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濕式除塵器及其排污裝置,其中,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包括氣源、管道以及依次連通設置的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和排水管;第一連接管的頂端連通于濕式除塵器的灰斗的下端,第二連接管連通于第一連接管的底端和排水管的底端,排水管設有出液口;管道連通于氣源和第二連接管之間,氣源能夠通過管道向第二連接管內通氣。可防止濕式除塵器的灰斗沉積固體物質,保證水封管路下水通暢、進而避免發生灰斗積水導致設備無法投入運行。
A wet dust remover and its blowdown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濕式除塵器及其排污裝置
本技術涉及除塵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濕式除塵器及其排污裝置。
技術介紹
在濕式除塵器中,為防止濕式除塵器下部灰斗煙氣倒灌,通常在灰斗底部設置U型水封管路,但在實際運行中,由于下灰管道水分中含有大量的固體物質,加上此處水流無外加壓力,全靠水自身重力流動,因此極易造成固體物質在管道中沉積和結垢,導致U型水封管路排水不暢。當U型水封管路下水不暢時,又會造成灰斗積水,當灰斗積水達到一定液位,就會導致設備無法投入運行。目前解決此類問題時,一般在U型水封管路處加裝一路沖洗水,定期進行沖洗;或加大人工維護力度,通過U型水封管路放水門,定期對U型水封管路進行徹底清理。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固體物質在U型水封管路中沉積和結垢的問題,但頻繁沖洗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污水需要處理;而采用人工維護時,不僅維護成本高,而且由于需要停機進行清理,影響了生產的正常進行。因此,如何防止濕式除塵器的下部灰斗沉積固體物質,保證U型水封管路下水通暢、進而避免發生灰斗積水導致設備無法投入運行的情況,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濕式除塵器及其排污裝置,可防止濕式除塵器的灰斗沉積固體物質,保證水封管路下水通暢、進而避免發生灰斗積水導致設備無法投入運行的情況。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其包括氣源、管道以及依次連通設置的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和排水管;所述第一連接管的頂端連通于濕式除塵器的灰斗的下端,所述第二連接管連通于所述第一連接管的底端和所述排水管的底端,所述排水管設有出液口;所述管道連通于所述氣源和所述第二連接管之間,所述氣源能夠通過所述管道向所述第二連接管內通氣。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和排水管依次連通并形成一個大致呈U型結構的水封管路,該水封管路能夠防止除塵器下部灰斗煙氣倒灌。該水封管路的入口端與濕式除塵器的灰斗連通,出口端設有出液口用于排出液體,第二連接管位于該U型結構的水封管路的底部。氣源為壓縮氣體,管道連通于該氣源和第二連接管之間,壓縮氣體能夠通過管道向第二連接管內通氣,而通入第二連接管內的氣體在第二連接管的液體內形成做上升運動的氣泡,并最終從排水管的出液口排出,在此過程中,氣泡的運動可攪動第二連接管內的含固液體,使得固體物質懸浮在液體中,進而可防止固體物質在第二連接管內沉積和結垢。也就是說,灰斗內的固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大部分將落入位于水封管路結構的底部即第二連接管內,而氣源通過管道向第二連接管內通氣能夠使得第二連接管內的固體物質懸浮在液體中,并隨液體從排水管的出液口排出。通過設置氣源和管道,可有效避免第二連接管內發生固體沉積或結垢的情況,進而防止濕式除塵器的灰斗沉積固體物質,保證水封管路下水通暢、避免發生灰斗積水導致設備無法投入運行的情況。可選地,所述管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管內,且所述管道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管內的部分的管壁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通孔,所述氣源通過所述通孔向所述第二連接管內通氣。可選地,所述管道貼緊所述第二連接管的底部。可選地,所述排水管的頂端設有彎折部,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二連接管分別位于所述彎折部的兩側,且所述第一連接管的頂端高度高于所述彎折部的高度。可選地,所述氣源與所述管道之間還設有進氣閥。可選地,還包括水源,所述水源與所述管道連通并與所述氣源并聯設置,所述水源和所述管道之間還設有進水閥。可選地,所述第二連接管的底部還設有排水口和排水閥。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管的軸線沿豎直方向設置。可選地,還包括第一法蘭和與所述第一法蘭相適配的第二法蘭,所述第一法蘭與所述管道固定,所述第二法蘭與所述第二連接管固定。另外,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濕式除塵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的濕式除塵器,其技術效果與上述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的技術效果類似,為節約篇幅,在此不再贅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濕式除塵器及其排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管道剖視圖。