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以及其建造方法,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包括建筑單元,每個建筑單元包括呈網格式框架的預制剪力墻墻體以及包括預制空腹夾層板,預制空腹夾層板包括上層板以及多根空腹梁,相鄰的空腹梁平行間隔設置,且多根空腹梁與上層板一體澆筑成型,預制空腹夾層板位于預制剪力墻墻體的頂部,多根空腹梁搭接在預制剪力墻墻體上,多根空腹梁與預制剪力墻墻體通過澆筑混凝土固定連接。該建造方法用于建造公共建筑。該建筑的關鍵部品均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方式,在提高預制構件品質的同時,也實現關鍵部品的規格化、統一化及多樣化,以滿足不同戶型房屋的多樣化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以及其建造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推行建筑工業化,以實現“四節一環保”的要求。目前,建筑行業面臨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問題,同時目前傳統現場施工方式也面臨環境污染、水資源浪費、建筑垃圾量大等日益突出的問題,施工現場的工程質量還是不盡人意,建筑施工質量通病較多。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對傳統的建筑業提出產業轉型與升級要求。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10年內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率達30%。因此,反映建筑產業發展的建筑工業化再一次被行業所關注,在國家與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國裝配式結構體系重新迎來發展契機。專利技術人在研究中發現,傳統的住宅建筑結構至少存在如下缺點:建筑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長期處于粗放型的生產階段,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過大,工業化程度不高,勞動生產率及技術含量低,結構形式單一,建筑質量與功能較差,公共建筑結構的抗震安全性及舒適性亟待提高,因此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出現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因此,需對傳統公共建筑的建造方式進行改進,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施工方便且使用效果較好的新型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以改善現有技術的住宅建設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過大、工業化程度不同、勞動生產率及技術含量低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的建造方法,以改善現有技術的住宅建設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過大、工業化程度不同、勞動生產率及技術含量低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包括建筑單元,每個所述建筑單元包括呈網格式框架的預制剪力墻墻體以及包括預制空腹夾層板,其中: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包括上層板以及多根空腹梁,相鄰的所述空腹梁平行間隔設置,且多根所述空腹梁與所述上層板一體澆筑成型,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位于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的頂部,多根所述空腹梁搭接在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上,多根所述空腹梁與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通過澆筑混凝土固定連接。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空腹梁包括上層受壓部、中層連接部以及下層受拉部,所述中層連接部位于所述上層受壓部以及所述下層受拉部之間,分別與所述上層受壓部以及所述下層受拉部固定連接,所述上層受壓部與所述上層板固定連接。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上層受壓部包括多個橫向受壓板以及多個縱向受壓板,所述橫向受壓板與所述縱向受壓板呈角度設置,每個所述橫向受壓板與所述縱向受壓板與交叉處固定連接;所述橫向受壓板的一板面與所述縱向受壓板的一板面貼合在所述上層板的板面上,所述橫向受壓板的另一板面與所述縱向受壓板的另一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內。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下層受壓部包括多個橫向受拉板以及多個縱向受拉板,所述橫向受拉板與所述縱向受拉板呈角度設置,每個所述橫向受拉板與所述縱向受拉板與交叉處固定連接;所述上層受壓部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相對設置。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中層連接部包括多個中層連接柱,所述上層受壓部的多個交叉位置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的多個交叉位置一一對應設置,所述上層受壓部的一個交叉位置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的一個交叉位置構成了一個安裝部,每個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所述中層連接柱,所述中層連接柱的一端與所述上層受壓部的一個交叉位置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的一個交叉位置固定連接,且所述中層連接柱垂直于所述上層板。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橫向受壓板的沿其長度方向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緊固鋼筋,所述第一緊固鋼筋沿平行于所述橫向受壓板的長度方向凸出對應的側面;所述縱向受壓板的沿其長度方向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二緊固鋼筋,所述第二緊固鋼筋沿平行于所述縱向受壓板的長度方向凸出對應的側面。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緊固鋼筋包括固定筋以及吸附筋,所述固定筋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固定部以及位于兩個所述固定部之間的連接部,兩個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與所述連接部固定連接,兩個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與所述橫向受壓板固定連接,所述吸附筋安裝在所述連接部上。