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位于兩個裝配式支撐鋼框架之間,支撐鋼框架I位于節點下部,支撐鋼框架II位于節點上部。支撐鋼框架由H形柱、H形梁和支撐組成。支撐鋼框架I在H形柱頂部焊接端板,H形柱與H形梁節點處設置加勁肋,H形柱上焊接水平加勁肋,H形柱端板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H形梁上焊接加勁肋,H形梁上部翼緣開螺栓孔。支撐鋼框架II在H形柱底部焊接端板,H形柱底部焊接H形拼接梁,H形拼接梁上焊接加勁肋,H形拼接梁下部翼緣開螺栓孔,H形柱與H形拼接梁節點設置加勁肋,H形柱上焊接水平加勁肋,H形柱端板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預制裝配式建筑鋼結構施工
,尤其涉及一種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
技術介紹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生產部門,與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改善有著密切的關系。近年來,隨著建筑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建筑業持續快速發展,物質技術基礎顯著增強,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節能環要求越來越高,以低廉的勞動力價格為基礎的現場施工生產方式正日益受到挑戰。而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速度快、建設周期短、勞動力需求小、環境污染少。因此,建筑預制裝配化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與其他結構形式相比,鋼結構工業化程度高,采用標準化生產、機械化施工,更易于應用于裝配化建筑。傳統的鋼框架結構抗側剛度低,將支撐引入鋼框架組成支撐鋼框架可以彌補鋼框架結構抗側剛度低的不足,以一層或多層支撐鋼框架為一個單元在工廠進行預制,在支撐鋼框架的柱端設置拼接節點,現場進行螺栓連接,可將支撐鋼框架應用于裝配式建筑中。現有鋼框架柱之間的拼接多位于柱中的位置,由于支撐鋼框架中存在支撐,將拼接節點設置于支撐鋼框架柱中部的位置會增加現場施工工作量,假設能實現將拼接節點設置于支撐鋼框架柱端可以提高裝配化程度。現有鋼框架柱拼接節點采用焊接連接、拼接板連接和端板連接等方式。其中,焊接節點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更省材料,但現場施工工作量大,不適應工業化建筑的發展需求;采用拼接板連接將影響支撐鋼框架與周圍梁的連接;因支撐鋼框架柱端內力較大,僅采用現有端板連接無法滿足承載力需求。因此現有拼接節點形式無法滿足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為此提供一種同時滿足預制裝配安裝要求和多層建筑承載性能要求的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傳力明確、構造合理、在地震、風等外荷載作用下滿足承載要求,又便于加工制造、施工簡便、易于拼裝。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專利技術給出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支撐鋼框架由H形柱1、H形梁2和支撐3組成,其特征在于,節點位于下上兩個裝配式支撐鋼框架之間,其中:在下部的支撐鋼框架部分:在H形柱1頂部焊接端板7,每一側的H形柱均有兩個端板7,分別焊接在H形柱腹板1-4兩側,端板7與H形柱翼緣1-5外側平齊,端板7上表面與H形柱的端部平齊;在H形柱1與H形梁2節點處設置加勁肋10;在H形柱上焊接水平加勁肋9,水平加勁肋9下表面與H形梁2、H形柱1節點處加勁肋10底部平齊;在H形柱端板7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9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8;在H形梁2上焊接加勁肋,H形梁上部翼緣開螺栓孔;在上部的支撐鋼框架部分:在H形柱1底部焊接端板7,每一側的H形柱1均有兩個端板7,分別焊接在H形柱腹板1-4兩側,端板7與H形柱翼緣1-5外側平齊,端板7下表面與H形柱的端部平齊;在H形柱1底部焊接H形拼接梁6,H形拼接梁6由腹板6-4和翼緣6-5兩部分組成,H形拼接梁6上焊接加勁肋,H形拼接梁6下部翼緣6-5開螺栓孔;在H形柱1與H形拼接梁6節點設置加勁肋,加勁肋水平自由邊處設置水平蓋板11,加勁肋豎直自由邊處設置豎向蓋板12,水平蓋板11和豎向蓋板12與拼接梁翼緣6-5寬度相同;在H形柱1上焊接水平加勁肋9,水平加勁肋9上表面與H形梁、H形柱節點處加勁肋水平蓋板11上表面平齊;在H形柱端板7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9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8。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中H形柱和H形梁節點處設置加勁肋,提高了節點區域的整體剛度;H形拼接梁加強了節點承載力,H形柱端板和H形拼接梁的翼緣共同抵抗拉力和彎矩;節點區設置的摩擦型高強螺栓可以有效抵抗節點區的剪力。故,以上結構設計使得本專利技術具有傳力明確、構造合理,施工簡便、易于拼裝拆卸等多種優點,滿足預制裝配安裝要求和多層建筑承載性能要求。附圖說明圖1實施例1為裝配式支撐鋼框架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各個H形構件(包括H形柱、H形梁和H形拼接梁)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1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拼接節點A示意圖;圖4為圖3的左視圖;圖5為圖3的X-X剖面圖;元件標號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一種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其結構表征為: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簡稱節點)位于兩個裝配式支撐鋼框架(簡稱支撐鋼框架)之間,如圖1所示,支撐鋼框架I位于節點下部,支撐鋼框架II位于節點上部。