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所述擋水裝置位于管道預留洞內,所述擋水裝置包括連接部和擋水罩,所述連接部與擋水罩固定連接,所述的擋水裝置的連接部與排水管螺紋連接,所述擋水罩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該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能夠有效的防止水滲漏,提高建筑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模具。技術背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的傳統做法是使用套管,其安裝過程中容易出現套管固定不牢,位移等現象,導致預留洞位置容易出現偏差,影響下道工序的進行。且套管為直壁式結構,形成的預留洞為直壁式結構,后期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對底模的作用力大,易導致模板變形,引起滲漏,并且洞口封堵后在管道周圍、封堵結構與現澆板之間經常出現滲漏問題,影響施工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結構,其能夠有效的防止水滲漏,提高建筑質量。為了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所述擋水裝置位于管道預留洞內,所述擋水裝置包括連接部和擋水罩,所述連接部與擋水罩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洞壁上在靠近其下端的位置沿其周向設有止水結構,所述止水機構位于擋水罩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一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所述的擋水裝置的連接部與排水管螺紋連接。所述擋水罩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所述擋水罩外表面與排水管的夾角為30°-60°。所述擋水裝置為PVC材質。該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有效避免滲漏。2、擋水罩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可進一步的控制漏水,避免滲漏。3、所述擋水罩外表面與管道的夾角為30°-60°這一范圍內防滲漏效果最佳。4、擋水裝置采用PVC材料,該材料隔水效果好,且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圖。圖2為擋水裝置的剖視圖。圖3為擋水裝置的俯視圖。圖中標記為:1、排水管,2、管道預留洞,3、混凝土,4、擋水裝置,5、擋水罩,6、連接部,7、鋸齒形環狀結構,8、止水機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實質性內容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實施例1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2,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1,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3,所述排水管1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4,所述擋水裝置4位于管道預留洞2內,所述擋水裝置4包括連接部6和擋水罩5,所述連接部6與擋水罩5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2沿其內壁周向設有止水結構8,所述止水機構8位于擋水罩5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8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2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實施例2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2,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1,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3,所述排水管1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4,所述擋水裝置4位于管道預留洞2內,所述擋水裝置4包括連接部6和擋水罩5,所述連接部6與擋水罩5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2沿其內壁周向設有止水結構8,所述止水機構8位于擋水罩5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8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2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所述的擋水裝置4的連接部6與排水管1螺紋連接。實施例3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2,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1,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3,所述排水管1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4,所述擋水裝置4位于管道預留洞2內,所述擋水裝置4包括連接部6和擋水罩5,所述連接部6與擋水罩5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2沿其內壁周向設有止水結構8,所述止水機構8位于擋水罩5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8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2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所述的擋水裝置4的連接部6與排水管1螺紋連接。所述擋水罩5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7。實施例4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2,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1,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3,所述排水管1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4,所述擋水裝置4位于管道預留洞2內,所述擋水裝置4包括連接部6和擋水罩5,所述連接部6與擋水罩5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2沿其內壁周向設有止水結構8,所述止水機構8位于擋水罩5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8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2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所述的擋水裝置4的連接部6與排水管1螺紋連接。所述擋水罩5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7。所述擋水裝置4為PVC材質。實施例5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2,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1,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3,所述排水管1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4,所述擋水裝置4位于管道預留洞2內,所述擋水裝置4包括連接部6和擋水罩5,所述連接部6與擋水罩5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2沿其內壁周向設有止水結構8,所述止水機構8位于擋水罩5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8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2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所述的擋水裝置4的連接部6與排水管1螺紋連接。所述擋水罩5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7。所述擋水裝置4為PVC材質。所述擋水罩5與排水管1的夾角為30°。實施例6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2,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1,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3,所述排水管1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4,所述擋水裝置4位于管道預留洞2內,所述擋水裝置4包括連接部6和擋水罩5,所述連接部6與擋水罩5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2沿其內壁周向設有止水結構8,所述止水機構8位于擋水罩5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8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2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所述的擋水裝置4的連接部6與排水管1螺紋連接。所述擋水罩5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7。所述擋水裝置為PVC材質。所述擋水罩5與排水管1的夾角為60°。實施例7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2,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1,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3,所述排水管1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4,所述擋水裝置4位于管道預留洞2內,所述擋水裝置4包括連接部6和擋水罩5,所述連接部6與擋水罩5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2沿其內壁周向設有止水結構8,所述止水機構8位于擋水罩5的下方,所述的止水結構8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2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所述的擋水裝置4的連接部6與排水管1螺紋連接。所述擋水罩5內表面均勻分布有鋸齒形環狀結構7。所述擋水裝置為PVC材質。所述擋水罩5與排水管1的夾角為4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和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所述擋水裝置位于管道預留洞內,所述擋水裝置包括連接部和擋水罩,所述連接部與擋水罩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內沿洞壁周向設有止水機構,所述止水機構位于擋水罩的下方,所述止水機構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現澆混凝土樓板管道預留洞防滲漏結構,包括由現澆混凝土形成的管道預留洞、穿過所述管道預留洞的排水管和澆筑在所述管道預留洞內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連接有擋水裝置,所述擋水裝置位于管道預留洞內,所述擋水裝置包括連接部和擋水罩,所述連接部與擋水罩固定連接,所述管道預留洞內沿洞壁周向設有止水機構,所述止水機構位于擋水罩的下方,所述止水機構包括一沿管道預留洞周向設置的凹形部和與所述凹形部連接的凸起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凱捷,黃丕新,朱健東,袁衛華,徐培松,劉新星,陳飛,施鑫磊,石抗震,朱劍鋒,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南通二建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