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貨物運輸單元,其包括底部結構、被定向的第一側面(2)、第二側面、端面及上部結構,其中,底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的緊固件,以用于將所述單元緊固到基座上,上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的緊固件以及在上部結構的兩個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兩個相鄰緊固件,以用于將另一單元的底部結構緊固到該單元的上部結構上。為了使得能夠借助于提升框架以及在上部結構中的用于提升的常規緊固件提升重載的貨物運輸單元,該單元包括調整裝置,以用于改變所述相鄰緊固件的相互高度位置,從而當所述單元借助于提升框架在八個提升點處被提升時,它們均勻地承受負載,所述提升點由設置在所述上部結構中的緊固件形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貨物運輸單元,例如集裝箱或框架箱,該運輸單元包括具有矩形形狀的底部結構、從所述底部結構向上定向的第一縱向側面、與所述第一縱向側面相對的第二縱向側面、從所述底部結構向上定向的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以及具有矩形形狀的上部結構,其中,所述底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的緊固件,以用于將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緊固到基座上、例如緊固到船的甲板上,所述上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的緊固件以及在所述上部結構的兩個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兩個相鄰緊固件,以用于接納另一個貨物運輸單元的底部結構并將其緊固到所述貨物運榆單元的上部結構上,以便將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堆疊在另一個貨物運輸單元的頂部上。
技術介紹
從US7591386B2已知以集裝箱形式的這種貨物運輸單元。設置在集裝箱的上部結構的角部處的緊固件和設置在該上部結構的邊緣的中部處的緊固件能夠將一個或多個集裝箱緊固到該集裝箱的頂部上。例如,可以將長度為6米(20英尺)的兩個對齊的集裝箱緊固到長度為12m(40英尺)的集裝箱的頂部上。所述緊固件是用于集裝箱上的所謂的角部鑄件的常規類型的緊固件。這種已知的集裝箱可借助于附接至提升機的用于提升機的矩形提升框架被提升,其中,設置在提升框架的角部處的提升裝置在提升期間緊固到設置在集裝箱的角部處的緊固件上。從WO2009/118459A1已知一種運輸框架,其上部結構設置有類似于上面提及的那些緊固件的緊固件。從US7905528B2已知一種適用于提升集裝箱的提升框架。提升所需的力分布在角部的四個緊固件上。緊固裝置并非總是均勻承受負載:例如,在提升期間,一個緊固件可能承受比其它緊固件更多的載荷。用于集裝箱的標準緊固件的尺寸設計成承受一定的負載,且在提升期間沒有緊固件超載是重要的。為了使貨物更快地被處理,有些時候有必要提升非常重載的集裝箱,例如裝載有100噸負載的集裝箱,但是由于提升會使設置在集裝箱的上部角部處的緊固件承受過大應變,這并不可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用其它方式傳遞/運輸貨物;例如,集裝箱在空載或僅部分裝載時被提升到船上,集裝箱僅在船上時被裝載。典型地,這適用于容納有大體積貨物的大型集裝箱,但這也適用于小型、重載的集裝箱。除了設置在角部的提升裝置,還已知包括在其兩個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相鄰提升裝置的提升框架。這種提升框架可通常用于同時提升兩個對齊的長度為6米(20英尺)的集裝箱。如果這種提升框架用于提升已知的大型集裝箱、例如長度為12米(40英尺)的集裝箱,從而提升框架的相鄰提升件在八個點處緊固到設置在集裝箱的上部結構的中間處的用于提升的相鄰緊固件上,則集裝箱一定不能非常重載,例如裝載超過100噸的負載。這是因為設置在集裝箱的上部結構的邊緣的中部處的相鄰緊固件實際上非常不均勻地承受負載。由于與制造工藝(制造誤差)有關的原因,使得相鄰緊固件位于略微不同的高度(即,相鄰緊固件中的其中一個略微低于另一個相鄰緊固件),這使得負載非均勻地分布;此外,也由于與制造工藝有關的原因,提升框架的相鄰提升裝置不能位于完全相同的高度處。在提升開始時承受提升力的其中一個相鄰緊固裝置比與其相鄰的在提升開始時完全不承受負載的緊固件承受更大負載。因此,通過已知方案使提升力在相鄰緊固件和提升件中基本上均勻地分布是不可能的,這是不能使用所有緊固件的最大允許提升能力的原因。由于制造誤差產生的相鄰緊固件之間的僅幾毫米的高度差使相鄰緊固件上產生巨大的負載不平衡,這是在下述情況下相鄰緊固件中承受負載較大的緊固件變得超載且損壞的原因:如果負載計算錯誤,即,假設在提升期間相鄰緊固件承受相同的負載。考慮到上述內容,已知的非常重載的集裝箱不能承受由已知提升框架用八個提升點方案提升,這使容納在其內的貨物被緩慢地處理和傳遞。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貨物運輸框架,例如甚至是非常重載的集裝箱或運輸箱可借助提升框架被提升,在提升期間,提升框架緊固到設置在貨物運輸框架的上部結構上的所有八個緊固件上,即使所述緊固件的類型、強度和尺寸是通常用于集裝箱的緊固件,即,所謂的角部鑄件。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由這種貨物運輸單元實現:該貨物運輸單元的特征在于,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包括調整裝置,該調整裝置用于改變設置在上部結構的兩個縱向邊緣上的相鄰緊固件的相互高度位置(mutual?height?position),從而當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借助于提升框架在八個提升點處被提升時,所述緊固件均勻且等量地承受負載,所述八個提升點由設置在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的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相鄰緊固件以及設置在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的上部結構的角部處的緊固件形成。