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它包括下柱體和上柱體,二者通過連接鋼筋和主筋貫穿連接,并在所述下柱體和所述上柱體之間形成預留空腔;連接鋼筋和主筋之間通過多條封閉箍筋環繞加固連接;所述下柱體底部設有連接鋼筋插孔和主筋插接槽孔,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為向內開口的一個空腔結構,包括設于底部的灌漿入口,設于頂部的灌漿出口,連接著所述連接鋼筋的上連接腔,以及下連接腔;所述連接鋼筋和主筋的長度超出所述上柱體頂端而裸露在外,主筋超出所述上柱體的部分具有一個與所述主筋插接槽孔對應的向內彎折。該結構不僅可以減少吊裝次數,加快施工速度,還可以使整個框架連接結構連接更加可靠,牢固。(*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構件
,特別是一種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
技術介紹
近年來,預制混凝土柱已在裝配式住宅建筑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為它具有縮短施工工期的優點。然而,預制混凝土柱,通常都是采用單層預制并裝配,預制混凝土柱與柱的連接,柱與梁之間的連接復雜,影響了安裝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可以使整個框架連接結構連接更加可靠、牢固,并可以加快施工速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它包括長方體形狀的下柱體,該下柱體內貫穿設有連接鋼筋和主筋,二者之間通過多條封閉箍筋環繞加固連接,所述連接鋼筋靠近所述下柱體橫截面長方形的四個角,所述主筋靠近所述下柱體橫截面長方形的四條邊間隔設置;所述下柱體底部設有連接鋼筋插孔和靠近所述主筋內側設置的主筋插接槽孔,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為向內開口的一個空腔結構,包括設于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的底部的灌漿入口,設于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的頂部的灌漿出口, 連接著所述連接鋼筋的上連接腔,以及下連接腔;長方體形狀的上柱體,位于所述下柱體上方,與所述下柱體通過所述連接鋼筋和主筋貫穿連接,并在所述下柱體和所述上柱體之間形成預留空腔;所述上柱體內連接鋼筋和主筋之間通過若干條封閉箍筋環繞加固連接;所述連接鋼筋和主筋的長度超出所述上柱體頂端而裸露在外,所述主筋超出所述上柱體的部分具有一個與所述主筋插接槽孔對應的向內彎折。所述鋼筋連接插孔的數目為四個。所述主筋的數目為十個,其中靠近所述下柱體底部長方形截面兩條長邊各設三條,靠近兩條短邊各設兩條。所述主筋插接槽孔的數目為四個,靠近所述下柱體底部長方形截面每條邊各設一個。所述的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還包括一個中柱體,設于所述下柱體與上柱體之間,并且與所述下柱體與上柱體通過對應的連接鋼筋和主筋一體連接,并在所述下柱體與中柱體、中柱體與上柱體之間分別形成預留空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多層柱間預留空腔,與預制混凝土梁進行搭接整澆,不僅可以減少吊裝次數,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生產力,還可以使整個框架連接結構連接更加可靠,牢固。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A處連接鋼筋插孔連接放大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仰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左視圖。圖5是本技術圖1中1-1處的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圖4中2-2處的剖視圖附圖標號1、下柱體;2、上柱體;3、連接鋼筋;4、主筋;5、連接鋼筋插孔;6、主筋插接槽孔;7、封閉箍筋;8、灌漿入口 ;9、灌漿出口 ;10、上連接腔;11、下連接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包括長方體形狀的下柱體1,長方體形狀的上柱體2,上柱體2位于下柱體1的上方,二者通過若干條連接鋼筋3和主筋4貫穿連接,并在下柱體1和上柱體2之間形成預留空腔B,用于與預制混凝土梁或預制混凝土板連接;所述下柱體1底部兩側設有連接鋼筋插孔5,用于與底部結構體裸露的插筋連接, 或者與另一個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的上柱體上方的連接鋼筋連接;下柱體1底部連接鋼筋插孔5之間,靠近主筋4內側還設有主筋插接槽孔6,供另一個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的上柱體上方的主筋插入。