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節點連接結構,由梁柱節點區采用直螺紋套筒(5)及灌漿套筒(6)組合的鋼筋連接方式和相互垂直方向梁的高度差異化設計形成的節點連接結構形式。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有效解決節點核心區梁柱節點區鋼筋的布置和連接困難的問題,適合工業化生產和施工安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是一種在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及框剪結構梁柱節點區域采用直螺紋套筒及灌漿套筒的裝配式梁柱節點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是由預制混凝土構件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裝配而成的混凝土結構。其中,在進行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及框剪結構的連接時,裝配式梁柱節點連接區域的連接質量是保證該類結構整體性能和抗震性能的關鍵。在進行裝配式梁柱節點區連接時,由于節點核心區內存在大量的梁柱交叉縱筋,該區域鋼筋的布置和連接比較困難,這也使得裝配式混凝土框架安裝效率低,施工成本高,無法實現標準化操作,并且混凝土澆筑質量難以得到可靠保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克服現有裝配式梁柱節點區鋼筋布置和連接存在的困難,結合現有規范要求,提供了一種通用性強、結構安全、施工效率高、綜合經濟成本低的采用直螺紋套筒和灌漿套筒的裝配式梁柱節點連接結構。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在預制梁I (3)、預制梁II⑷、預制梁III⑶、預制梁IV(9)制作時預埋直螺紋套筒(5)和灌漿套筒(6);預制梁1(3)和預制梁11(4)位于橫向軸線方向,預制梁111(8)和預制梁IV(9)位于縱向軸線方向;預制下柱(1) 一側預制梁1(3)和預制梁111(8)底部縱筋采用直螺紋套筒(5)連接,預制下柱(1)另一側預制梁11(4)和預制梁IV(9)底部縱筋采用灌漿套筒(6)連接,最后在節點區域通過一根連接鋼筋鋼筋(7)連接直螺紋套筒(5)和灌漿套筒¢),完成梁柱節點連接區梁底縱筋連接;相互垂直的預制梁間:預制梁1(3)和預制梁11(4)與預制梁111(8)和預制梁IV (9),通過預制梁截面高度差異化設計來實現梁柱節點區垂直方向梁底縱向鋼筋的在截面高度上避讓。本技術所用灌漿套筒(6)為加長型灌漿套筒,其加長段的長度為連接鋼筋套絲段長度(須擰入對側直螺紋套筒(5)內的長度),通過在梁柱節點區采用直螺紋套筒(5)及灌漿套筒(6)組合的鋼筋連接方式及相互垂直方向梁截面的高度差異化設計,可有效解決節點核心區梁柱節點區鋼筋的布置和連接困難的問題,并且適合工業化生產和施工安裝。本技術具有梁柱節點區安裝效率高,節點區安全性能好等優點,可有效提高裝配式框架結構及框剪結構的梁柱節點連接區的施工安裝速度。【附圖說明】圖1為裝配式梁柱節點連接結構示意圖(梁截面高度較高方向)。圖2為裝配式梁柱節點連接結構示意圖(梁截面高度較低方向)。圖3裝配式梁柱節點連接結構水平剖面示意圖。附圖代號說明:1-預制下柱,2-預制上柱,3-預制梁I,4-預制梁II,5-直螺紋套筒,6-灌漿套筒(加長型灌漿套筒),7-連接鋼筋,8-預制梁III,9-預制梁IV。【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一個典型實施方式,本技術的實施不限于此。首先應在預制梁1(3)、預制梁II (4)、預制梁III (8)、預制梁IV(9)制作時在梁端部預埋直螺紋套筒(5)和灌漿套筒¢),在預制下柱(1)吊裝就位后其節點連接主要安裝順序如下。