本專利技術基于提供具有調整裝置的貨物運輸單元的思想,該調整裝置使得設置在貨物運輸單元的上部結構的中部處的相鄰緊固件的高度位置能夠被改變,即,被調整,從而當貨物運輸單元借助于提升框架被提升時,它們等量地承受負載,除了設置在角部處的提升裝置外,所述提升框架還設置有緊固到貨物運輸單元的相鄰緊固裝置上的相鄰提升裝置。調整的需求是很小的,實際上僅有幾毫米,即,調整是高度的微調。優選地,設置在上部結構的兩個邊緣上的調整裝置包括高度校正器(leveler),該高度校正器緊固到貨物運輸單元的上部并包括設置成在軸承上擺動的擺動件,所述相鄰緊固件緊固到該擺動件上。由于包括在高度校正器內的擺動件,當貨物運輸框架通過相鄰緊固件(以及在角部處的緊固件)被提升時,相鄰緊固件自動進入使得它們能夠等量地承受負載的高度位置。優選地,高度校正器緊固到設置在貨物運輸單元的側面上的豎向支承件的上端上,所述豎向支承件從所述上部結構一直延伸到所述底部結構。這種結構向貨物運輸單元的底部結構的中部施加向上的力,從而降低底部結構在提升期間發生彎曲的傾向,從而底部結構可獲得所需的強度而無需將底部結構設計成極端重且極端伸展(string)。優選地,緊固件是在標準集裝箱中使用的類型的緊固件。優選地,貨物運輸單元的尺寸對應于標準集裝箱的尺寸,在這種情況下,貨物運輸單元可通過常規類型的提升框架被提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貨物運輸單元的優選實施例在所附的從屬權利要求公開。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貨物運輸單元的最大優點是,非常重載的貨物運輸單元可通過與已知的提升框架相似的提升框架被提升,而無需將貨物運輸單元設計得特別堅固和特別重。在提升期間,貨物運輸單元均勻地承受負載,使得在常規集裝箱的角部使用的常規緊固件能夠用作提升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貨物運輸單元,例如集裝箱或框架箱,該運輸單元包括具有矩形形狀的底部結構、從所述底部結構向上定向的第一縱向側面、與所述第一縱向側面相對的第二縱向側面、從所述底部結構向上定向的第一端面、與所述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以及具有矩形形狀的上部結構,其中,所述底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的緊固件,以用于將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緊固到基座上、例如緊固到船的甲板上,所述上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的緊固件以及在所述上部結構的兩個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兩個相鄰緊固件,以用于接納另一個貨物運輸單元的底部結構并將其緊固到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的上部結構上,以便將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堆疊在另一個貨物運輸單元的頂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包括調整裝置,該調整裝置用于改變設置在所述上部結構的兩個縱向邊緣上的相鄰緊固件的相互高度位置,從而當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借助于提升框架在八個提升點處被提升時,它們均勻且等量地承受負載,所述八個提升點由設置在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的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相鄰緊固件以及設置在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的上部結構的角部處的緊固件形成。
【技術特征摘要】
2012.10.26 FI 201261161.一種貨物運輸單元,例如集裝箱或框架箱,該運輸單元包括具有
矩形形狀的底部結構、從所述底部結構向上定向的第一縱向側面、與所述
第一縱向側面相對的第二縱向側面、從所述底部結構向上定向的第一端面、
與所述第一端面相對的第二端面以及具有矩形形狀的上部結構,其中,所
述底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的緊固件,以用于將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緊
固到基座上、例如緊固到船的甲板上,所述上部結構包括在其每個角部處
的緊固件以及在所述上部結構的兩個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兩個相鄰緊固
件,以用于接納另一個貨物運輸單元的底部結構并將其緊固到所述貨物運
輸單元的上部結構上,以便將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堆疊在另一個貨物運輸單
元的頂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包括調整裝置,該調整裝置
用于改變設置在所述上部結構的兩個縱向邊緣上的相鄰緊固件的相互高度
位置,從而當所述貨物運輸單元借助于提升框架在八個提升點處被提升時,
它們均勻且等量地承受負載,所述八個提升點由設置在所述貨物運輸單元
的縱向邊緣的中部處的相鄰緊固件以及設置在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的上部結
構的角部處的緊固件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貨物運輸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裝置
設置在所述上部結構的兩個邊緣上,所述調整裝置包括高度校正器,該高
度校正器緊固到所述貨物運輸單元的上部上并包括設置成在軸承上擺動的
擺動件,所述相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H·朗,
申請(專利權)人:朗船舶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芬蘭;FI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