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動模,型腔,澆道,安裝于定模內的模仁,所述動模覆蓋壓緊所述定模,結合處形成一分型面,所述模仁的頂部暴露于所述型腔中,所述澆道可連通所述型腔,所述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水平設置在所述分型面上的滑槽、可滑動插入所述滑槽中的滑塊,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具有下層型腔,所述下層型腔位于所述型腔之下并連通所述型腔,所述分型面上豎向開設有第一孔道、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連通所述型腔,第一抽銷和第二抽銷可插入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澆道具有圓形橫斷面的澆口并呈桿狀,可一次成型,注塑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注塑模具,具體涉及一種專用于生產一種連接件的注塑模具。
技術介紹
目前的一些用于加工連接件的注塑模具,由于主要在型腔等的設計上并不能滿足連接件的一些特殊形狀的注塑需要,特別是針對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連接件,其部分具有雙層的結構,這樣勢必對型腔的要求更加特殊,而目前的一些注塑模具并不能很好地滿足這一點,另外對于一些如通孔,凸塊的形狀的注塑的需要,同樣也不能同時滿足,另外在澆道的設計上面,往往采用了一些如彎道澆道設計,這樣降低了蠟液流入型腔的速度,以上一些現有的注塑模具中的缺陷不僅降低了生產效率,也不適合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連接件的注塑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經過改進的用于注塑連接件的注塑模具,經過改進后的注塑模具更加適合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連接的注塑需要,進一步也提高了生產效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連接件的注塑模具,所述的連接件包括一端的第一連接頭,另一端的第二連接頭,第一凸塊,第二凸塊,所述連接件側部設置有連接座,所述第一凸塊連接在所述連接座的端面,所述第二凸塊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頭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具有沿豎向方向貫穿自身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開設水平貫穿所述第一連接頭中部的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頭的外周面通過所述凹槽露出于空氣中,所述凹槽將所述第一連接頭分為上下雙層,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動模,型腔,澆道,安裝于定模內的模仁,所述動模覆蓋壓緊所述定模,結合處形成一分型面,所述模仁的頂部暴露于所述型腔中,所述澆道可連通所述型腔,所述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水平設置的在所述分型面上的滑槽、可滑動插入所述滑槽中的滑塊,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下層型腔,所述下層型腔位于所述型腔之下并連通所述型腔,所述分型面上豎向開設有第一孔道、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連通所述型腔,第一抽銷和第二抽銷可插入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澆道具有圓形橫斷面的澆口并呈桿狀。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相吻合的一對定位孔和一對定位銷軸,所述的一對定位孔和一對定位銷軸相對地于所述分型面上呈對角排列并可相對合。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兩壓塊,兩所述壓塊可拆分地連接在所述動模頂部。進一步地,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用于在注塑時分別形成所述第一凸塊、第二凸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連通所述型腔。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澆道相連通。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抽銷和第二抽銷具有外露的銷柄。更進一步地,設置連接在所述滑塊上并可將所述滑塊推入或拔出所述滑槽的手柄。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專利技術主要對型腔進行了改進,具體為雙層型腔的設計,即型腔由上下雙層的型腔,以滿足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連接件的雙層連接頭的注塑需要,另外也加入了多個與型腔相連通的孔道,將多根抽銷分別插入多個孔道,可在注塑同時形成連接件上的多個通孔,開設與型腔相連通的凹槽,可形成連接件上的多個凸塊,另外本專利技術還對澆道進行了改進,更加適合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連接件的注塑需要,將其設計成具有圓形橫斷面澆口的桿狀澆道,可提高蠟液流入型腔的速度,提高生產效率。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連接件的主視剖視示意附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連接件的側視示意附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合模狀態下的外部結構原理附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分模狀態下的定模的結構原理附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分模狀態下的動模的結構原理附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分模狀態下的動模打開下層型腔的結構原理其中,I.