(1)預制梁截面高度較大的預制梁I (3)安裝完成后,將連接鋼筋(7)未做處理一端插入預制主梁預埋灌漿套筒出)中(連接鋼筋一端做套絲處理,一端不作處理),然后安裝預制梁II (4),之后將連接鋼筋(7)套絲端旋入預制梁預埋直螺紋套筒(5)內,完成該方向預制梁I (3)和預制梁II (4)的安裝。(2)按照同樣的方式完成垂直方向預制梁111(8)和預制梁IV(9)的安裝。(3)兩方向預制梁:預制梁1(3)和預制梁II (4)、預制梁111(8)和預制梁IV(9)安裝完成后,進行灌漿套筒¢)的灌漿工作。本技術構造新穎、實用性強,具有安全可靠和施工效率高的技術特點及使用特點。【主權項】1.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節點連接結構,是由梁柱節點區采用直螺紋套筒(5)及灌漿套筒(6)組合的鋼筋連接方式和相互垂直方向梁的高度差異化設計形成的節點連接結構形式,其特征為:在預制梁1(3)、預制梁II (4)、預制梁III (8)、預制梁IV(9)制作時預埋直螺紋套筒(5)和灌漿套筒(6);預制梁1(3)和預制梁11(4)位于橫向軸線方向,預制梁III⑶和預制梁IV(9)位于縱向軸線方向;預制下柱⑴一側預制梁1(3)和預制梁III (8)底部縱筋采用直螺紋套筒(5)連接,預制下柱(1)另一側預制梁11(4)和預制梁IV(9)底部縱筋采用灌漿套筒(6)連接,最后在節點區域通過一根連接鋼筋(7)連接直螺紋套筒(5)和灌漿套筒¢),完成梁柱節點連接區梁底縱筋連接;相互垂直的預制梁之間:預制梁1(3)、11(4)與預制梁111(8)、IV(9),通過梁截面高度差異化設計和避讓來實現梁柱節點區垂直方向梁底縱向鋼筋的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節點連接結構,其特征為:所用灌漿套筒(6)為加長型灌漿套筒,其加長段的長度為連接鋼筋(7)套絲段長度,即須擰入對側直螺紋套筒(5)內的長度。【專利摘要】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節點連接結構,由梁柱節點區采用直螺紋套筒(5)及灌漿套筒(6)組合的鋼筋連接方式和相互垂直方向梁的高度差異化設計形成的節點連接結構形式。該技術可有效解決節點核心區梁柱節點區鋼筋的布置和連接困難的問題,適合工業化生產和施工安裝。【IPC分類】E04B1/58【公開號】CN205046677【申請號】CN201520289662【專利技術人】彭雄, 李晨光, 孫巖波, 任開飛, 張宇亮 【申請人】正方利民工業化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申請日】2015年5月6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節點連接結構,是由梁柱節點區采用直螺紋套筒(5)及灌漿套筒(6)組合的鋼筋連接方式和相互垂直方向梁的高度差異化設計形成的節點連接結構形式,其特征為:在預制梁I(3)、預制梁II(4)、預制梁III(8)、預制梁IV(9)制作時預埋直螺紋套筒(5)和灌漿套筒(6);預制梁I(3)和預制梁II(4)位于橫向軸線方向,預制梁III(8)和預制梁IV(9)位于縱向軸線方向;預制下柱(1)一側預制梁I(3)和預制梁III(8)底部縱筋采用直螺紋套筒(5)連接,預制下柱(1)另一側預制梁II(4)和預制梁IV(9)底部縱筋采用灌漿套筒(6)連接,最后在節點區域通過一根連接鋼筋(7)連接直螺紋套筒(5)和灌漿套筒(6),完成梁柱節點連接區梁底縱筋連接;相互垂直的預制梁之間:預制梁I(3)、II(4)與預制梁III(8)、IV(9),通過梁截面高度差異化設計和避讓來實現梁柱節點區垂直方向梁底縱向鋼筋的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雄,李晨光,孫巖波,任開飛,張宇亮,
申請(專利權)人:正方利民工業化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