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包括裝置框架以及安裝在裝置框架上的支撐架,安裝框架構成了用于儲存取樣傳感器的取樣傳感器庫,以及用于儲存測溫傳感器的測溫傳感器庫,并在取樣傳感器庫和測溫傳感器庫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夾持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的電動夾持器,在裝置框架上安裝有用于控制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下放的第一翻板機構,第一翻板機構的位置與取樣傳感器庫和測溫傳感器庫的下料端相對應,并裝置框架上還安裝有若干組用于分隔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的氣缸;本方案大大提高了自動化水平,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冶金行業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精煉爐爐口平臺是高溫、高粉塵、高噪音、高危險的作業環境,隨著科技的進步,為了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實現一鍵煉鋼,智慧煉鋼的工藝要求,同時也是改善操作工工作環境等需要,進行機器人自動測溫取樣項目改造是必須的。為了時刻判斷冶煉過程中鋼水冶煉狀況,進行測溫取樣作業也是工藝生產要求必須進行的作業。一般是一爐鋼水冶煉需要40~45分鐘,冶煉的初期,中期,臨近結束的3個時期都需要進行對鋼水進行測溫和取樣作業,根據及時的測溫和取樣檢測結果,及時調整過程中添加合金料,喂絲等,調節Ar氣流量和壓力大小及時間。而現有的傳統精煉爐工藝系統中采用人工測溫取樣方式,除了作業環境差,安全風險高外,還涉及到測溫取樣時,動作時間長短,探槍在鋼水中插入深度,角度,取樣器是否會殘留氣泡,這隊對測溫取樣都會帶來誤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冶金行業測溫取樣機器人的裝彈過程無法實現自動化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大大提高了自動化水平,保障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
[0004]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包括裝置框架以及安裝在裝置框架上的支撐架,所述安裝框架構成了用于儲存取樣傳感器的取樣傳感器庫,以及用于儲存測溫傳感器的測溫傳感器庫,并在所述取樣傳感器庫和測溫傳感器庫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夾持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的電動夾持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裝置框架上安裝有用于控制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下放的第一翻板機構,所述第一翻板機構的位置與所述取樣傳感器庫和測溫傳感器庫的下料端相對應,并所述裝置框架上還安裝有若干組用于分隔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的氣缸。
[0006]優選的,所述第一翻板機構包括電動缸一、轉軸以及用于承載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的載板,所述電動缸一安裝在所述裝置框架的上,所述轉軸轉動安裝在所述裝置框架上,并在所述轉軸與電動缸一之間通過連接塊一連接傳動,所述轉軸上固定有若干個用于放置所述載板的架桿。
[0007]優選的,所述裝置框架構成的所述取樣傳感器庫和測溫傳感器庫均為兩組,且兩組所述取樣傳感器庫與兩組所述測溫傳感器庫并排設置,最邊緣的所述取樣傳感器庫和測溫傳感器庫各自對應一組所述第一翻版機構,位于中間位置的所述傳感器庫和測溫傳感器庫通過一組第二翻版機構調控。
[0008]優選的,所述第二翻版機構包括電動缸二以及平行并排設置的傳動軸一和傳動軸
二,所述傳動軸一的一端轉動安裝在一個所述支撐架上,并在所述轉動軸一與電動缸二之間通過連接塊二連接傳動;所述傳動軸一與傳動軸二之間通過連接塊三連接傳動,并在所述傳動軸一和傳動軸二上均固定有若干個所述架桿,所述架桿上放置有所述載板。
[0009]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0010]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通過采用翻板結構,可以實現自動下彈的功能效果;通過電動夾持器結構,實現了穩定套彈的作用,達到了彈庫自動裝彈的好處;最后大大提高了自動化水平,以及保障了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技術自動彈庫裝置整體結構立體圖;
[0012]圖2為本技術自動彈庫裝置側視圖;
[0013]圖3為本技術第一翻板機構和第二翻板機構立體圖;
[0014]圖4為圖3的主視圖;
[0015]圖5為圖3的側視圖;
[0016]圖6為現有技術中的測溫傳感器和取樣傳感器示意圖;
[0017]圖中,1、裝置框架;101、支撐架;
[0018]2、氣缸;
[0019]3、電動夾持器;
[0020]4、取樣傳感器庫;
[0021]5、測溫傳感器庫;
[0022]6、第一翻板機構;601、電動缸一;602、連接塊一;603、轉軸;604、架桿;605、載板;
[0023]7、測溫傳感器;
