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屬于建筑領域,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包括模板總成和支架總成,模板總成設置于支架總成的上方,其中,模板總成由側模、端模和底模組成,底模為固定模塊和移動模塊組成的分段式結構,固定模塊包括固定模塊I和固定模塊II,移動模塊包括移動模塊I、移動模塊II和移動模塊III,支架總成包括固定臺座和移動支架,固定模塊I和固定模塊II均設置于固定臺座上;移動模塊I、移動模塊II和移動模塊III均設置于移動支架上。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主要用途是實現(xiàn)橋面板與底模的脫離,解決吊裝機械起吊過程中可能導致的橋面板受力不均衡問題,使得預制產品質量滿足生產需求,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目前,在橋面板的預制施工過程中,多采用固定式底模,因此,為了滿足生產效率的需求,現(xiàn)有橋面板的預制,一般都是使用多套固定式底模來實現(xiàn)預制工作的不間斷,導致生產成本較高,最為重要的是,由于預制施工與現(xiàn)澆施工不同,經預制施工后的橋面板需進行起吊,而鋼板組合梁中橋面板的尺寸較大,厚度較薄,使得起吊過程中由于幾根鋼絲繩的長度不同,而導致橋面板脫離底模瞬間單點受力,造成橋面板受力不均衡,出現(xiàn)裂紋或損壞,橋面板質量差,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因此,橋面板預制采用固定式底模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預制成品質量不穩(wěn)定等缺點。通過專利檢索,中國專利申請?zhí)枺?010201782925,授權公告日為:2010年12月15日,專利技術創(chuàng)造名稱為:移動式T梁和工梁模板系統(tǒng),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移動式T梁和工梁模板系統(tǒng),屬于建筑領域。該申請案中的模板系統(tǒng),包括圍合在待澆注混凝土梁兩側和底部的左側模板總成、右側模板總成和底模總成,底模總成固定在底臺的中軸線上,底臺的兩側各鋪有兩根與底臺中軸線平行的鋼軌,左右兩側的鋼軌上分別移動連接有可沿軌道行走的左、右行走總成,其上分別裝載有左、右側模板總成,左側模板總成和右側模板總成之間通過對拉桿連接,左、右行走總成上均安裝有油缸。該申請案中的模板系統(tǒng)通過一套側模來回移動在多個底臺上輪回施工并采用液壓動力系統(tǒng),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縮短施工工期并減少了占地面積,節(jié)省吊裝設備。該申請案廣泛適用于混凝土T梁和工梁的預制施工中。但該申請案的不足之處在于:該申請案中的模板系統(tǒng)只適用于T梁和工梁的預制,不能用于橋面板的預制,同時,該申請案中的移動式模板系統(tǒng)只能實現(xiàn)側模的移動,難以解決本專利技術中橋面板在起吊瞬間所存在的受力不均衡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采用固定式底模,使得配置的模板數(shù)量多,生產成本高,且起吊時可能導致的預制成品質量不穩(wěn)定等不足,提供了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通過將固定式底模做成移動式升降底模,可實現(xiàn)橋面板與底模的脫離,有效解決吊裝機械起吊過程中可能導致的橋面板受力不均衡問題,使得預制產品質量滿足生產需求,同時,可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2.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包括模板總成和支架總成,所述的模板總成設置于支架總成的上方,其中,所述的模板總成由底模、垂直設置在底模兩側的側模和垂直設置在底模兩端的端模組成,所述的底模為固定模塊和移動模塊組成的分段式結構,其中,所述的固定模塊包括固定模塊I和固定模塊II,該固定模塊I和固定模塊II的結構相同,且該固定模塊I和固定模塊II對稱設置于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中,所述的移動模塊包括移動模塊I、移動模塊II和移動模塊III,其中,所述的移動模塊I和移動模塊III結構相同,且該移動模塊I和移動模塊III對稱設置于移動模塊II的兩端,上述的固定模塊I設置于移動模塊I和移動模塊II之間,且該固定模塊I的兩端面分別與移動模塊I和移動模塊II的端面相重合,上述的固定模塊II設置于移動模塊II和移動模塊III之間,且該固定模塊II的兩端面分別與移動模塊II和移動模塊III的端面相重合;所述的支架總成包括固定臺座和移動支架,其中,所述的固定臺座包括支撐墩,所述支撐墩的下表面固定于地面上,該支撐墩的上表面設置有雙拼槽鋼,所述的雙拼槽鋼為兩個開口相背的槽型鋼拼接而成,上述固定模塊I和固定模塊II均設置于該固定臺座上的雙拼槽鋼上;所述的移動支架包括由橫向型鋼、斜向型鋼和縱向型鋼交錯構成的支架網,所述支架網的下方對稱設置有豎直放置的支撐桿III,該支撐桿III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支架網的上方也設置有雙拼槽鋼,該雙拼槽鋼的下方對稱設置有豎直放置的支撐桿I,該支撐桿I設置于支架網的兩側,且該支撐桿I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的支撐桿I和支撐桿III均為可伸縮調節(jié)的升降結構,上述移動模塊I、移動模塊II和移動模塊III均設置于該移動支架上的雙拼槽鋼上;所述的支架網上還設置有滾輪,該滾輪懸掛固定于支架網上,且該滾輪的下方設置有供滾輪滑行的滑移軌道,該滑移軌道固定于地面上。