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
本技術涉及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領域與市政設施
,特別是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
技術介紹
目前城市交通建設如火如荼,隨著國家進一步推進綜合管廊、海綿城市戰略,我國大中城市必將掀起地下工程建設的新一輪高潮,由于地下空間的稀缺性,對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間”的城市地下綜合體的需求巨大。日本和歐美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建設處于領先地位,最先倡導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間的綜合化和立體化開發理念,1990年提出東京宣言:大力開發地下空間,開始人類新的穴居時代,2010年國際隧道協會擴展到隧道與地下空間協會并宣告:21世紀是地下空間的世紀。對標國際大都市,變粗放式、攤大餅城市發展模式為集約式、立體化模式,向地下要空間;突破城市土地、空氣、水源、綠地、人均城市空間、能源、環境等資源環境總量約束;對交通擁堵、空氣污濁、噪音污染、視覺污染、城市看海、綠化不足、房地產財政轉型、老城區活力下降等招招致命的城市病進行綜合整治;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培育國際領先的高端產業集群。國外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歷史悠久,多以大型地下交通樞紐結合商業設施和停車場、容多種交通形式于一體的地下空間綜合體類型呈現。在國際上,日本和歐美在地下空間的開發和建設處于領先地位,最先倡導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間的綜合化和立體化開發理念??傮w看,包含有多種交通方式或多種功能的地下空間綜合體許多國家時有出現,尚未見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間”城市地下綜合體類型。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地下空間綜合體,適應國家綠色建筑和可持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包括結構圍護樁(1)、冠梁(2)、防水層(3)、L形底角殼壁(4)、雙梁式底板殼壁(5)、雙墩式底板殼壁(6)、明牛腿式殼壁(7)、雙層聯柱(8)、站臺支撐板(9)、中跨臺板(10)、站臺臺板(11)、階梯梁(12)、中跨蓋板(13)、帶土建風道蓋板(14)、暗牛腿式殼壁(15)、頂梁(16)、中跨階梯頂殼壁(17)和邊跨階梯頂殼壁(18),其特征在于:所有結構布局以中間豎向軸線對稱;底部中間1塊雙梁式底板殼壁(5),在其兩側分別各1塊L形底角殼壁(4),在兩側面由下至上均分別為明牛腿式殼壁(7)和暗牛腿式殼壁(15),頂部中間為中跨階梯頂殼壁(17),兩側分別為邊跨階梯頂殼壁(18),由1塊雙梁式底板殼壁(5),2個塊L形底角殼壁(4)、2個明牛腿式殼壁(7)、2個暗牛腿式殼壁(15)、1塊中跨階梯頂殼壁(17),2塊邊跨階梯頂殼壁(18)構成一環完整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在縱向上均通過弧形螺栓穿過弧形螺栓孔連接;L形底角殼壁(4)和雙梁式底板殼壁(5)連接,均采用弧形螺栓通過弧形螺栓孔連接;雙梁式底板殼壁(5)的上部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擋板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包括結構圍護樁(1)、冠梁(2)、防水層(3)、L形底角殼壁(4)、雙梁式底板殼壁(5)、雙墩式底板殼壁(6)、明牛腿式殼壁(7)、雙層聯柱(8)、站臺支撐板(9)、中跨臺板(10)、站臺臺板(11)、階梯梁(12)、中跨蓋板(13)、帶土建風道蓋板(14)、暗牛腿式殼壁(15)、頂梁(16)、中跨階梯頂殼壁(17)和邊跨階梯頂殼壁(18),其特征在于:所有結構布局以中間豎向軸線對稱;底部中間1塊雙梁式底板殼壁(5),在其兩側分別各1塊L形底角殼壁(4),在兩側面由下至上均分別為明牛腿式殼壁(7)和暗牛腿式殼壁(15),頂部中間為中跨階梯頂殼壁(17),兩側分別為邊跨階梯頂殼壁(18),由1塊雙梁式底板殼壁(5),2個塊L形底角殼壁(4)