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fabricate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steel beam H self resetting energy connections, including CFST columns, H steel, energy consuming components and connecting parts; H type steel beam connection end is a bevel edge of the connecting end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through a hinged connection, a wedge-shaped space formed between the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the side wall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steel beam H, the node flange only around H beam rot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flange and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 steel beam H, a connecting me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oncrete H type steel beam and steel pipe column. This nod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an realize t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process, significant cost savings, at the same time to achieve good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and self reduction effect,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in the domain of damping energy dissipation technolog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結構防震減災
,涉及一種自復位梁柱節點形式,具體涉及一種裝配式鋼管混凝土柱與H型鋼梁自復位耗能連接節點。
技術介紹
自復位結構是一種以減少建筑結構震后殘余變形為目標的新型結構形式,該體系既能有效控制結構最大變形,又能減少甚至消除結構的殘余變形,使建筑結構能在震后快速恢復使用功能,實現“中震可修”的抗震設防目標。現有自復位結構多采用繞梁上下翼緣轉動的梁柱節點。該類節點在轉動過程中會導致“梁增長”現象,從而對樓板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現有自復位梁柱節點需現場施加預應力,施工難度大,且難以保證預應力施加質量。因此,對避免梁柱節點轉動過程中給樓板帶來不利影響、易于保證預應力施加質量及施工方便的自復位梁柱節點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開發。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即在消除結構震后殘余變形,使建筑結構能在震后快速恢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保證自復位結構初始預應力的準確施加,避免梁柱節點轉動過程中對樓板的不利影響,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裝配式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自復位耗能連接節點,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裝配式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自復位耗能連接節點,包括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耗能部件和連接部件;H型鋼梁連接端為斜邊,該連接端與鋼管混凝土柱通過鉸接連接,H型鋼梁的連接端和鋼管混凝土柱側壁之間形成楔形空間,H型鋼梁連接端的下翼緣遠離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的下翼緣與鋼管混凝土柱之間設置有耗能部件,H型鋼梁與鋼管混凝土柱之間設置有連接部件。在鋼管混凝土柱的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兩個連接板(3),兩個連接板分別位于H型鋼梁鉸接端的腹板兩側,同時兩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自復位耗能連接節點,包括鋼管混凝土柱(1)、H型鋼梁(2)、耗能部件和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型鋼梁(2)連接端為斜邊,該連接端與鋼管混凝土柱(1)通過鉸接連接,H型鋼梁(2)的連接端和鋼管混凝土柱(1)側壁之間形成楔形空間,H型鋼梁(2)連接端的下翼緣遠離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2)的下翼緣與鋼管混凝土柱之間設置有耗能部件,H型鋼梁(2)與鋼管混凝土柱(1)之間設置有連接部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自復位耗能連接節點,包括鋼管混凝土柱(1)、H型鋼梁(2)、耗能部件和連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型鋼梁(2)連接端為斜邊,該連接端與鋼管混凝土柱(1)通過鉸接連接,H型鋼梁(2)的連接端和鋼管混凝土柱(1)側壁之間形成楔形空間,H型鋼梁(2)連接端的下翼緣遠離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2)的下翼緣與鋼管混凝土柱之間設置有耗能部件,H型鋼梁(2)與鋼管混凝土柱(1)之間設置有連接部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自復位耗能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在鋼管混凝土柱的側壁上固定設置有兩個連接板(3),兩個連接板(3)分別位于H型鋼梁(2)鉸接端的腹板兩側,同時兩個連接板也位于楔形空間的兩側,連接板(3)與腹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鋼管混凝土柱-H型鋼梁自復位耗能連接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件包括錨固板(10)和預應力鋼絞線(5),在H型鋼梁(2)的的上翼緣與下翼緣之間設置有兩個錨固板(10),兩個錨固板(10)分別位于腹板的兩側,且與上翼緣、下翼緣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先鐵,李進,馮云堂,賀博,林麟琿,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