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鋼框架由H形柱1、H形梁2和支撐3組成,皆知,本領域任何H形柱和H形梁均由腹板4和翼緣5兩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支撐鋼框架I在H形柱頂部焊接端板7,每一側的H形柱均有兩個端板7,分別焊接在H形柱腹板1-4兩側,端板7與H形柱翼緣1-5外側平齊,端板7上表面與H形柱的端部(所謂端部,是指H形構造的兩個盡頭之一)平齊。支撐鋼框架I在H形柱與H形梁節點處設置加勁肋10。支撐鋼框架I在H形柱上焊接水平加勁肋9,水平加勁肋9下表面與H形梁2、H形柱1節點處加勁肋10底部平齊。支撐鋼框架I在H形柱端板7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9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8。支撐鋼框架I在H形梁2上焊接加勁肋,H形梁上部翼緣開螺栓孔。支撐鋼框架II在H形柱1底部焊接端板7,每一側的H形柱1均有兩個端板7,分別焊接在H形柱腹板1-4兩側,端板7與H形柱翼緣1-5外側平齊,端板7下表面與H形柱的端部平齊。支撐鋼框架II在H形柱1底部焊接H形拼接梁6,H形拼接梁6由腹板6-4和翼緣6-5兩部分組成,H形拼接梁6上焊接加勁肋,H形拼接梁6下部翼緣6-5開螺栓孔。支撐鋼框架II在H形柱1與H形拼接梁6節點設置加勁肋,加勁肋水平自由邊處設置水平蓋板11,加勁肋豎直自由邊處設置豎直蓋板12,水平蓋板11和豎直蓋板12與拼接梁翼緣6-5寬度相同。支撐鋼框架II在H形柱1上焊接水平加勁肋9,水平加勁肋9上表面與H形梁、H形柱節點處加勁肋水平蓋板11上表面平齊。支撐鋼框架II在H形柱端板7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9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8。進一步地,支撐鋼框架I與支撐鋼框架II采用螺栓15連接。進一步地,所述H形柱采用H型鋼或焊接工字鋼制成。進一步地,所述H形梁采用H型鋼或焊接工字鋼制成。進一步地,所述H形拼接梁采用H型鋼或焊接工字鋼制成。進一步地,端板與H形柱、端板與H形柱豎直加勁肋、拼接梁與H形柱之間均采用全熔透對接焊縫連接。進一步地,加勁肋與H形梁、加勁肋與H形拼接梁采用全熔透對接焊縫連接,加勁肋位置應與螺栓孔相適應。進一步地,所有螺栓均采用摩擦型高強螺栓。請參閱圖1至圖5。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示所繪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專利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專利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支撐鋼框架由H形柱(1)、H形梁(2)和支撐(3)組成,其特征在于,節點位于下上兩個裝配式支撐鋼框架之間,其中:在下部的支撐鋼框架部分:在H形柱(1)頂部焊接端板(7),每一側的H形柱均有兩個端板(7),分別焊接在H形柱腹板(1?4)兩側,端板(7)與H形柱翼緣(1?5)外側平齊,端板(7)上表面與H形柱的端部平齊;在H形柱(1)與H形梁(2)節點處設置加勁肋(10);在H形柱上焊接水平加勁肋(9),水平加勁肋(9)下表面與H形梁(2)、H形柱(1)節點處加勁肋(10)底部平齊;在H形柱端板(7)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9)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8);在H形梁(2)上焊接加勁肋,H形梁上部翼緣開螺栓孔;在上部的支撐鋼框架部分:在H形柱(1)底部焊接端板(7),每一側的H形柱(1)均有兩個端板(7),分別焊接在H形柱腹板(1?4)兩側,端板(7)與H形柱翼緣(1?5)外側平齊,端板(7)下表面與H形柱的端部平齊;在H形柱(1)底部焊接H形拼接梁(6),H形拼接梁(6)由腹板(6?4)和翼緣(6?5)兩部分組成,H形拼接梁(6)上焊接加勁肋,H形拼接梁(6)下部翼緣(6?5)開螺栓孔;在H形柱(1)與H形拼接梁(6)節點設置加勁肋,加勁肋水平自由邊處設置水平蓋板(11),加勁肋豎直自由邊處設置豎向蓋板(12),水平蓋板(11)和豎向蓋板(12)與拼接梁翼緣(6?5)寬度相同;在H形柱(1)上焊接水平加勁肋(9),水平加勁肋(9)上表面與H形梁、H形柱節點處加勁肋水平蓋板(11)上表面平齊;在H形柱端板(7)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9)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支撐鋼框架柱端拼接節點結構,支撐鋼框架由H形柱(1)、H形梁(2)和支撐(3)組成,其特征在于,節點位于下上兩個裝配式支撐鋼框架之間,其中:在下部的支撐鋼框架部分:在H形柱(1)頂部焊接端板(7),每一側的H形柱均有兩個端板(7),分別焊接在H形柱腹板(1-4)兩側,端板(7)與H形柱翼緣(1-5)外側平齊,端板(7)上表面與H形柱的端部平齊;在H形柱(1)與H形梁(2)節點處設置加勁肋(10);在H形柱上焊接水平加勁肋(9),水平加勁肋(9)下表面與H形梁(2)、H形柱(1)節點處加勁肋(10)底部平齊;在H形柱端板(7)與H形柱水平加勁肋(9)之間設置豎直加勁肋(8);在H形梁(2)上焊接加勁肋,H形梁上部翼緣開螺栓孔;在上部的支撐鋼框架部分:在H形柱(1)底部焊接端板(7),...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國強,郭宏印,陸燁,
申請(專利權)人:同濟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