、2個明牛腿式殼壁(7)、2個暗牛腿式殼壁(15)、1塊中跨階梯頂殼壁(17),2塊邊跨階梯頂殼壁(18)構成一環完整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在縱向上均通過弧形螺栓穿過弧形螺栓孔連接;L形底角殼壁(4)和雙梁式底板殼壁(5)連接,均采用弧形螺栓通過弧形螺栓孔連接;雙梁式底板殼壁(5)的上部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擋板(5-4)與兩側L形底角殼壁(4)的上部L形底角殼壁的凹口(4-9)相契合;兩側面L形底角殼壁(4)的明牛腿式殼壁的連接鋼筋(7-5)與上部的暗牛腿式殼壁(15)連接,連接采用螺栓連接,螺母在暗牛腿式殼壁的連接安裝口(15-7)處擰緊;暗牛腿式殼壁(15)與邊跨階梯頂殼壁(18)通過暗牛腿式殼壁的連接鋼筋(15-6)連接,暗牛腿式殼壁的連接鋼筋(15-6)頂部帶有螺絲扣,采用螺母擰緊;暗牛腿式殼壁(15)的暗牛腿式殼壁的暗牛腿(15-5)與邊跨階梯頂殼壁(18)的邊跨階梯頂殼壁的階梯口(18-5)相契合;中跨階梯頂殼壁(17)和邊跨階梯頂殼壁(18)通過弧形螺栓連接,中跨階梯頂殼壁的階梯口(17-5)和邊跨階梯頂殼壁的階梯口(18-5)相互契合;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的兩側為結構圍護樁(1),結構圍護樁(1)的頂部為冠梁(2);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的四周均設置防水層(3);雙墩式底板殼壁(6)的兩個雙墩式底板殼壁的底殼墩(6-2)的頂部均與雙層聯柱(8)連接,連接方式為雙墩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6-6)插入雙層聯柱(8),雙墩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6-6)頂部帶有螺絲扣,在雙層聯柱的連接安裝口(8-4)處將螺母擰緊;雙層聯柱(8)均與中跨階梯頂殼壁(17)連接,連接方式為雙層聯柱(8)的頂部雙層聯柱的連接鋼筋(8-5)插入中跨階梯頂殼壁(17),并在頂部采用螺母將其緊固;階梯梁(12)與雙層聯柱(8)的雙層聯柱的階梯兩端(8-3)連接,階梯梁(12)梁端為階梯,并與雙層聯柱(8)的雙層聯柱的階梯兩端(8-3)階梯口相契合;雙層聯柱(8)的頂端均與頂梁(16)連接,頂梁(16)均與中跨階梯頂殼壁(17)連接;中跨蓋板(13)的兩端分別與階梯梁(12)搭接,帶土建風道蓋板(14)的一端與階梯梁(12)搭接,另一端與明牛腿式殼壁(7)的明牛腿式殼壁的牛腿(7-6)搭接;帶土建風道蓋板的土建風道(14-2)位于靠近明牛腿式殼壁的牛腿(7-6)一側的下方;中跨臺板(10)兩端分別與雙梁式底板殼壁(5)的雙梁式底板殼壁的站臺底梁(5-2)搭接;或與雙墩式底板殼壁(6)的雙墩式底板殼壁的底殼墩(6-2)搭接,且中跨臺板(10)頂端與雙層聯柱(8)相距選為10mm;站臺支撐板(9)下端與L形底角殼壁(4)連接,其上端與站臺臺板(11)連接;站臺臺板(11)的另一端與雙梁式底板殼壁(5)的雙梁式底板殼壁的站臺底梁(5-2)搭接;或與雙墩式底板殼壁(6)的雙墩式底板殼壁的底殼墩(6-2)搭接;所述的L形底角殼壁(4)包括L形底角殼壁的水平殼壁(4-1)、L形底角殼壁的豎直殼壁(4-2)、L形底角殼壁的弧形螺栓孔(4-3)、L形底角殼壁的防水槽(4-4)、L形底角殼壁的擋水條(4-5)、L形底角殼壁的連接鋼筋(4-6)、L形底角殼壁的縱向連接螺栓安裝口(4-7)、L形底角殼壁的環向連接螺栓安裝口(4-8)和L形底角殼壁的凹口(4-9),L形底角殼壁(4)呈L形,L形底角殼壁的水平殼壁(4-1)、L形底角殼壁的豎直殼壁(4-2)縱向和環向上均至少設置一層L形底角殼壁的防水槽(4-4)和L形底角殼壁的擋水條(4-5),在最外層設置層L形底角殼壁的擋水條(4-5),L形底角殼壁的防水槽(4-4)靠近外層;在L形底角殼壁的水平殼壁(4-1)縱向端面和環向端面均設置多個L形底角殼壁的弧形螺栓孔(4-3),在L形底角殼壁的豎直殼壁(4-2)的縱向端面設置多個L形底角殼壁的弧形螺栓孔(4-3),L形底角殼壁的弧形螺栓孔(4-3)為弧形,在L形底角殼壁的水平殼壁(4-1)縱向端面和環向端面和L形底角殼壁的豎直殼壁(4-2)的縱向端面處,其切線分別與L形底角殼壁的水平殼壁(4-1)、L形底角殼壁的豎直殼壁(4-2)所在平面平行;L形底角殼壁的弧形螺栓孔(4-3)及其圓心平面與所在的L形底角殼壁的水平殼壁(4-1)或L形底角殼壁的豎直殼壁(4-2)垂直,且圓心位于完整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以內;L形