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包括一個第一層薄片(12),它能允許澆注于模板內的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通過此第一層薄片,但能阻止混凝土流過;一個第二層薄片(14)粘結于第一層薄片(12),它允許多余水分吸收入第二層內;板材(16)固定于第二層薄片(14)上.由于第二層薄片(14)的存在,第一層薄片(12)能提供多余水分通過的途徑.多余水分的通過途徑,由第一層薄片(12)與板材(16)之間的墊板(24)來給予保證,該墊板可代替第二層薄片(14)或與第二層薄片(14)同時存在.(*該技術在200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關系到混凝土成型所用的一種模板。用于建筑物、構筑物或類似工程的混凝土,其含水量如恰夠混凝土中的水泥的水化作用,將是很理想的。然而,由于此種低含水量混凝土的流動性很差,它將不能填充所澆注空間的所有角落。因此,混凝土的用水量常超過水泥水化所需要的量。眾所周知,為使混凝土成型,用塑料、鋼或木材制成的模板形成一個空間,而混凝土即澆注于其間。因此,澆注于由模板形成的空間內的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含有過量的水。含有大量多余水份的混凝土,在澆注后早期強度增長較慢,因而延緩了混凝土工程。此外,所澆注的混凝土在干凝過程中有較大的收縮,因此,成型的混凝土易于開裂,所以,不能得到耐久和防水性能優良的高質量混凝土。而且,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混有空氣氣泡。一部份氣泡在混凝土中自然上升,或者當混凝土仍處于流動狀態時,在振實過程中氣泡逸出至大氣中。余下的氣泡則留在混凝土內部,或位于混凝土表面,形成空穴,這也將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與防水性。目前,已提出一種模板,它能盡可能多地將混凝土內的多余水份及氣泡排出,以解決上述問題。在日本所公開的專利第137136/1977號中所公布的此種模板,包括一種有許多穿孔的板材,該板材上面粘結一層或多層過濾薄板,該過濾薄板由只能通過水份而不能滲透水泥顆粒或類似物質的材料制成。混凝土澆注于過濾薄板所形成的空間內,混凝土中所含的多余水份以及在澆注混凝土時混入空氣,可經由過濾薄板與板材上的穿孔排出模板以外。現在,如同日本所公開的專利中描述的,當只有單層過濾層時,該過濾薄片(或當有多層過濾薄片時,最內層的過濾薄片)與該板材相接觸,并與該板材相粘結,但板上穿孔部份除外。當有多層過濾薄片時,這些薄片也相互粘結,但相應于有穿孔的部位除外。因此,澆注的混凝土中的多余水份及空氣通過該穿孔排出模板以外,該穿孔面積只占該過濾薄片或該板材總面積的一部份,因此,多余水份和空氣的排出量是較少的。所以,在混凝土凝固以前仍處于流動狀態時,所能排出的多余水份與空氣的數量是顯然有限的。為大量減少未排出的剩余水份和空氣,考慮過增加該板材上的穿孔數量。然而,這種增加穿孔數量的做法,使該板材難以保持抵抗壓力所需的強度,亦即由該澆注混凝土作用在該板材上的側壓力。同時要使板材具有更多穿孔并保持抵抗側壓力的強度,板材的材料必須有較大的尺寸或厚度以及較大的材料強度。然而,前者將使模板重量增大(而模板應盡可能輕些);另一方面,后者將使混凝土工程的安裝費用增加,而它在工程實施費用中是必須予以節約的。同時,在日本所公開的專利第43528/1985號中,描述了一種模板,即將一種具有滲透性及吸水性的多孔材料粘結在一種金屬板上在此種模板上,澆注混凝土中的多余水份順著該多孔材料排出模板之外,而空氣則通過多孔材料中的孔洞排至大氣中。然而,該多孔材料由于用膠粘劑粘在金屬板上而堵塞了部份孔洞,使多余水份與空氣的流通途徑受限制,因而減少了水和空氣的排出量。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模板,它能在短期內大量排出澆注混凝土中含有的多余水份與空氣,同時不至削弱支承一層或多層薄片板材的強度,也不需要板材有較大的厚度或特殊優良的材料強度。按照本專利技術制作的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包括一個與混凝土接觸的第一層薄片,該薄片允許多余水份通過,但阻止混凝土的通過,一個第二層薄片附著在該第一層薄片上,以吸收該處之剩余水份,同時,一塊板材附著在該第二層薄片上。按照本專利技術,由于澆注的混凝土與該第一層薄片的接觸,該第一層薄片提供了多余水份滲透進入該第一層薄片的途徑,同時,空氣與該多余水份一同被引入該第一層薄片。當該第一層薄片是用織物制成時,這些滲透途徑是由眾多的組成織物的細繩之間的結構縫隙構成的。許多的扭結紗線構成該細繩,許多纖維構成該紗線。紗線之間及纖維之間皆有空隙。通過這些空隙將多余水份與空氣排至模板以外。舉例說,該第一層薄片在附著至該板材上時,并未浸漬以膠粘劑,而第二層薄片是浸漬膠粘劑的。因此,在該第一層薄片中的縫隙并未被膠粘劑堵塞,所以,整個第一層薄片,以及該第一層與第二層薄片之間的縫隙,皆可被用于多余水份及空氣之流通途徑。這樣,在短時間內,大量的多余水份與空氣就可被排出。此外,浸漬以膠粘劑的第二層薄片具有較粗糙的結構密度,該第二層薄片可以較容易的浸漬以較多的膠粘劑。大量浸漬膠粘劑能增進該第一層薄片與板材的結合力,并使該第一層薄片在拆除模板時能更可靠地脫離成型混凝土的表面。進一步說,按本專利技術制作的模板,有一種墊板,它為多余水份及空氣通過該第一層薄片以及/或者第一與第二層薄片提供途徑。根據本專利技術,所澆注的混凝土中含有的多余水份與空氣,通過該第一層薄片以及/或者第一與第二層薄片者,可通過該墊板排出模板以外。流過該途徑之水份與空氣的數量,可由減少該墊板與第一或第二層薄片之接觸面積而增加,例如,增加形成通路的孔洞數目,但該板材的強度不致因此而減弱。