附圖1-2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第一連接管;2-第二連接管,21-排水口,22-排水閥;3-排水管,31-出液口,32-彎折部;4-氣源;5-水源;6-管道,61-通孔,62-端板;7-進氣閥;8-進水閥;91-第一法蘭,92-第二法蘭;10-灰斗;11-連接節。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2,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濕式除塵器及其排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管道剖視圖。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濕式除塵器及其排污裝置,其中,濕式除塵器包括上述排污裝置,該排污裝置設置在濕式除塵器的灰斗10的下方。具體的,如圖1所示,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包括氣源4、管道6以及依次連通設置的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和排水管3,其中,第一連接管1的頂端連通于濕式除塵器的灰斗10的下端,第二連接管2連通于第一連接管1的底端和排水管3的底端,排水管3設有出液口31,也就是說,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和排水管3依次連通并形成一個大致呈U型結構的水封管路,該水封管路能夠防止除塵器下部灰斗10煙氣倒灌。該水封管路的入口端與濕式除塵器的灰斗10連通,出口端設有出液口31用于排出液體,第二連接管2位于該U型結構的水封管路的底部。氣源4為壓縮氣體,管道6連通于該氣源4和第二連接管2之間,壓縮氣體能夠通過管道6向第二連接管2內通氣,而通入第二連接管2內的氣體在第二連接管2的液體內形成做上升運動的氣泡,并最終從排水管3的出液口31排出,在此過程中,氣泡的運動可攪動第二連接管2內的含固液體,使得固體物質懸浮在液體中,進而可防止固體物質在第二連接管2內沉積和結垢。也就是說,灰斗10內的固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大部分將落入位于水封管路結構的底部即第二連接管2內,而氣源4通過管道6向第二連接管2內通氣能夠使得第二連接管2內的固體物質懸浮在液體中,并隨液體從排水管3的出液口31排出。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氣源4和管道6,可有效避免第二連接管2內發生固體沉積或結垢的情況,進而防止濕式除塵器的灰斗10沉積固體物質,保證水封管路下水通暢、避免發生灰斗10積水導致設備無法投入運行的情況。在上述實施例中,管道6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連接管2內,如圖2所示,該管道6一端封堵并位于第二連接管2內,另一端伸出第二連接管2外并與氣源4連通。其中,位于第二連接管2內的部分管壁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個通孔61,使得氣源4通過管道6的通孔61進行通氣。具體的,沿長度方向設置的多個通孔61可使得能夠對第二連接管2內進行均勻通氣,避免局部通氣使得第二連接管2內存在死角的情況。具體的,對通孔61的布置情況和數量均不作具體限制。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源(4)、管道(6)以及依次連通設置的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和排水管(3);/n所述第一連接管(1)的頂端連通于濕式除塵器的灰斗(10)的下端,所述第二連接管(2)連通于所述第一連接管(1)的底端和所述排水管(3)的底端,所述排水管(3)設有出液口(31);/n所述管道(6)連通于所述氣源(4)和所述第二連接管(2)之間,所述氣源(4)能夠通過所述管道(6)向所述第二連接管(2)內通氣。/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源(4)、管道(6)以及依次連通設置的第一連接管(1)、第二連接管(2)和排水管(3);
所述第一連接管(1)的頂端連通于濕式除塵器的灰斗(10)的下端,所述第二連接管(2)連通于所述第一連接管(1)的底端和所述排水管(3)的底端,所述排水管(3)設有出液口(31);
所述管道(6)連通于所述氣源(4)和所述第二連接管(2)之間,所述氣源(4)能夠通過所述管道(6)向所述第二連接管(2)內通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管(2)內,且所述管道(6)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管(2)內的部分的管壁沿其長度方向設有若干通孔(61),所述氣源(4)通過所述通孔(61)向所述第二連接管(2)內通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6)貼緊所述第二連接管(2)的底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除塵器的排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的頂端設有彎折部(32),所述出液口(31)和所述第二連接管(2)分別位于所述彎折部(32)的兩側,且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少平,王益濱,陳逸卿,周炳桐,鐘云輝,湯丹卡,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龍凈環保物料輸送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