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設備結構件制作及修復,特別是提供了一種組對平臺。應用于設備結構件制作組對及修復,傳統鋼板鋪設平臺精度偏差過大,裝夾位置受限,組對修復不能很好的使用裝夾工裝,導致設備件組對偏差過大。
技術介紹
1、設備結構件制作及修復相對于鋼結構件來說,精度高,且大多數為組合件包含傳動聯動、公差配合連接件等,對于平臺精度要求高。傳統平臺主要分為兩大類:鋼板自制平臺及t型槽平臺。
2、傳統鋼板平臺:以往我們采用的傳統鋼板平臺長時間使用由于受熱及其他方面原因會致使平臺變形,不能保證精度,使用傳統平臺裝配需再次找正工件才能完成,大大浪費施工時間。
3、在組對及修復過程中,會使用大梁裝夾工具如楔子、刀把等,使用傳統鋼板平臺只能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備件施工完成后需重新打磨平臺直至表面無凸點,才能進行下一備件施工。
4、t型槽平臺:t型槽平臺又叫t型槽平板是一種表面帶有t型槽的鑄鐵平板,用于裝配、調試機械設備的鑄鐵平臺量具。它使用高強度鑄鐵鑄造,不僅精度穩定,而且堅固耐用。
5、工作面采用的是刮研工藝,用涂色的方法進行檢驗,保證了平面的精度。工作面一般有t型槽,也可以根據要求加工長孔和圓孔,這種平臺采用的是優質純鐵鑄造而成的。廣泛應用在動力機械設備的裝配、調試、焊接、鉚焊,這種產品表面帶有t形槽,可以固定機械設備。
6、此類平臺相對成本高,僅適用高精度工件的組對與制作,設備結構件制作及修復不實用。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
2、本技術包括鋼軌(1),14#槽鋼(2),鋼板(3),混凝土(4);14#槽鋼(2)與鋼板(3)相互交錯焊接成整體框架,即鋼板(3)位于14#槽鋼(2)側面,作為筋板及連接件,6m鋼軌(1)焊接在14#槽鋼(2)與鋼板(3)組成的框架之上,混凝土(4)位于6m鋼軌(1)上表面下方20mm處。
3、鋼軌1為43kg/m的鋼軌,鋼板3厚度為20mm。
4、本技術制作步驟如下:
5、選用6m鋼軌(1)上表面使用龍門銑床一次性平面銑削完成,粗糙度達到▽3.2;使用14#槽鋼(2)及20mm厚鋼板(3)按照圖紙及現場場地要求焊接成基礎框架(具體形式可根據現場情況及承重要求更改);場地平整完成后土建開挖,預制土建基礎,并預埋地腳板;將焊接完成的框架焊接于地腳板上,并使用水平尺進行初找正;將銑削完成后的鋼軌(1)2個為一組,并列焊接安裝于基礎框架上,并使用水平儀找正(精度為每米允許偏差0.5mm,整體允許偏差2.5mm),找正完成后焊接于框架;最后進行混凝土(4)澆筑,按混凝土標號,養護相應天數后即可正常使用。
6、使用時,將待修復及待組對的工件放置于平臺上,找正完成后,通過雙列軌道夾縫裝卡,正常鉚焊及鉗工裝配,保證精度。
7、本技術組對及修復過程中明顯減少了打磨、裝夾、找正等人工投入,提高成品合格率。
8、本技術根據t型槽組對平臺和傳統鋼板組對平臺設計完成,優于傳統組裝平臺且具有t型槽組對平臺的各項優點;實現了成本低于t型槽平臺且組對精度高于傳統鋼板平臺。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組對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鋼軌(1),14#槽鋼(2),鋼板(3),混凝土(4);14#槽鋼(2)與鋼板(3)相互交錯焊接成整體框架,即鋼板(3)位于14#槽鋼(2)側面,作為筋板及連接件,6M鋼軌(1)焊接在14#槽鋼(2)與鋼板(3)組成的框架之上,混凝土(4)位于6M鋼軌(1)上表面下方20mm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對平臺,其特征在于,鋼軌(1)為43kg/m的鋼軌,鋼板(3)厚度為20m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組對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鋼軌(1),14#槽鋼(2),鋼板(3),混凝土(4);14#槽鋼(2)與鋼板(3)相互交錯焊接成整體框架,即鋼板(3)位于14#槽鋼(2)側面,作為筋板及連接件,6m鋼軌(1)焊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韋臣,張少鵬,辛中,張建萍,高松樹,于志華,李海峰,高小元,楊佳樂,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首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