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吸附筋包括主筋、第一環狀輔筋和第二環狀輔筋,所述主筋垂直于所述上層板設置,所述主筋的一端與所述連接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環狀輔筋套設在所述第二環狀輔筋外部,且所述第一環狀輔筋與所述第二環狀輔筋于交叉處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環狀輔筋或者所述第二環狀輔筋與所述主筋固定連接。在本專利技術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橫向受拉板的沿其長度方向的兩端安裝有預埋螺栓,所述預埋螺栓垂直于所述橫向受拉板的板面設置,且所述預埋螺栓凸出所述橫向受拉板的下板面。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的建造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S100、制作剪力墻墻體;首先組裝鋼模板,制作鋼筋骨架,鋼筋骨架入模,然后用混凝土澆筑形成墻板,最后標準養護1天~2天,拆除鋼模板,形成預制網格式框架-剪力墻墻體;步驟S200、制作空腹夾層板,首先組裝鋼模板,綁扎鋼筋網片;然后用混凝土澆筑,最后標準養護1天~2天,拆除鋼模板,形成具有上層板和空腹梁的預制空腹夾層板;步驟S300、施工基礎,澆筑鋼筋混凝土基礎圈梁,所述基礎圈梁上預留構造柱鋼筋頭和防水構造;步驟S400、預制構件安裝,將預制網格式框架剪力墻墻體吊裝擱置在所述基礎圈梁的預設位置并將所述構造柱鋼筋頭插入所述剪力墻墻體的底部的預留孔洞內,然后進行灌漿錨固;將相鄰的所述剪力墻墻體之間的預留連接鋼筋進行嵌套,澆筑形成混凝土連接柱;步驟S500、預制空腹夾層板的安裝,調整預制空腹夾層板定位及就位,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的水平連接筋與所述預制網格式框架-剪力墻墻體的預留鋼筋嵌套,相鄰的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之間的預留鋼筋進行嵌套,在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的底部預留螺栓處安裝鋼模板,進行混凝土澆筑,相鄰的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之間形成連接梁;步驟S600、重復所述步驟S100-所述S500從下至上逐層施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結構簡單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同時,該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還具有如下優點:1、剪力墻墻體與預制空腹夾層板等關鍵部品均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方式,在提高預制構件品質的同時,也實現關鍵部品的規格化、統一化及多樣化,以滿足不同戶型房屋的多樣化需求;2、與傳統的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建設相比,采用工業化生產、專業化配送及裝配化施工的建造模式,施工現場主要依靠專業化機械,勞動力使用少,自動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縮短工期,保障了筒體結構公共建筑質量的穩定性和精確性,滿足建筑整體質量性能的要求;3、與傳統的公共建筑建設相比,采用網格式框架的剪力墻墻體,適用于高層筒體結構公共建筑的裝配式建設,空腹夾層板的使用,節約材料并提高建筑物的隔音隔熱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單元,每個所述建筑單元包括呈網格式框架的預制剪力墻墻體以及包括預制空腹夾層板,其中: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包括上層板以及多根空腹梁,相鄰的所述空腹梁平行間隔設置,且多根所述空腹梁與所述上層板一體澆筑成型,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位于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的頂部,多根所述空腹梁搭接在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上,多根所述空腹梁與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通過澆筑混凝土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單元,每個所述建筑單元包括呈網格式框架的預制剪力墻墻體以及包括預制空腹夾層板,其中: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包括上層板以及多根空腹梁,相鄰的所述空腹梁平行間隔設置,且多根所述空腹梁與所述上層板一體澆筑成型,所述預制空腹夾層板位于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的頂部,多根所述空腹梁搭接在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上,多根所述空腹梁與所述預制剪力墻墻體通過澆筑混凝土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腹梁包括上層受壓部、中層連接部以及下層受拉部,所述中層連接部位于所述上層受壓部以及所述下層受拉部之間,分別與所述上層受壓部以及所述下層受拉部固定連接,所述上層受壓部與所述上層板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受壓部包括多個橫向受壓板以及多個縱向受壓板,所述橫向受壓板與所述縱向受壓板呈角度設置,每個所述橫向受壓板與所述縱向受壓板與交叉處固定連接;所述橫向受壓板的一板面與所述縱向受壓板的一板面貼合在所述上層板的板面上,所述橫向受壓板的另一板面與所述縱向受壓板的另一板面位于同一平面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層受壓部包括多個橫向受拉板以及多個縱向受拉板,所述橫向受拉板與所述縱向受拉板呈角度設置,每個所述橫向受拉板與所述縱向受拉板與交叉處固定連接;所述上層受壓部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相對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層連接部包括多個中層連接柱,所述上層受壓部的多個交叉位置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的多個交叉位置一一對應設置,所述上層受壓部的一個交叉位置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的一個交叉位置構成了一個安裝部,每個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所述中層連接柱,所述中層連接柱的一端與所述上層受壓部的一個交叉位置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下層受拉部的一個交叉位置固定連接,且所述中層連接柱垂直于所述上層板。6.根據權利要求3-5任一項所述的預制裝配式筒體結構公共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受壓板的沿其長度方向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緊固鋼筋,所述第一緊固鋼筋沿平行于所述橫向受壓板的長度方向凸出對應的側面;所述縱向受壓板的沿其長度方向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二緊固鋼筋,所述第二緊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其明,符如旭,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