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運輸困難、時間耗費量大等問題,保證了橋梁施工安全高效進行。采用預制裝配式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相鄰兩塊預制橋面板,采用鋼板連接。保證了結構的完整性,更加安全可靠。施工過程中采用斜拉鋼絞線連接預制橋面板和塔吊,保證了橋面板的穩定性,保障了施工人員在橋面板上操作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橋梁工程
,特別涉及一種新型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我國正處于基礎設施大力建設階段,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公路和鐵路每年建設的里程都以上萬公里計量,根據“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到2015年底,公里總里程將達到450萬公里,鐵路建設里程也將達到12萬公里。而根據“十三五”規劃的思想,完善中西部地區的交通網絡將會成為重點,而對于中西部地區,地形地質條件相對復雜,丘壑縱橫,為了縮短兩地的通行時間以及保證行車的舒適度,需要建設大量的橋梁。截止2013年,我國公路橋梁以達到71.34萬座,為了控制造價,大部分橋梁均采用梁式橋和剛構橋的結構體系,對于這兩種結構體系的橋梁施工,目前采用較多的為整體裝配式或者掛籃式施工方法,如果采用整體裝配式施工方法,需要大型機械運輸大型橋面板至現場裝配,而一般橋梁施工都在中西部山區進行,交通不便,所以運輸很難實現;而對于掛籃式施工方法,通常是采用橋梁兩端同時向前施工,然后在中部合攏。在推進過程中,澆筑的混凝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達到一定的強度以后,才能夠繼續向前推進,這樣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對于工期很緊的工程十分不利;另外由于先澆筑的混凝土已經具有一定的強度,因此會和后澆筑的混凝土在接觸面處無法完全融合形成整體,進而對橋梁的承載能力不利,同時掛籃施工,相當于懸臂梁施工,會形成過大的撓度變形,這樣在中部可能會由于撓度過大無法滿足變形的要求,造成工程不安全因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運輸困難、時間耗費量大等問題,保證橋梁施工安全高效進行。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新型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勘察現場情況,確定橋梁的具體尺寸、路堤A的位置、路堤B的位置和兩個橋墩的位置。2)澆筑多塊整體形狀為長方體的預制橋面板,并按照規范要求對預制橋面板進行混凝土養護。其中:所述預制橋面板中預埋有鋼筋。所述預制橋面板沿橫向方向的兩個面為側面,沿縱向方向的兩個面為端面。所述預制橋面板的橫向長度等于橋面寬度,預制橋面板的縱向長度為2~5m。每塊預制橋面板的頂面均預埋有若干個封閉拉鉤。每塊預制橋面板的兩個側面上靠近端面處均開有凹槽。兩塊預制橋面板的端面緊貼后,兩個相鄰凹槽形成與連接鋼板配合的凹槽接口。3)根據設計要求現場澆筑兩個橋墩,按設計分布將規定數量的鋼筋的一端豎立預埋在橋墩中。4)按照規范規定要求對橋墩進行養護。5)對塔吊的塔吊標準節進行加固:塔吊標準節內焊接若干橫桿和角鋼。塔吊標準節沿橋縱向方向的兩側焊接多塊抗拉鋼板。6)在橋墩頂部架設塔吊。所述塔吊和橋墩使用高強螺栓連接。步驟3)所述的鋼筋穿過塔吊的底板。7)對塔吊底部進行進一步的加固處理。8)在路堤A和路堤B分別安裝一個橡膠支座。9)運輸預制橋面板到施工現場。10)沿著橋梁縱向順次鋪設多塊預制橋面板:使用塔吊把一塊預制橋面板吊裝至指定位置。使用斜拉鋼絞線連接預制橋面板和塔吊的塔身。吊裝下一塊預制橋面板到達指定位置,使用斜拉鋼絞線連接預制橋面板和塔吊的塔身。連接鋼板采用高強螺栓和/或焊接方式將相鄰的兩塊預制橋面板固定連接。同理繼續放置預制橋面板直至達到設計數量。其中:斜拉鋼絞線一端焊接在抗拉鋼板上,另一端穿過預制橋面板的封閉拉鉤并進行錨固。相鄰兩塊預制橋面板頂面平齊,端面緊貼在一起。連接鋼板完全鑲嵌在相鄰兩塊預制橋面板的凹槽組成的凹槽接口中。11)拆除塔吊至橋面高度。在剩余塔吊標準節所在位置澆筑與預制橋面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致的普通混凝土。