2內;砌筑嵌入端用的砌塊預設孔道,在砌體墻I嵌入端砌筑后形后形成貫通孔,貫通孔內置螺桿4,同時在接縫處兩側面對稱設置連接鋼板-鋼筋網片5,并通過螺帽6與貫通孔內螺桿4將鋼筋網片錨固;施工時先施工砌體墻1,后澆筑鋼筋混凝土墻2,最后整體施工墻體裝飾面層7。 其中,砌體墻I采用規格為390mmX 190mmX 190mm的中型實心砌塊砌筑而成,墻厚為570mm。嵌入端米用預制空心砌塊砌筑,長390mm,兩邊均按直角內縮95mm,預制空心砌塊沿砌寬方向均勻設置3個貫通孔道,孔徑為10.5mm ;砌筑嵌入端時,每層砌塊間等間距埋設4根強度等級為HRB335、直徑為1mm的螺紋形連接鋼筋3,連接鋼筋3長度為800mm,其中外露嵌入端長度為300mm。 砌體墻I砌筑完成后,將螺桿4插入嵌入端形成的貫通孔內。螺桿4硬度為HRC58-62,長度為520mm,直徑為10mm,螺桿長度大于貫通孔,每端外露105mm。 然后,綁扎混凝土墻體鋼筋,支設模板,澆筑強度等級為C30的混凝土形成鋼筋混凝土墻2,鋼筋混凝土墻2與砌體墻I墻厚相同,均為570mm。鋼筋混凝土墻2養護完成拆模后,在接縫處掛設鋼筋網片5,鋼筋網片5寬度為450mm,并與墻體等高,網孔規格為1mmX 1mm,通過螺帽6與螺桿4外露部分錨固。 上述施工步驟完成后,進行裝飾面層7的施工。【權利要求】1.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厚度相等,砌體墻連接面內縮形成凸出的嵌入端,嵌入端設置水平向連接鋼筋,砌體墻嵌入端與連接鋼筋共同嵌入鋼筋混凝土墻體;嵌入端預設垂直于連接鋼筋的貫通孔,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的連接部分通過在貫通孔內插入螺桿加固,同時在墻體接縫兩側對稱設置連接鋼板,并通過螺帽與插入貫通孔內的螺桿錨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貫通孔平行于墻寬方向,且在嵌入端等間距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鋼筋等間距垂直設置于砌體墻嵌入端的切塊縫中。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螺桿長度大于墻寬,直徑小于貫通孔直徑。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連接鋼板與墻體等高、寬度大于兩墻體連接錯縫寬度。【文檔編號】E04B2/02GK204001270SQ201420408788【公開日】2014年12月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厚度相等,砌體墻連接面內縮形成凸出的嵌入端,嵌入端設置水平向連接鋼筋,砌體墻嵌入端與連接鋼筋共同嵌入鋼筋混凝土墻體;嵌入端預設垂直于連接鋼筋的貫通孔,鋼筋混凝土墻與砌體墻的連接部分通過在貫通孔內插入螺桿加固,同時在墻體接縫兩側對稱設置連接鋼板,并通過螺帽與插入貫通孔內的螺桿錨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利富,牟倫船,劉華,張正,程業啟,周紅,張家瀟,李丙勇,亓鴻,蔣建偉,
申請(專利權)人:冠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