定模、2.動模、3.型腔、4.下層型腔、5.壓塊、6.第一孔道、7.第二孔道、9.澆道、10.第一插銷、11.第二插銷、12.滑塊、13.滑槽、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16.定位孔、17.定位銷軸、18.第一連接頭、19.第二連接頭、20.連接座、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一凸塊、24.第二凸塊、25.凹槽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參見圖1-6所示的實施例,圖中示意性地反映了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的三孔連桿的注塑模具的安裝應用結構圖,并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圖I顯示了連接件的主視剖視示意圖,連接件主要包括了一端的第一連接頭18,另一端的第二連接頭19,連接座20,第一凸塊23,第二凸塊24,沿豎向方向在第一連接頭18上開設第一通孔21,在第二連接頭19上開設第二通孔22,連接座20連接在連接件本體的側部,第一凸塊23連接在連接座20的端面,第二凸塊24連接在第一連接頭18的外周面上。圖2顯示了連接件的側視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一連接頭18中部開設有貫穿自身的凹槽25,第二連接頭通過所述凹槽25露出于空氣中,凹槽25將第一連接頭18分為上下雙層。圖3顯示了合模狀態下的外部結構原理圖,動模2覆蓋壓緊定模1,結合處形成一分型面,手柄設置連接在滑塊12上并可將滑塊12推入或拔出滑槽13,兩壓塊5可拆分地連接在動模2的頂部,并可通過螺栓等已知元件進行連接。圖4-5顯示了分模狀態下的定模和動模的結構原理圖,開設連通型腔3的澆道9,澆道9為具有圓形橫斷面澆口的桿狀澆道,在分型面上水平開設滑槽13,滑塊12可滑動地插入滑槽13,滑塊12和形狀與滑槽13吻合,于分型面上豎向開設有連通型腔3的第一孔道21、第二孔道22,第一抽銷10和第二抽銷11插入第一孔道21和第二孔道22,一對定位孔16和一對定位銷軸17相對地設置于分型面上并呈對角排列I且可相對合,于分型面上開設連通型腔3的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可在注塑的時候分別用于形成第一凸塊23、第二凸塊24,其中第一凹槽14還與澆道9相連通用于導入由模具外部流入的注塑材料。圖6顯示了分模狀態下的動模打開下層型腔的結構原理圖,如圖所述,當向外抽動滑塊12時,即可打開位于型腔3下的下層型腔4,下層型腔4具有與上層型腔相同的形狀用于在注塑時形成第二連接頭19的上下雙層。以上對本專利技術的特定實施例結合圖示進行了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內容不僅僅限定于以上實施例,在本專利技術的所屬
中,只要掌握通常知識,就可以在其技術要旨范圍內,進行多種多樣的變更。權利要求1.連接件的注塑模具,所述的連接件包括一端的第一連接頭,另一端的第二連接頭,第一凸塊,第二凸塊,所述連接件側部設置有連接座,所述第一凸塊連接在所述連接座的端面,所述第二凸塊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頭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具有沿豎向方向貫穿自身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開設水平貫穿所述第一連接頭中部的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頭的外周面通過所述凹槽露出于空氣中,所述凹槽將所述第一連接頭分為上下雙層,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動模,型腔,澆道,安裝于定模內的模仁,所述動模覆蓋壓緊所述定模,結合處形成一分型面,所述模仁的頂部暴露于所述型腔中,所述澆道可連通所述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水平設置的在所述分型面上的滑槽、可滑動插入所述滑槽中的滑塊,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下層型腔,所述下層型腔位于所述型腔之下并連通所述型腔,所述分型面上豎向開設有第一孔道、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連通所述型腔,第一抽銷和第二抽銷可插入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澆道具有圓形橫斷面的澆口并呈桿狀。2.根據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連接件的注塑模具,所述的連接件包括一端的第一連接頭,另一端的第二連接頭,第一凸塊,第二凸塊,所述連接件側部設置有連接座,所述第一凸塊連接在所述連接座的端面,所述第二凸塊連接在所述第一連接頭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連接頭和第二連接頭具有沿豎向方向貫穿自身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開設水平貫穿所述第一連接頭中部的凹槽,所述第二連接頭的外周面通過所述凹槽露出于空氣中,所述凹槽將所述第一連接頭分為上下雙層,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有定模,動模,型腔,澆道,安裝于定模內的模仁,所述動模覆蓋壓緊所述定模,結合處形成一分型面,所述模仁的頂部暴露于所述型腔中,所述澆道可連通所述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水平設置的在所述分型面上的滑槽、可滑動插入所述滑槽中的滑塊,所述的連接件的注塑模具包括下層型腔,所述下層型腔位于所述型腔之下并連通所述型腔,所述分型面上豎向開設有第一孔道、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連通所述型腔,第一抽銷和第二抽銷可插入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澆道具有圓形橫斷面的澆口并呈桿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林軍,
申請(專利權)人:吳江市榮順精密鑄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