由此構成橋面的預制橋面板層。12)在預制橋面板層上部澆筑瀝青混凝土層。進一步,完成步驟12)之后,對橋面進行美化并回收廢棄材料。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鋼筋伸入橋墩長度不小于橋墩高度的三分之一,伸出橋墩頂部的長度為200~500mm。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鋼筋伸出橋墩頂部的一端攻有螺紋。在步驟6)中,所述鋼筋穿過塔吊的底板后,高強螺母旋入這些鋼筋端頭的螺紋。一種通過上述新型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建成的裝配式橋梁,包括橋面、兩個橋墩和兩個橡膠支座。所述橋面架設在路堤A和路堤B之間。所述橋面與橋墩采用直穿鋼筋連接。所述橋面與路堤之間安裝有橡膠支座。所述橋面包括預制橋面板層和瀝青混凝土層。所述瀝青混凝土層鋪設在預制橋面板層上,并與預制橋面板層緊密粘結。所述預制橋面板層包括多塊沿著橋梁縱向順次鋪設的預制橋面板。所述多塊預制橋面板頂面平齊。所述預制橋面板層沿橋面寬度方向的兩側還具有若干凹槽接口。相鄰預制橋面板通過連接鋼板與凹槽接口的插裝配合連接。所述連接鋼板采用高強螺栓的形式將相鄰預制橋面板固定為整體。進一步,相鄰預制橋面板的接縫形狀為平縫、企口形或鋸齒形。進一步,相鄰預制橋面板的接縫中涂制有密封膠。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是毋庸置疑的:A)采用現場預制或工廠預制的方式預制橋面板,僅需要小型運輸設備就可以實現構件運輸,克服了偏遠山區大型運輸設備無法進場的難題;B)采用預制裝配式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不存在吊籃式施工的養護形成強度時間,可以縮短施工工期;C)采用鋼板連接相鄰兩塊預制橋面板,保證了結構的完整性,同時也不存在掛籃式施工中存在的現澆混凝土與后澆混凝土無法充分融和的情況,更加安全可靠;D)施工過程中采用斜拉鋼絞線連接預制橋面板和塔吊,保證了橋面板的穩定性,保障了施工人員在橋面板上操作的安全性;E)采用預制構件鋼板連接,施工工期短,經濟價值十分明顯。附圖說明圖1為裝配式橋梁施工圖;圖2為預制橋面板結構示意圖;圖3為橋面板連接圖;圖4為塔吊標準節示意圖;圖5為塔吊與橋墩連接圖;圖6為裝配式橋梁結構示意圖。圖中:路堤A,路堤B,橡膠支座1,橋墩2,鋼筋201,螺紋2011,連接鋼板3,螺紋孔Ⅰ301,預制橋面板4,側面401,端面402,凹槽403,螺紋孔Ⅱ4031,封閉拉鉤404,凹槽接口405,斜拉鋼絞線5,塔吊6,底板601,抗拉鋼板602,瀝青混凝土層7。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不應該理解為本專利技術上述主題范圍僅限于下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上述技術思想的情況下,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各種替換和變更,均應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實施例1:本實施例公開一種新型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參見圖1~圖6,包括以下步驟:1)勘察現場情況,確定橋梁的具體尺寸、路堤A的位置、路堤B的位置和兩個橋墩2的位置。2)澆筑多塊整體形狀為長方體的預制橋面板4,并按照規范要求對預制橋面板4進行混凝土養護。其中:所述預制橋面板4中預埋有鋼筋。所述預制橋面板4沿橫向方向的兩個面為側面401,沿縱向方向的兩個面為端面402。所述預制橋面板4的橫向長度等于橋面寬度,預制橋面板4的縱向長度為2~5m。每塊預制橋面板4的頂面均預埋有2個封閉拉鉤404。每塊預制橋面板4的兩個側面401上靠近端面402處均開有凹槽403。兩塊預制橋面板4的端面402緊貼后,兩個相鄰凹槽403形成與連接鋼板3配合的凹槽接口405。所述連接鋼板3上開有4排螺紋孔Ⅰ301,每排8個。所述凹槽接口405對應位置上也開有螺紋孔Ⅱ4031。3)根據設計要求現場澆筑兩個橋墩2,按設計分布將規定數量的鋼筋201的一端豎立預埋在橋墩2中。