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混凝土澆筑領域,旨在提供一種用于監測混凝土質量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包括若干個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在豎直方向上間隔分布;所述壓力傳感器還通過密封線路與電源、數據采集器、數據集成處理和輸出模塊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用于對混凝土的澆筑過程進行監測,通過監測流態混凝土是否連續來判斷混凝土澆筑質量,使用簡單方便,結論可靠,可節省大量鋼材,省工省時省費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
本技術涉及混凝土澆筑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監測混凝土質量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
技術介紹
灌注樁是樁基工程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結構形式,樁基要達到設計所要求的承載力,最主要是要保證混凝土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由于灌注樁屬于隱蔽工程,其澆筑往往是從地下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方開始,而且多數又是在水面下進行施工,因此其最終澆筑后的質量很難直觀查知。為了檢測樁基的質量,人們專利技術過很多方法,比如靜荷載試驗法、低應變法、高應變法、預埋管超聲波透射法、鉆孔抽芯法、直接開挖法等,這些方法有的費用高昂(靜荷載試驗法、鉆孔抽芯法、直接開挖法),有的存在判斷多解(如低應變法、高應變法);預埋管超聲波透射法還是目前普遍在采用的一種檢測方法,但這種方法需要預先埋聲測管,為了固定聲測管,鋼筋籠的主筋必需延伸到樁底,會平白增加很多的材料,且還不包括后續的檢測費用;聲測管如在施工過程中被堵塞的情況下將無法進行檢測,總之超聲波檢測法的總體費用很高。 此外,上述這些方法的共同缺點都是在樁基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混凝土固化之后)才進行檢測,因此如發現問題也都已是在事后,無法即時進行矯正和處理,造成的損失也會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監測混凝土質量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包括若干個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在豎直方向上間隔分布;所述壓力傳感器還通過密封線路與電源、數據采集器、數據集成處理器和輸出模塊相連。 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源、數據采集器、數據集成處理器和輸出模塊密封地安裝于一根空心桿上。 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空心桿的一端設為數據輸出端口,用于讀取其內部數據,該數據可直接使用或者輸入計算機通過軟件再處理。 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空心桿上設有安裝用掛扣,可附著于導管進行安裝。 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壓力傳感器為等距離分布,且位置始終固定。 作為本技術的一種改進,所述壓力傳感器在間距0.1-1.0米之間作等距離分布。 本技術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用于對混凝土的澆筑過程進行監測,通過監測流態混凝土是否連續來判斷混凝土澆筑質量,使用簡單方便,結論可靠,可節省大量鋼材,省工省時省費用。 由于本技術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時時取得監測數據,當澆筑結束后可立即得到數據結論,發現不妥,可在混凝土固化前立即進行矯正處理,因此相比于其它的在混凝土完全固化后才能得出檢測結果,本技術能使得在混凝土完全固化前就可贏得寶貴的時間作出矯正處理,以確保澆筑質量的完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在具體實施例中的應用圖。 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的安裝示意圖(縱向)。 圖4a、圖4b、圖4c分別為本技術的四聯、三聯和二聯的安裝示意圖(橫向)。 圖5為本技術應用的計算公式參考圖。 