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省煤器灰的處理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鑒于燃煤鍋爐的省煤器灰斗布置位置較高,布置空間受限,國家節水、環保等綠色設計要求,幾乎很少再采用水力、負壓輸灰方式,較普遍采用正壓濃相氣力輸送方式。正壓濃相氣力輸灰系統,受輸送物料自身特性、溫度、設計壓力、輸送距離、灰氣混合比等多種因素制約,在目前的設計及運行中,均采用單路輸灰系統將飛灰輸送至灰庫、渣倉、除塵器入口風道,或者是并入除塵器一電場輸灰母管后統一進入灰庫。這四種輸灰終端,在一個工程上,僅僅只能對應一套輸送單元,因輸送距離、能耗比不同,很難同時滿足多個輸灰終端的實際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本技術在確保工藝流程、輸灰順暢的基礎上,滿足綜合利用市場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在同一工程中輸灰系統將飛灰輸送至不同輸灰終端。其便于實施,適用性強,打破了因省煤器排灰自身特性難輸送、易堵管、易磨損、一個工程只能配備一個輸灰終端的傳統輸送局限,降低了輸送飛灰的能耗,減小了對系統部件的磨損,利于飛灰輸送過程的順暢,確保電廠省煤器排灰系統的長期有效運行,為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創造有利條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包括設置在省煤器平臺上 >的進氣系統、飛灰輸送泵系統和排灰系統;所述進氣系統包括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接的開關閥,與開關閥通過輸送管路連接的并列設置的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第二管路控制閥單元以及壓力變送器配件;所述飛灰輸送泵系統為多個依次連接的飛灰輸送泵;所述壓力變送器配件與飛灰輸送泵系統始端的飛灰輸送泵連接;所述排灰系統包括與飛灰輸送泵系統末端的飛灰輸送泵連接的省煤器排灰母管,所述省煤器排灰母管采用耐磨三通將省煤器排灰分為兩路,一路至灰庫方向,一路至渣倉方向。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包括依次設置在一個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通的管路上的第一電動閘閥、第一電動流量調節閥、第一止回閥;所述第二管路控制閥單元包括依次設置在另一個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通的管路上的第二電動閘閥、第二電動流量調節閥、第二止回閥。進一步地,所述飛灰輸送泵上部依次設置有灰閘閥、落灰管段、手動閥門、方圓節,在灰閘閥和落灰管段之間用膨脹節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耐磨三通輸出端通向灰庫方向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三電動閘閥。進一步地,所述耐磨三通輸出端通向渣倉方向的管路上設置有第四電動閘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動閘閥、第二電動閘閥分別對應第三電動閘閥和第四電動閘閥。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動閘閥、第二電動閘閥、第三電動閘閥和第四電動閘閥采用連鎖控制。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動閘閥、第二電動閘閥、第三電動閘閥和第四電動閘閥的控制系統為工控機系統、PLC系統、DCS系統任意一種。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是在確保工藝流程、輸灰順暢的基礎上上,滿足綜合利用市場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實現了同一工程中輸灰系統可將飛灰輸送至不同輸灰終端的新技術。其便于實施,適用性強,打破了因省煤器排灰自身特性難輸送、易堵管、易磨損、一個工程只能配備一個輸灰終端的傳統輸送局限,降低了輸送飛灰的能耗,減小了對系統部件的磨損,利于飛灰輸送過程的順暢,確保電廠省煤器排灰系統的長期有效運行,為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再利用創造有利條件。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鍋爐對稱中心線的右方是進氣系統,左方是排灰系統;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1、省煤器平臺,2、飛灰輸送泵,3、第一電動閘閥,4、第二電動閘閥,5、第一電動流量調節閥,6、第二電動流量調節閥,7、第一止回閥,8、第二止回閥,9、壓力變送器配件,10、開關閥,11、第三電動閘閥,12、第四電動閘閥,13、耐磨三通,14、灰閘閥,15、落灰管段,16、手動閥門,17、方圓節,18、膨脹節。