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該結構由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現澆混凝土節點區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組成。通過選用不同的連接組件,該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可滿足高、中、低抗震等級的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該結構由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現澆混凝土節點區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組成。通過選用不同的連接組件,該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可滿足高、中、低抗震等級的要求。【專利說明】一種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土木工程
,具體涉及一種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
技術介紹
與鋼結構相比,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可有效防止鋼構件的局部屈曲和出平面扭轉屈曲,使鋼材強度得到充分發揮,節約鋼材,降低造價,同時提高鋼構件耐火性,防腐和防銹性能。而與混凝土構件相比,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可大大提高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和延性,避免混凝土構件發生脆性的受剪破壞。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速度快、質量好、可大量節省模板和支撐,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特點,是一種符合工業化建筑發展需求的結構型式。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與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相結合,即形成了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該結構兼有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和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的優點:在現場施工過程中,該結構不需要設置支撐,并可多層連續施工,從而大幅節省了材料消耗、縮短工期;在使用過程中,該結構具有突出的承載能力和延性,可適用于大開間住宅、公共建筑和工業廠房等。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符合我國綠色建筑和工業化建筑的發展戰略,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創新性的框架結構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該結構整體性好,承載力高、延性好、施工便捷、大量節省支撐和模板、大幅縮短施工工期,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本專利技術提出的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由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1、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組成;其中,梁端可選連接組件由連接型鋼5和連接螺栓6組成;所述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采用疊合梁構造,相鄰的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的下部縱筋通過搭接或焊接連接,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的上部縱筋設置于疊合層并現場綁扎;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和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通過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連接。本專利技術中,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和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均為通長配置型鋼的混凝土組合構件,且均在工廠預制。本專利技術中,當設計要求結構滿足高抗震等級要求時,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中的連接型鋼5和連接螺栓6均采用低屈服高延性鋼材,連接型鋼5與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焊接;當設計要求結構滿足中等抗震等級要求時,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中的連接螺栓6采用低屈服高延性鋼材,連接型鋼5采用與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相同的鋼材;當設計要求結構滿足低抗震等級要求即可時,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中的連接型鋼5采用與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相同的鋼材,連接螺栓6采用普通連接螺栓。本專利技術中,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可根據現場施工條件采用單層柱構造或多層柱構造;當現場施工條件要求運輸和起吊噸位較小時,可采用單層柱構造;但現場施工條件允許運輸和起吊噸位較大時,優先采用多層柱構造。當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采用多層柱構造時,跨越2層或3層高的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整體預制,在節點區域內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的混凝土采用現澆混凝土,但型鋼和縱向鋼筋通長配置;相鄰兩根多層柱之間的連接方式與單層柱相似。本專利技術的創新性在于結合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速度快、現場濕作業少等特點,開發了一種可適用于大開間住宅、公共建筑和工業廠房的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兩層兩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裝配式混凝土組合框架節點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截面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采用多層柱構造的示意圖。圖5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中柱截面示意圖。圖6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邊柱截面示意圖。圖中標號:1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2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3為現澆混凝土節點區,4為梁端可選連接組件,5為連接型鋼,6為連接螺栓。【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 圖1為一榀2層2跨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該結構中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和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通過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連接,裝配式型鋼混凝土柱I與基礎通過螺栓連接。圖2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節點連接構造詳圖,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和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通過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連接。梁端可選連接組件由連接型鋼5和連接螺栓6組成,可根據結構抗震等級的不同要求選擇采用不同鋼材的連接型鋼5和連接螺栓6。圖3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的截面示意圖,采用疊合梁構造,并通長配置型鋼。圖4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采用多層柱構造示意圖。此時,節點區域內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的混凝土采用現澆混凝土,但型鋼和縱向鋼筋通長配置。圖5和圖6為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的截面示意圖。圖5為中柱截面,根據其受力特點通長配置雙軸對稱型鋼。圖6為邊柱截面,根據其受力特點通長配置單軸對稱型鋼。本專利技術的制作過程如下: 準備過程:在混凝土預制構件工廠完成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梁1、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預制混凝土板的制作,并將各構件編號、運輸至施工現場。現場施工過程:a.安裝相鄰柱網的若干根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與基礎采用螺栓連接;b.在完成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安裝的部位開始安裝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1,梁、柱通過連接組件4形成初步連接,從而構成具有一定剛度和承載力的框架結構;c.在完成梁、柱拼裝的部位開始預制混凝土板的安裝,預制混凝土板擱置與梁上;d.按照此順序完成2?3層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的拼裝施工后,安裝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的模板,并現場澆筑節點區和混凝土疊合板;e.以此類推即可完成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的施工。由于可多層連續施工作業,不需要等待下層現澆混凝土養護到設計強度即可開展上部樓層預制構件的拼裝施工,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可顯著縮短施工工期。此夕卜,現場施工過程中,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通過連接組件初步連接后可形成具有一定剛度和承載力的框架結構,不需要另外架設臨時支撐,節省了大量材料消耗。【權利要求】1.一種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由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組成;其中,梁端可選連接組件由連接型鋼(5)和連接螺栓(6)組成;所述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采用疊合梁構造,相鄰的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的下部縱筋通過搭接或焊接連接,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的上部縱筋設置于疊合層并現場綁扎;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和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通過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I)和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均為通長配置型鋼的混凝土組合構件,且均在工廠預制。3.根據權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由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1)、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組成;其中,梁端可選連接組件由連接型鋼(5)和連接螺栓(6)組成;所述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1)采用疊合梁構造,相鄰的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1)的下部縱筋通過搭接或焊接連接,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1)的上部縱筋設置于疊合層并現場綁扎;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梁(1)和裝配式型鋼混凝土組合柱(2)通過現澆混凝土節點區(3)和梁端可選連接組件(4)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偉辰,胡翔,
申請(專利權)人:同濟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