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其包括:車體移動機構,支撐底座,支撐梁,長度調節機構,把手,鉤頭,固定桿,螺旋壓機和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車體移動機構的頂面形成有安裝平臺;支撐底座設置于安裝平臺上;長度調節機構與鉤頭的尾端相連,其沿水平方向長度可調節;兩個把手分別設置于兩個鉤頭的外側;固定桿的一端與長度調節機構的尾部相連,另一端穿設過把手的空置區域;螺旋壓機位于支撐梁和移動式支撐底座之間;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可滑動的設置于兩個鉤頭的桿部之間;兩個鉤頭依次穿設過支撐梁和支撐底座上的孔后與長度調節結構相連。上述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具有體積小,使用壽命長,調節靈活,成本低廉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冶金設備
,特別是涉及一種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
技術介紹
大套裝置是安裝在高爐爐缸部位爐皮鋼圈里的銅質水冷送風裝置的主要部件。位置在高爐爐缸上部的風口區。是高爐內部唯一的氧化區域,高爐正常生產中將壓力為0.370MPa、風量4800立方米/分鐘、溫度1200~1300℃的熱風經過送風裝置進入高爐,熱風與焦炭、煤粉等燃料在風口回旋區內發生劇烈的燃燒反應,釋放大量的熱量,風口前的理論燃燒溫度高達2300℃以上,大套和風口工作條件極其惡劣,同時也是最薄弱的環節。如大套壞,高爐必須馬上休風更換,否則易造成高爐風口、大套燒穿事故,直接影響安全及生產。高爐在生產時產生的堿金屬、鋅蒸汽在風口區循環富集,由于大套是水冷裝置,造成堿金屬鋅蒸汽遇冷粘在大套外表面同時滲入到風口區域磚襯,隨著時間的延長導致大套上翹,造成風口中心線向上移動4°,給更換大套裝置帶來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其包括:車體移動機構,支撐底座,支撐梁,長度調節機構,把手,鉤頭,固定桿,螺旋壓機和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所述把手、鉤頭和固定桿的個數均為兩個;所述車體移動機構的頂面形成有安裝平臺;所述支撐底座設置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支撐底座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上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朝向鉤頭頭端的端面用于與爐皮相接觸;所述長度調節機構與鉤頭的尾端相連,其沿水平方向長度可調節;所述兩個把手分別設置于兩個鉤頭的外側,并焊接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把手與安裝平臺之間形成可容納固定桿穿設的空置區域;所述固定桿的一端與長度調節機構的尾部相連,另一端穿設過位于該側的把手的空置區域;所述螺旋壓機沿水平方向設置,其位于支撐梁和移動式支撐底座之間;所述螺旋壓機的一端與支撐梁抵頂,另一端安裝于支撐底座;所述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可滑動的設置于兩個鉤頭的桿部之間,所述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的兩側設置有與所述桿部外表面相適配的凹槽;所述兩個鉤頭依次穿設過支撐梁和支撐底座上的孔后與長度調節結構相連。進一步地,所述鉤頭包括頭端和與頭端相連的桿部,所述桿部為圓柱體結構;所述鉤頭支撐機構的兩側設置有弧形凹槽。進一步地,所述長度調節機構為調節螺母,其與鉤頭的尾端螺紋連接。進一步地,所述螺旋壓機為50噸螺旋壓機。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具有以下優點:1、雙鉤頭受力平衡均勻;2、采用本體組裝,易破損部件易于更換;3、體積小適合小空間作業;4、鉤頭長度可調節,能夠適應多種工況施工;5、雙鉤頭可360度旋轉,操作更加靈活;6、造價低廉,可降低備件成本,并且操作簡單。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鉤頭;2-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3-支撐梁;4-螺旋壓機;5-支撐底座;6-車體移動機構;7-長度調節機構;8-固定桿;9-把手。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在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請參考圖1和圖2,該圖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的結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包括:車體移動機構6,支撐底座5,支撐梁3,長度調節機構7,把手9,鉤頭1,固定桿8,螺旋壓機4,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2;其中,所述把手9、鉤頭1和固定桿8的個數均為兩個;所述車體移動機構6的頂面形成有安裝平臺;所述支撐底座5設置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支撐底座5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1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3上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1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3朝向鉤頭1頭端的端面用于與爐皮相接觸;所述長度調節機構7與鉤頭1的尾端相連,其沿水平方向長度可調節;所述兩個把手9分別設置于兩個鉤頭1的外側,并焊接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把手9與安裝平臺之間形成可容納固定桿8穿設的空置區域;所述固定桿8的一端與長度調節機構7的尾部相連,另一端穿設過位于該側的把手9的空置區域;所述螺旋壓機4沿水平方向設置,其位于支撐梁3和移動式支撐底座5之間;所述螺旋壓機4的一端與支撐梁3抵頂,另一端安裝于支撐底座5;所述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2可滑動的設置于兩個鉤頭1的桿部之間,所述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2的兩側設置有與所述桿部外表面相適配的凹槽;所述兩個鉤頭1依次穿設過支撐梁3和支撐底座5上的孔后與長度調節機構7相連。