底角殼壁的弧形螺栓孔(4-3)的另一端均位于完整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內側,距離L形底角殼壁(4)的縱向端部或環向端部100~250mm,并分別設置L形底角殼壁的縱向連接螺栓安裝口(4-7)、L形底角殼壁的環向連接螺栓安裝口(4-8),L形底角殼壁的環向連接螺栓安裝口(4-8)在完整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的內表面為等腰梯形;L形底角殼壁的豎直殼壁(4-2)在環向上設置外伸的L形底角殼壁的連接鋼筋(4-6),L形底角殼壁的連接鋼筋(4-6)為豎直,且頂端由螺絲扣;所述的雙梁式底板殼壁(5)包括雙梁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5-1)、雙梁式底板殼壁的站臺底梁(5-2)、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槽(5-3)、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擋板(5-4)、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階梯板(5-5)和雙梁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5-6),整體呈倒“∏”字形,在雙梁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5-1)上部設置兩個豎直的雙梁式底板殼壁的站臺底梁(5-2);在雙梁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5-1)的縱向和環向均設置雙梁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5-6),雙梁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5-6)為弧形,在雙梁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5-1)縱向端面和環向端面,雙梁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5-6)的切線均與水平殼壁(5-1)所在平面平行;雙梁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5-6)及其圓心平面與所在的雙梁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5-1)垂直,且圓心位于完整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以內;雙梁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5-6)的另一端均位于完整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地鐵站的襯砌殼壁內側;雙梁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5-1)上至少有一道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擋板(5-4)和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槽(5-3),其中在雙梁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5-1)的最外側設置一道雙梁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擋板(5-4);所述的雙墩式底板殼壁(6)包括雙墩式底板殼壁的水平殼壁(6-1)、雙墩式底板殼壁的底殼墩(6-2)、雙墩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槽(6-3)、雙墩式底板殼壁的防水擋板(6-4)、雙墩式底板殼壁的階梯板(6-5)、雙墩式底板殼壁的弧形螺栓孔(6-6)和雙墩式底板殼壁的連接鋼筋(6-7),整體呈倒“∏”字形,在雙墩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延年,秦桂娟,汪青杰,丁曉雯,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建筑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