圖中:1樁孔、2鋼筋籠、3導管、4料斗、5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6導管口、7水、8泥漿水、9泥漿和混凝土的混合層、10流動的連續混凝土層、11壓力傳感器、12數據采集器、13數據集成處理器、14電源、15數據傳輸端口、16掛扣、17密封件、18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2所示,本技術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由壓力傳感器11、數據采集器12、數據集成處理器13、電源14、數據傳輸端口 15以及掛扣16和密封件17等部件組成;其中壓力傳感器11通過密封線路與電源14、數據采集器12、數據集成處理器13和輸出模塊相連,并共同密封地安裝于一根空心桿上;空心桿的一端設為數據輸出端口 15,用于讀取其內部數據,該數據可直接使用或者輸入計算機通過軟件再處理。 本技術中共有5個壓力傳感器,在豎直方向上間隔分布,即間距在0.1-1.0米之間作等距離分布,并要求位置始終固定不能發生變化,否則會對后面所測數據產生很大的誤差影響。 掛扣16可使本技術的監測儀附著于導管3的管壁直接安裝。 本技術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還可通過支架18沿導管3的外延徑向分布安裝,如圖3和圖4a_c所示,安裝二聯(圖4c)、三聯(圖4b)、四聯(圖4a)或更多聯的監測儀,通過支架安裝時注意支架要圓滑,呈菱形或橄欖形不能妨礙導管自由上下。本技術中的每一監測儀都能反映所在位置樁在軸向上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各監測儀連接所占樁的徑向面積越大,越能精確反映樁的整體質量。 本技術在具體實施例中的應用,可參見圖1所示,工程中的灌注樁,樁孔I中放入鋼筋籠2,然后伸入進料導管3 ;導管3的底部設有導管口 6,用于排料;頂部設有料斗4,用于進料。施工時,將導管3伸入鋼筋籠2中,在離樁孔底面一定距離先駐止,通過料斗4注料,進而在樁孔I的底部由下向上形成了多個流體層面:流動的連續混凝土層10、泥漿和混凝土的混合層9、泥漿水8和水7 ;初灌后繼續進料、澆注,導管3緩慢提升,逐步完成整個樁孔的混凝土燒筑。 應用本技術,可基于監測澆筑時混凝土是否連續來判別樁基的質量,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I)澆筑開始前,在灌注樁的進料導管3底部的出口位置,沿導管3豎直高度設置5個壓力傳感器11,作為一組監測儀(參見圖2);—共可設置3組這樣的監測儀,并通過支架18沿導管3的外延徑向分布,即按120度角均等地布置(參見圖4b); (2)澆筑過程中,通過數據采集器12獲取在各個壓力傳感器11上的數據,并傳輸至數據集成處理器13中,再由數據傳輸端口 15傳送到計算機系統中計算處理;包括處理軟件、數據云端存貯等; (3)根據壓力差公式,計算2個壓力傳感器之間的澆筑介質密度P P = Δ PA_B/ (g Δ H) K 式中:ΛΡα_β為2個壓力傳感器之間的壓力差; g為引力常數; ΛΗ為2個壓力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固定值; K為修正系數; (4)隨著澆筑過程,逐漸提升導管,重復步驟(2)和(3)記錄P值; (5)澆筑完成后,將得到3組數據,每組數據都能判別所在位置這個樁的軸向是否連續完整,據此判別這個樁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是否連續完整,從而判定這個樁的質量。具體做法是:判定P值是否連續穩定且與所澆筑的混凝土的P值一致;如是,則表明在這2個壓力傳感器之間走過的路徑都是連續的混凝土,即該組監測儀所在位置上的這個樁的軸向混凝土為連續性,因此這個軸向上混凝土固化后也應是連續完整的。 該方法的理論計算依據如下: 參見圖5中所示,在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沿軸向等距安裝有A、B、C、D、E...一組壓力傳感器,傳感器之間的距離Λ H—般為0.1米-1.0米,值小即傳感器安排得密,監測精確,對傳感器的精度要求也高;值大即傳感器安排得稀疏,監測精度不好。 當導管下到樁基底部澆筑混凝土時,A、B、C、D、E...各組傳感器受到各自所處平面的壓力作用,有水壓力、泥漿壓力、泥漿混凝土混合物壓力、混凝土壓力、側壁產生的壓力、混凝土流動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包括若干個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在豎直方向上間隔分布;所述壓力傳感器還通過密封線路與電源、數據采集器、數據集成處理器和輸出模塊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包括若干個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在豎直方向上間隔分布;所述壓力傳感器還通過密封線路與電源、數據采集器、數據集成處理器和輸出模塊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力傳感器、電源、數據采集器、數據集成處理器和輸出模塊密封地安裝于一根空心桿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澆筑連續性監測儀,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燕飛,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銀博交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