優選的,所述鉤頭1包括頭端和與頭端相連的桿部,所述桿部為圓柱體結構;所述鉤頭1支撐機構的兩側設置有弧形凹槽。上述鉤頭1優選采用20號鋼直徑60毫米圓鋼制作,拉力大于600噸工作時安全可靠;進一步地,所述長度調節機構7為調節螺母,其與鉤頭1的尾端螺紋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上述螺旋壓機為50噸螺旋壓機。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上述裝置中,車體移動機構6一方面用于形成安裝平臺以安裝鉤頭1等部件,另一方面用于方便鉤頭等部件位置的調整。支撐底座5用于支撐兩個鉤頭1,該支撐底座5優選為移動式支撐底座,即其在安裝平臺的位置可調。支撐梁3用于與爐皮相接觸,用于在螺旋壓機4的作用下利用反作用力帶動鉤頭1運動,以對鉤頭1施加拔出力。長度調節機構7與鉤頭1尾部相連,用于實現鉤頭1長度的調節,以使用多種工況的施工,使得操作更加靈活。固定桿8與長度調節機構7的尾部相連后穿設過把手9的空置區域,通過把手9的限位作用實現一定范圍內限制鉤頭1的沿水平方向的移動。把手9不僅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還可以方便操作者控制車體移動機構6的移動。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2用于在開始鉤取拔下大套時移動到兩個鉤頭1頭端的后面,當鉤頭1開始工作時,在應力作用下兩個鉤頭1會朝內彎曲,但由于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2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降低鉤頭1的彎曲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兩個鉤頭1的受力更加均勻。在鉤頭1未受力時,鉤頭1與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2的間隙優選為3mm~4mm。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上述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進行大套拔取操作的過程如下:1、準備好上述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確保風口平臺環吊運轉正常;2、倒流休風后進行更換作業;3、卸掉風管并吊走;4、將風口用大鉤人工拽下并吊走;5、用休風泥將大套前部的風口空間堵死堆嚴至大套前端;6、用直徑38mm的鋼釬將大套前段兩側里沿摳出100*200*100mm3的空間;7、將上述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推至爐皮鋼圈處;8、將拔取鉤頭伸入大套前端,轉動鉤頭180°,鉤住前端兩側里沿;9、啟動螺旋壓機,壓動壓機使兩側鉤頭受力,將大套拔出;10、清理干凈大套周圍的回裝空間便于新大套回裝;11、回裝新大套直至上嚴。由上述內容可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具有以下優點:1、雙鉤頭受力平衡均勻;2、采用本體組裝,易破損部件易于更換;3、體積小適合小空間作業;4、鉤頭長度可調節,能夠適應多種工況施工;5、雙鉤頭可360度旋轉,操作更加靈活;6、造價低廉,可降低備件成本,并且操作簡單。以上對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移動機構,支撐底座,支撐梁,長度調節機構,把手,鉤頭,固定桿,螺旋壓機和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所述把手、鉤頭和固定桿的個數均為兩個;所述車體移動機構的頂面形成有安裝平臺;所述支撐底座設置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支撐底座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上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朝向鉤頭頭端的端面用于與爐皮相接觸;所述長度調節機構與鉤頭的尾端相連,其沿水平方向長度可調節;所述兩個把手分別設置于兩個鉤頭的外側,并焊接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把手與安裝平臺之間形成可容納固定桿穿設的空置區域;所述固定桿的一端與長度調節機構的尾部相連,另一端穿設過位于該側的把手的空置區域;所述螺旋壓機沿水平方向設置,其位于支撐梁和移動式支撐底座之間;所述螺旋壓機的一端與支撐梁抵頂,另一端安裝于支撐底座;所述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可滑動的設置于兩個鉤頭的桿部之間,所述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的兩側設置有與所述桿部外表面相適配的凹槽;所述兩個鉤頭依次穿設過支撐梁和支撐底座上的孔后與長度調節結構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爐更換大套拔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移動機構,支撐底座,支撐梁,長度調節機構,把手,鉤頭,固定桿,螺旋壓機和移動式鉤頭支撐機構;所述把手、鉤頭和固定桿的個數均為兩個;所述車體移動機構的頂面形成有安裝平臺;所述支撐底座設置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支撐底座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上設置有可供兩個鉤頭水平穿設的孔;所述支撐梁朝向鉤頭頭端的端面用于與爐皮相接觸;所述長度調節機構與鉤頭的尾端相連,其沿水平方向長度可調節;所述兩個把手分別設置于兩個鉤頭的外側,并焊接于安裝平臺上;所述把手與安裝平臺之間形成可容納固定桿穿設的空置區域;所述固定桿的一端與長度調節機構的尾部相連,另一端穿設過位于該側的把手的空置區域;所述螺旋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德禮,劉利軍,劉家振,
申請(專利權)人: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內蒙古,1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