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水工抗震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建筑、橋梁及特種構筑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包括型鋼混凝土柱、預應力梁和所述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連接形成的節點區,所述型鋼混凝土柱內部的型鋼包括腹板和翼緣,所述預應力梁內部包括預應力鋼筋,所述預應力鋼筋穿過所述型鋼的腹板,且所述預應力鋼筋在節點區平彎。這種結構具有承載力大、剛度大、抗震性能好、局部和整體穩定性好、節省鋼材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橋梁及特種構筑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
技術介紹
廊橋,古時候又稱風雨橋、亭橋,其形態綿延飄逸,給人以如詩如畫的意境。古典廊橋多采用磚木拱橋型式。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廊橋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希望建造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征,同時可以滿足行洪、人行、車行、觀景、餐飲、娛樂等多功能一體的現代廊橋。但大型綜合性廊橋設計受到地形、行洪等多種條件的制約,結構十分復雜,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同類建筑形式。尤其是針對多層廊橋結構的設計,現有專利、著作和圖集中型鋼混凝土結構節點都是基于普通鋼筋混凝土梁或型鋼梁的,這種結構的橋梁的承載能力不夠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承載力大、剛度大、抗震性能好的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包括型鋼混凝土柱、預應力梁和所述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連接形成的節點區,所述型鋼混凝土柱內部的型鋼包括腹板和翼緣,所述預應力梁內部包括預應力鋼筋,所述預應力鋼筋穿過所述型鋼的腹板,且所述預應力鋼筋在節點區平彎。進一步的是,所述型鋼的腹板的橫截面呈十字形,在所述腹板的四個端側面上各有一塊翼緣。進一步的是,所述預應力鋼筋平彎后的曲率半徑大于6米。進一步的是,所述預應力鋼筋穿過所述型鋼的腹板后由錨具錨固在所述型鋼混凝土柱的端面上。進一步的是,所述預應力梁內部還包括非預應力鋼筋,所述型鋼的腹板上有供所述非預應力鋼筋穿過的非預應力鋼筋孔,所述非預應力鋼筋分別從水平橫向和水平縱向穿過所述非預應力鋼筋孔,其中從水平橫向穿過所述非預應力鋼筋孔的預應力鋼筋穿孔后向下彎折。進一步的是,在所述型鋼的翼緣上焊接有連接套筒,所述連接套筒供所述非預應力鋼筋連接到所述型鋼的翼緣上。進一步的是,所述腹板上的非預應力鋼筋孔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非預應力鋼筋的直徑。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鋼筋混凝土中增加了型鋼,型鋼以其固有的強度和延性以及型鋼、鋼筋、混凝土三位一體地工作使型鋼混凝土結構具備了比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承載力大、剛度大、抗震性能好的優點;由于使用了預應力鋼筋穿過型鋼腹板與,并將預應力鋼筋錨固在型鋼混凝土柱的端面上,使得這種結構的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與普通鋼結構框架相比,具有局部和整體穩定性好、節省鋼材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剖視圖;圖2是本技術右視圖;圖3是本技術俯視圖;圖4是圖3的A-A向剖視圖;圖5是圖3的B-B向剖視圖;圖中零部件、部位及編號:型鋼混凝土柱1、型鋼11、腹板111、非預應力鋼筋孔1111、預應力鋼筋穿腹板孔1112、箍筋穿腹板孔1113、翼緣112、連接套筒1121、預應力梁2、預應力鋼筋21、非預應力鋼筋22、節點區3、錨具4。【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包括型鋼混凝土柱1、預應力梁2和所述型鋼混凝土柱I與預應力梁2連接形成的節點區3,所述型鋼混凝土柱I內部的型鋼11包括腹板111和翼緣112,優選的,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的橫截面呈十字形,在所述腹板111的四個端側面上各有一塊翼緣112 ;所述預應力梁2內部包括預應力鋼筋21,所述預應力鋼筋21通過腹板111上的預應力鋼筋穿腹板孔1112穿過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且所述預應力鋼筋21在節點區3平彎。