這些鋼筋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勘察現場情況,確定橋梁的具體尺寸、路堤(A)的位置、路堤(B)的位置和兩個橋墩(2)的位置;2)澆筑多塊整體形狀為長方體的預制橋面板(4),并按照規范要求對預制橋面板(4)進行混凝土養護;其中:所述預制橋面板(4)中預埋有鋼筋;所述預制橋面板(4)沿橫向方向的兩個面為側面(401),沿縱向方向的兩個面為端面(402);所述預制橋面板(4)的橫向長度等于橋面寬度,預制橋面板(4)的縱向長度為2~5m;每塊預制橋面板(4)的頂面均預埋有若干個封閉拉鉤(404)。每塊預制橋面板(4)的兩個側面(401)上靠近端面(402)處均開有凹槽(403);兩塊預制橋面板(4)的端面(402)緊貼后,兩個相鄰凹槽(403)形成與連接鋼板(3)配合的凹槽接口(405);3)根據設計要求現場澆筑兩個橋墩(2),按設計分布將規定數量的鋼筋(201)的一端豎立預埋在橋墩(2)中;4)按照規范規定要求對橋墩(2)進行養護;5)對塔吊(6)的塔吊標準節進行加固:塔吊標準節內焊接若干橫桿和角鋼;塔吊標準節沿橋縱向方向的兩側焊接多塊抗拉鋼板(602);6)在橋墩(2)頂部架設塔吊(6);所述塔吊(6)和橋墩(2)使用高強螺栓連接;步驟3)所述的鋼筋(201)穿過塔吊(6)的底板(601);7)對塔吊底部進行進一步的加固處理;8)在路堤A和路堤B分別安裝一個橡膠支座(1);9)運輸預制橋面板(4)到施工現場;10)沿著橋梁縱向順次鋪設多塊預制橋面板(4):使用塔吊(6)把一塊預制橋面板(4)吊裝至指定位置;使用斜拉鋼絞線(5)連接預制橋面板(4)和塔吊(6)的塔身;吊裝下一塊預制橋面板(4)到達指定位置,使用斜拉鋼絞線(5)連接預制橋面板(4)和塔吊(6)的塔身;連接鋼板(3)采用高強螺栓(302)和/或焊接方式將相鄰的兩塊預制橋面板(4)固定連接;同理繼續放置預制橋面板(4)直至達到設計數量;其中:斜拉鋼絞線(5)一端焊接在抗拉鋼板(602)上,另一端穿過預制橋面板(4)的封閉拉鉤(403)并進行錨固;相鄰兩塊預制橋面板(4)頂面平齊,端面(402)緊貼在一起;連接鋼板(3)完全鑲嵌在相鄰兩塊預制橋面板(4)的凹槽(403)組成的凹槽接口(405)中;11)拆除塔吊(6)至橋面高度;在剩余塔吊標準節所在位置澆筑與預制橋面板(4)混凝土強度等級一致的普通混凝土;由此構成橋面的預制橋面板層;12)在預制橋面板層上部澆筑瀝青混凝土層(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裝配式橋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勘察現場情況,確定橋梁的具體尺寸、路堤(A)的位置、路堤(B)的位置和兩個橋墩(2)的位置;2)澆筑多塊整體形狀為長方體的預制橋面板(4),并按照規范要求對預制橋面板(4)進行混凝土養護;其中:所述預制橋面板(4)中預埋有鋼筋;所述預制橋面板(4)沿橫向方向的兩個面為側面(401),沿縱向方向的兩個面為端面(402);所述預制橋面板(4)的橫向長度等于橋面寬度,預制橋面板(4)的縱向長度為2~5m;每塊預制橋面板(4)的頂面均預埋有若干個封閉拉鉤(404)。每塊預制橋面板(4)的兩個側面(401)上靠近端面(402)處均開有凹槽(403);兩塊預制橋面板(4)的端面(402)緊貼后,兩個相鄰凹槽(403)形成與連接鋼板(3)配合的凹槽接口(405);3)根據設計要求現場澆筑兩個橋墩(2),按設計分布將規定數量的鋼筋(201)的一端豎立預埋在橋墩(2)中;4)按照規范規定要求對橋墩(2)進行養護;5)對塔吊(6)的塔吊標準節進行加固:塔吊標準節內焊接若干橫桿和角鋼;塔吊標準節沿橋縱向方向的兩側焊接多塊抗拉鋼板(602);6)在橋墩(2)頂部架設塔吊(6);所述塔吊(6)和橋墩(2)使用高強螺栓連接;步驟3)所述的鋼筋(201)穿過塔吊(6)的底板(601);7)對塔吊底部進行進一步的加固處理;8)在路堤A和路堤B分別安裝一個橡膠支座(1);9)運輸預制橋面板(4)到施工現場;10)沿著橋梁縱向順次鋪設多塊預制橋面板(4):使用塔吊(6)把一塊預制橋面板(4)吊裝至指定位置;使用斜拉鋼絞線(5)連接預制橋面板(4)和塔吊(6)的塔身;吊裝下一塊預制橋面板(4)到達指定位置,使用斜拉鋼絞線(5)連接預制橋面板(4)和塔吊(6)的塔身;連接鋼板(3)采用高強螺栓(302)和/或焊接方式將相鄰的兩塊預制橋面板(4)固定連接;同理繼續放置預制橋面板(4)直至達到設計數量;其中:斜拉鋼絞線(5)一端焊接在抗拉鋼板(602)上,另一端穿過預制橋面板(4)的封閉拉鉤(403)并進行錨固;相鄰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漢龍,周航,田攀,仉文崗,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