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該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為整體對稱式結構。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模塊I和固定模塊II的兩端均通過絲桿固定于支撐墩上。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支撐墩和固定臺座上的雙拼槽鋼之間設置有調平鋼板。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移動支架上的雙拼槽鋼上設置有支撐桿II,該支撐桿II可拆卸固定于支撐墩上,且該支撐桿II傾斜設置。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桿II的傾斜角度為9度。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移動支架與牽引機構相連。3.有益效果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通過將固定式底模做成移動式升降底模,可實現(xiàn)橋面板與底模的脫離,有效解決吊裝機械起吊過程中可能導致的橋面板受力不均衡問題,使得預制產品質量滿足生產需求,同時,可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2)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通過將底模做成分段式結構,可以有效降低移動支架的載重量,最為重要的是:考慮到底模與橋面板分離后,橋面板需要支撐點,因此,將底模做成分段式結構,可通過固定模塊實現(xiàn)橋面板所需要的支撐點,即隨著移動模塊的下降,橋面板支撐于固定模塊上,實現(xiàn)橋面板與移動模塊的分離,分離后的橋面板需進行起吊,雖然鋼板組合梁中橋面板的尺寸較大,厚度較薄,且起吊過程中幾根鋼絲繩的長度也難以做到完全相同,但由于分離后的橋面板是支撐在固定模塊上,使得橋面板脫離移動模塊瞬間不再是單點受力,即起吊瞬間橋面板與固定模塊之間不再是點的接觸,而是面的接觸,有效改善橋面板的受力均衡問題,且位于固定模塊處的橋面板結構強度相對較高,能夠進一步提高橋面板質量,滿足生產需求。(3)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其移動支架上的雙拼槽鋼上設置有支撐桿II,該支撐桿II可拆卸固定于支撐墩上,且該支撐桿II傾斜設置,該支撐桿II的傾斜角度為9度。本專利技術中支撐桿II7以及該支撐桿II7的角度設置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移動支架的支撐強度,提高移動支架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橋面板成型時底模與支架總成的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示意圖中的標號說明:1、移動模塊I;2、固定模塊I;3、移動模塊II;4、固定模塊II;5、移動模塊III;6、支撐桿I;7、支撐桿II;8、支撐桿III;9、滾輪;10、滑移軌道;11、支撐墩;12、絲桿;13、調平鋼板。具體實施方式為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詳細描述。實施例1結合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如圖1所示,該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為整體對稱式結構。該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包括模板總成和支架總成,該模板總成設置于支架總成的上方,其中,模板總成由底模、垂直設置在底模兩側的側模和垂直設置在底模兩端的端模組成,需要說明的是:側模和端模均通過可拆卸裝置固定于底模上。