平彎是指在預應力鋼筋21所在水平面上彎曲,平彎的目的是為了保證預應力鋼筋21在型鋼混凝土柱I柱端的凈距;在腹板111上還開有箍筋穿腹板孔1113供箍筋穿過型鋼混凝土柱I內的型鋼11強度高、延性好,與普通鋼筋和混凝土一起作用使型鋼混凝土柱I乃至整個橋梁的承載力、剛度和抗震性能都有所提高;并且這種橋梁結構使用了預應力鋼筋21的橋梁框架結構能夠進一步增強橋梁的承載能力,而預應力鋼筋21穿過型鋼11的腹板111,通過平彎繞過了型鋼11的翼緣112,避開了型鋼11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保證了型鋼11的整體結構性能。具體,為了保證預應力鋼筋21穿過腹板111后能夠繞過翼緣112,所述預應力鋼筋21平彎后的曲率半徑大于6米。若預應力鋼筋21穿過腹板111后又穿過了翼緣112,就將大大降低型鋼11的結構性能,因此,必須保證預應力鋼筋21繞過翼緣112。具體,所述預應力鋼筋21穿過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后由錨具4錨固在所述型鋼混凝土柱I的端面上。平彎的預應力鋼筋21能保證錨具4之間的凈距。具體,為了使本技術的結構簡單穩固,所述預應力梁2內部還包括非預應力鋼筋22,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上有供所述非預應力鋼筋22穿過的非預應力鋼筋孔1111,所述非預應力鋼筋22分別從水平橫向和水平縱向穿過所述非預應力鋼筋孔1111,其中從水平橫向穿過所述非預應力鋼筋孔1111的非預應力鋼筋22穿孔后向下彎折。向下彎折的非預應力鋼筋22具有自身錨固的作用,這種固定方式結構簡單。具體,為了保證型鋼11的結構性能,在所述型鋼11的翼緣112上焊接有連接套筒1121,所述連接套筒1121供所述非預應力鋼筋22連接到所述型鋼11的翼緣112上。由于翼緣112是型鋼11的薄弱環節,不能在翼緣112上開孔,因此,選用套筒連接方式,既可以保證型鋼11的結構性能,又能保證橋梁框架的穩定性。也可以采用鋼牛腿將非預應力鋼筋22與翼緣112連接在一起,但本專利中的型鋼混凝土較大,若采用此方法會使鋼牛腿伸出柱外。具體,為了降低對型鋼11腹板111結構性能的影響,所述腹板111上的非預應力鋼筋孔1111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非預應力鋼筋22的直徑。型鋼11上的孔不能過于密集,這樣會導致型鋼11腹板111過于薄弱。為了防止在型鋼上11開孔過多,且避免節點鋼筋過于密集,非預應力鋼筋22可采用大直徑HRB500鋼筋。這樣部分非預應力鋼筋22可以繞過型鋼11,既避免了由于開孔過多導致型鋼11腹板111過于薄弱的問題,又使得節點區3鋼筋密集程度有所減緩。兩個方向的非預應力鋼筋22穿腹板111時考慮了上下錯位,穿孔位置高差控制大于縱筋的直徑。【主權項】1.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包括型鋼混凝土柱(I)、預應力梁(2)和所述型鋼混凝土柱(I)與預應力梁(2)連接形成的節點區(3),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鋼混凝土柱(I)內部的型鋼(11)包括腹板(111)和翼緣(112), 所述預應力梁(2)內部包括預應力鋼筋(21), 所述預應力鋼筋(21)穿過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且所述預應力鋼筋(21)在節點區⑶平彎。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的橫截面呈十字形, 在所述腹板(111)的四個端側面上各有一塊翼緣(11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其特征在于: 所述預應力鋼筋(21)平彎后的曲率半徑大于6米。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其特征在于: 所述預應力鋼筋(21)穿過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后由錨具(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型鋼混凝土柱與預應力梁框架節點,包括型鋼混凝土柱(1)、預應力梁(2)和所述型鋼混凝土柱(1)與預應力梁(2)連接形成的節點區(3),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鋼混凝土柱(1)內部的型鋼(11)包括腹板(111)和翼緣(112),所述預應力梁(2)內部包括預應力鋼筋(21),所述預應力鋼筋(21)穿過所述型鋼(11)的腹板(111),且所述預應力鋼筋(21)在節點區(3)平彎。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秉偃,黃竟強,陳緒剛,吉翔,孫宇彤,楊科,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