[0024]8、取樣傳感器;
[0025]9、第二翻板機構;901、電動缸二;902、連接塊二;903、傳動軸一;904、連接塊三;905、傳動軸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限定本技術。
[0027]需要理解的是,術語“水平、豎直、頂端、底端、一端、兩端、一側、兩側、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8]參照圖1至圖6所示,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包括裝置框架1以及安裝在裝置框架1上的支撐架101,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架101成“Y”型結構并均布設置有四個;在裝置框架1中構成了用于儲存取樣傳感器8的取樣傳感器庫4,以及用于儲存測溫傳感器7的測溫傳感器庫5;取樣傳感器庫4和測溫傳感器庫5
均為豎向空腔結構,使得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只能夠水平豎向排布在取樣傳感器庫4和測溫傳感器5中,并且在取樣傳感器庫4和測溫傳感器庫5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夾持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的電動夾持器3,電動夾持器3安裝在裝置框架1上,當測溫傳感器4和取樣傳感器8下落時,通過支撐架101“Y”型結構的導向,最終落入進電動夾持器3中,通過電動夾持器3對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進行夾緊;此外,為保障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能夠間隔有序的替換裝填,在取樣傳感器庫4和測溫傳感器庫5下方出料口的位置處分別對應設置有第一翻板機構6,第一翻板機構6安裝在裝置框架1上,并通過第一翻板機構6對取樣傳感器庫4和測溫傳感器庫5中的測溫傳感器7以及取樣傳感器8進行承載并實現間隔下放;另外的,在裝置框架1上還安裝有若干去用于將堆積排布的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分隔的氣缸2,氣缸2靠近第一翻板機構6設置,并且氣缸2的伸縮桿部分水平并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相垂直,通過將氣缸2的伸縮桿伸長,使的堆積在一起的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分隔,此分隔方式為將最下方的一根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與上方堆積的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分隔開來,此時氣缸2的伸縮缸對上方的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同樣起到支撐的作用效果,而最下方的一根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則是在第一翻板機構6的作用下,進行下放并直至被電動夾持器3所夾緊,隨后第一翻板機構6復位,氣缸2收縮使上方堆放的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下落,并直至第一翻板機構6對其進行承載,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包括裝置框架(1)以安裝在裝置框架(1)上的支撐架(101),所述裝置框架(1)構成了用于儲存取樣傳感器(8)的取樣傳感器庫(4),以及用于儲存測溫傳感器(7)的測溫傳感器庫(5),并在所述取樣傳感器庫(4)和測溫傳感器庫(5)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夾持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的電動夾持器(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裝置框架(1)上安裝有用于控制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下放的第一翻板機構(6),所述第一翻板機構(6)的位置與所述取樣傳感器庫(4)和測溫傳感器庫(5)的下料端相對應,并所述裝置框架(1)上還安裝有若干組用于分隔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的氣缸(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冶金行業復雜環境下測溫取樣的自動彈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板機構(6)包括電動缸一(601)、轉軸(603)以及用于承載測溫傳感器(7)和取樣傳感器(8)的載板(605),所述電動缸一(601)安裝在所述裝置框架(1)的上,所述轉軸(603)轉動安裝在所述裝置框架(1)上,并在所述轉軸(603)與電動缸一(601)之間通過連接塊一(602)連接傳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超,吳迪,聶祥才,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中冶橫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