如圖1所示,底模為固定模塊和移動模塊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包括模板總成和支架總成,所述的模板總成設置于支架總成的上方,其中,所述的模板總成由底模、垂直設置在底模兩側的側模和垂直設置在底模兩端的端模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模為固定模塊和移動模塊組成的分段式結構,其中,所述的固定模塊包括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該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的結構相同,且該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對稱設置于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中,所述的移動模塊包括移動模塊I(1)、移動模塊II(3)和移動模塊III(5),其中,所述的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I(5)結構相同,且該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I(5)對稱設置于移動模塊II(3)的兩端,上述的固定模塊I(2)設置于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3)之間,且該固定模塊I(2)的兩端面分別與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3)的端面相重合,上述的固定模塊II(4)設置于移動模塊II(3)和移動模塊III(5)之間,且該固定模塊II(4)的兩端面分別與移動模塊II(3)和移動模塊III(5)的端面相重合;所述的支架總成包括固定臺座和移動支架,其中,所述的固定臺座包括支撐墩(11),所述支撐墩(11)的下表面固定于地面上,該支撐墩(11)的上表面設置有雙拼槽鋼,所述的雙拼槽鋼為兩個開口相背的槽型鋼拼接而成,上述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均設置于該固定臺座上的雙拼槽鋼上;所述的移動支架包括由橫向型鋼、斜向型鋼和縱向型鋼交錯構成的支架網,所述支架網的下方對稱設置有豎直放置的支撐桿III(8),該支撐桿III(8)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支架網的上方也設置有雙拼槽鋼,該雙拼槽鋼的下方對稱設置有豎直放置的支撐桿I(6),該支撐桿I(6)設置于支架網的兩側,且該支撐桿I(6)可拆卸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的支撐桿I(6)和支撐桿III(8)均為可伸縮調節(jié)的升降結構,上述移動模塊I(1)、移動模塊II(3)和移動模塊III(5)均設置于該移動支架上的雙拼槽鋼上;所述的支架網上還設置有滾輪(9),該滾輪(9)懸掛固定于支架網上,且該滾輪(9)的下方設置有供滾輪(9)滑行的滑移軌道(10),該滑移軌道(10)固定于地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包括模板總成和支架總成,所述的模板總成設置于支架總成的上方,其中,所述的模板總成由底模、垂直設置在底模兩側的側模和垂直設置在底模兩端的端模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模為固定模塊和移動模塊組成的分段式結構,其中,所述的固定模塊包括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該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的結構相同,且該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對稱設置于橋面板預制模板系統(tǒng)中,所述的移動模塊包括移動模塊I(1)、移動模塊II(3)和移動模塊III(5),其中,所述的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I(5)結構相同,且該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I(5)對稱設置于移動模塊II(3)的兩端,上述的固定模塊I(2)設置于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3)之間,且該固定模塊I(2)的兩端面分別與移動模塊I(1)和移動模塊II(3)的端面相重合,上述的固定模塊II(4)設置于移動模塊II(3)和移動模塊III(5)之間,且該固定模塊II(4)的兩端面分別與移動模塊II(3)和移動模塊III(5)的端面相重合;所述的支架總成包括固定臺座和移動支架,其中,所述的固定臺座包括支撐墩(11),所述支撐墩(11)的下表面固定于地面上,該支撐墩(11)的上表面設置有雙拼槽鋼,所述的雙拼槽鋼為兩個開口相背的槽型鋼拼接而成,上述固定模塊I(2)和固定模塊II(4)均設置于該固定臺座上的雙拼槽鋼上;所述的移動支架包括由橫向型鋼、斜向型鋼和縱向型鋼交錯構成的支架網,所述支架網的下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種愛秀,張六一,周橋,夏輝,劉立海,孫發(fā)明,楊康,尤琦,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