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包括設置在省煤器平臺1上的進氣系統、飛灰輸送泵系統和排灰系統;所述進氣系統包括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接的開關閥10,與開關閥10通過輸送管路連接的并列設置的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第二管路控制閥單元以及壓力變送器配件9;所述飛灰輸送泵系統為多個依次連接的飛灰輸送泵2;所述壓力變送器配件9與飛灰輸送泵系統始端飛灰輸送泵2連接;所述排灰系統包括與飛灰輸送泵系統末端飛灰輸送泵2連接的省煤器排灰母管,所述省煤器排灰母管采用耐磨三通13將省煤器排灰分為兩路,一路至灰庫方向,一路至渣倉方向。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包括依次設置在一個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通的管路上的第一電動閘閥3、第一電動流量調節閥5、第一止回閥7;所述第二管路控制閥單元包括依次設置在另一個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通的管路上的第二電動閘閥4、第二電動流量調節閥6、第二止回閥8。本實施例中,所述飛灰輸送泵2上部依次設置有灰閘閥14、落灰管段15、手動閥門16、方圓節17,在灰閘閥14和落灰管段15之間用膨脹節18連接。這種連接方式可以方便維修和更換。本實施例中,所述耐磨三通13輸出端通向灰庫方向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三電動閘閥11。本實施例中,所述耐磨三通13輸出端通向渣倉方向的管路上設置有第四電動閘閥12。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動閘閥3、第二電動閘閥4分別對應第三電動閘閥11和第四電動閘閥12,并采用連鎖控制,其控制系統可為工控機系統、PLC系統、DCS系統任意一種。本系統工作原理:進氣系統部分,由合格空氣品質及壓力的壓縮空氣作為輸灰動力源,在進氣管路上按順序設置上述電動閘閥、電動流量調節閥、止回閥組成的并列設置的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第二管路控制閥單元,而后通過壓力變送器配件接入飛灰輸送泵,按照適宜的灰氣混合比及輸送參數,將飛灰輸送至不同的終端。系統各個部位電動閘閥采用工控機系統或PLC系統或DCS系統等智能控制系統連鎖控制,連鎖控制的引入,可使壓縮空氣系統所需氣源根據至灰庫和至渣倉兩路不同的輸送距離、輸送彎頭及實際的輸送環境,啟動各自對應的空氣調節系統,使輸灰與氣源供應相匹配,在減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省煤器平臺(1)上的進氣系統、飛灰輸送泵系統和排灰系統;所述進氣系統包括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接的開關閥(10),與開關閥(10)通過輸送管路連接的并列設置的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第二管路控制閥單元以及壓力變送器配件(9);所述飛灰輸送泵系統為多個依次連接的飛灰輸送泵(2),所述壓力變送器配件(9)與飛灰輸送泵系統始端的飛灰輸送泵(2)連接;所述排灰系統包括與飛灰輸送泵系統末端的飛灰輸送泵(2)連接的省煤器排灰母管,所述省煤器排灰母管采用耐磨三通(13)將省煤器排灰分為兩路,一路至灰庫方向,一路至渣倉方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
置在省煤器平臺(1)上的進氣系統、飛灰輸送泵系統和排灰系統;所述
進氣系統包括與壓縮空氣進氣母管連接的開關閥(10),與開關閥(10)
通過輸送管路連接的并列設置的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第二管路控制閥單
元以及壓力變送器配件(9);所述飛灰輸送泵系統為多個依次連接的飛
灰輸送泵(2),所述壓力變送器配件(9)與飛灰輸送泵系統始端的飛灰
輸送泵(2)連接;所述排灰系統包括與飛灰輸送泵系統末端的飛灰輸送
泵(2)連接的省煤器排灰母管,所述省煤器排灰母管采用耐磨三通(13)
將省煤器排灰分為兩路,一路至灰庫方向,一路至渣倉方向。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控制閥單元包括依次設置在一個與壓縮空氣進
氣母管連通的管路上的第一電動閘閥(3)、第一電動流量調節閥(5)、
第一止回閥(7);所述第二管路控制閥單元包括依次設置在另一個與壓
縮空氣進氣母管連通的管路上的第二電動閘閥(4)、第二電動流量調節
閥(6)、第二止回閥(8)。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省煤器排灰輸送路徑切換和控制系統,
其特征在于:所述飛灰輸送泵(2)上部依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樊祥芳,李海路,楊立輝,閻占良,賈紹廣,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