并且下柱體1內連接鋼筋3和主筋4的底部和頂部分別通過若干條封閉箍筋7環繞加固連接。所述上柱體2內連接鋼筋3和主筋4的底部和頂部分別通過若干條封閉箍筋環繞 7加固連接,并且連接鋼筋3和主筋4的長度超出上柱體頂端而裸露在外,以使主筋2能插入另一個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的下柱體的主筋插接槽孔。如圖2所示,本技術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的連接鋼筋插孔5為向內開口的一個空腔結構,包括灌漿入口 8,設于連接鋼筋插孔5的底部;灌漿出口 9,設于連接鋼筋插孔5的頂部;上連接腔10,設有連接鋼筋3 ;下連接腔11,供底部結構體裸露的插筋或者另一個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的上柱體上方的連接鋼筋插入。該連接鋼筋插孔5預留空腔方便插筋或連接鋼筋的定位及對接,連接后用壓力灌漿,將鐵屑漿連續緩慢地灌入連接件預留空腔內。多層預制混凝土柱與柱之間預留的20mm連接縫,用70號高強非收縮水泥漿進行密封。請參考圖3,即本技術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的仰視圖,連接鋼筋插孔5的數目為四個,分別位于下柱體1底部長方形截面的四個角;主筋3的數目為十個,其中靠近兩條長邊各設三條,靠近兩條短邊各設兩條;主筋插接槽孔6的數目為四個,靠近主筋4內側, 在下柱體1底部長方形截面每條邊各設一個。請參考圖4、圖5、圖6,本技術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上柱體2頂部,主筋4超出上柱體2的部分具有一個與主筋插接槽孔6的結構相應的向內折彎,以使主筋2能插入另一個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的下柱體的主筋插接槽孔。以上為本技術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兩層預制的實施例,還可以在上柱體和下柱體之間加設中柱體,形成三層預制的混凝土柱。中柱體與下柱體與上柱體通過對應的4連接鋼筋和主筋一體連接,并在所述下柱體與中柱體、中柱體與上柱體之間分別形成預留空腔,用于與預制混凝土梁或預制混凝土板連接。 本技術為預制多層混凝土柱,柱間預留空腔,與預制混凝土梁進行搭接整澆, 不僅可以減少吊裝次數,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生產力,還可以使整個框架連接結構連接更加可靠,牢固。權利要求1.一種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長方體形狀的下柱體,該下柱體內貫穿設有連接鋼筋和主筋,二者之間通過多條封閉箍筋環繞加固連接,所述連接鋼筋靠近所述下柱體橫截面長方形的四個角,所述主筋靠近所述下柱體橫截面長方形的四條邊間隔設置;所述下柱體底部設有連接鋼筋插孔和靠近所述主筋內側設置的主筋插接槽孔,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為向內開口的一個空腔結構,包括設于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的底部的灌漿入口,設于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的頂部的灌漿出口,連接著所述連接鋼筋的上連接腔,以及下連接腔;長方體形狀的上柱體,位于所述下柱體上方,與所述下柱體通過所述連接鋼筋和主筋貫穿連接,并在所述下柱體和所述上柱體之間形成預留空腔;所述上柱體內連接鋼筋和主筋之間通過若干條封閉箍筋環繞加固連接;所述連接鋼筋和主筋的長度超出所述上柱體頂端而裸露在外,所述主筋超出所述上柱體的部分具有一個與所述主筋插接槽孔對應的向內彎折。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連接插孔的數目為四個。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的數目為十個,其中靠近所述下柱體底部長方形截面兩條長邊各設三條,靠近兩條短邊各設兩條。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筋插接槽孔的數目為四個,靠近所述下柱體底部長方形截面每條邊各設一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中柱體, 設于所述下柱體與上柱體之間,并且與所述下柱體與上柱體通過對應的連接鋼筋和主筋一體連接,并在所述下柱體與中柱體、中柱體與上柱體之間分別形成預留空腔。專利摘要一種多層預制混凝土柱結構,它包括下柱體和上柱體,二者通過連接鋼筋和主筋貫穿連接,并在所述下柱體和所述上柱體之間形成預留空腔;連接鋼筋和主筋之間通過多條封閉箍筋環繞加固連接;所述下柱體底部設有連接鋼筋插孔和主筋插接槽孔,所述連接鋼筋插孔為向內開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志勇,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