因此,提供途徑以允許較大量的多余水份與空氣在板材與澆注的混凝土之間流走,可免去在該板材內設置流通途徑,因而防止板材強度的減弱。根據本專利技術有關圖紙的具體描述,將使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目的與特性更為明顯。其中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制作的模板的橫截面。圖2為圖1所示模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圖3為透視圖,表示模板帶有一種墊板。圖4為圖3中沿4-4的橫截面圖。圖5為圖3所示模板的局部放大截面。圖6為截面圖,表示另一種具有墊板的模板之實施例。圖7為圖6所示模板的局部前立視圖,表示墊板及第一層薄片。圖8及圖9為圖7中沿8-8及9-9的截面圖。圖10為截面圖,表示對圖7所示墊板的改進。圖11為局部前視圖,表示具有墊板的模板的另一個實施例。圖12及13為圖11中沿12-12及13-13的截面圖。圖14為局部前視圖,進一步表明具有墊板的模板的實施例。圖15及16為圖14中沿15-15及16-16之橫截面圖。圖17為橫截面圖,表示對圖14所示墊板的一種改進。圖18為一局部前視圖,也是進一步表示具有墊板的模板的實施例。圖19為沿圖18中19-19的局部橫截面圖。參見圖1與圖2,按照本專利技術制作的模板10,包含一個第一層薄片12,它與澆注的混凝土(未表示)接觸;一個第二層薄片14附著于第一層薄片;以及一塊板材16附著于第二層薄片。將許多模板10在垂直方向與側向聯結起來以形成所澆注的混凝土構件的至少一個側壁,例如,建筑的一道墻。為聯結模板10,一種象框架似的拉梁18放置在板材16的一個表面上,該表面是在放置該第一與第二層薄片12、14的那面的反面。拉梁18用許多鉚釘20與板材16固定,該鉚釘穿透第一層薄片12、第二層薄片14、板材16及拉梁18。互相附著在一起的第一與第二層薄片的結合體,具有大于板材16的表面積,在板材16的周邊邊緣彎折,該周邊邊緣的板材16與拉梁18之間夾有薄片的結合體。板材16與拉梁18可分別用例如玻璃纖維增強塑料(FRP)和鐵材料制造,板材16可用人造樹脂材料制造。所澆注的混凝土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使用的,它的含水量超過水泥水化所必需的數量,亦即,多余水份能達到空間的所有角落。該空間全部或部份由第一層薄片12所形成。而且,當混凝土澆注入該空間時,空氣以氣泡形式混在該混凝土內。多余水份與空氣降低了混凝土構件的質量。第一層薄片12允許與該薄片接觸的混凝土中的多余水份在該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10)包括:一個第一層薄片(12),它能允許澆注于該模板中的混凝土中的多余水份通過該第一層薄片,但能阻止該混凝土通過;粘結于該第一層上的一個第二層薄片(14),它允許該多余水份吸收入第二層;以及一個板材(16),它粘結于該第二層上。
【技術特征摘要】
JP 1985-7-3 101467/85;JP 1985-5-28 115139/85;JP 191.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10)包括一個第一層薄片(12),它能允許澆注于該模板中的混凝土中的多余水份通過該第一層薄片,但能阻止該混凝土通過;粘結于該第一層上的一個第二層薄片(14),它允許該多余水份吸收入第二層;以及一個板材(16),它粘結于該第二層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層薄片(14)用膠粘劑(22)粘結于該板材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其特征在于該膠粘劑(22)被該第2層薄片(14)吸收至其一半厚度處。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與第二層薄片(12,14)由織物制成,該第二層薄片具有比該第一層薄片較粗之網格。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之模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與第二層薄片(12,14),用細繩(26)互相拉結。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之模板,其特征在于該織物是用合成纖維制造的。7.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30)包括一個薄片(12),它允許澆注于該模板內的混凝土中的多余水份通過該第一層薄片,但能阻止該混凝土的通過;一個墊板(24),它與所述薄片相粘結;一個板材(16),它與所述墊板相粘結;該墊板為通過該薄片的多余水份規定了途徑。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其特征在于該墊板(24)是由一對平行平板(32a,32b)與許多均勻間距的隔板(32c)互相整體聯結,而形成的板狀構件(32),至少一塊粘結了該薄片的平行平板上,對應每個空間(36)至少開一個孔洞(38),該空間(36)是由兩個平行平板以及各自的隔板形成的。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其特征在于該板狀構件(32)是由柔性合成樹脂制成的。10.一種用于混凝土成型的模板(50)包括一個第一層薄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橫田高良,堀家茂一,田中健治郎,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熊谷組,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