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鉸鏈裝配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擋板、U型桿、限位器;上框架傾斜設置,下框架豎直設置;上框架由第一邊以及分別與第一邊垂直的第二邊、第三邊組成;上框架上,第一邊裝有吊環(huán),第一邊和第二邊支架裝有斜邊,第三邊與斜邊之間裝有短桿;下框架包括一號邊以及分別與一號邊垂直的二號邊、三號邊;上框架與下框架通過連接板連接;位器端部設有彈性材料;可以保護汽車車門不受碰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汽車鉸鏈裝配框架可以用于車門裝配時的精度調控,保證安裝的穩(wěn)定以及精度,提升產(chǎn)品品質和安全系數(shù)。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車門裝配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門裝配時的汽車鉸鏈裝配框架。
技術介紹
汽車一般由發(fā)動機、底盤、車身和電氣設備等四個基本部分組成。發(fā)動機外殼面屬于汽車汽車覆蓋件,汽車前蓋里面有很多裝置,汽車的發(fā)動機、變速器、散熱器、冷凝器、蓄電池、剎車真空泵、空調壓縮機、發(fā)電機、起動機、排氣管、轉向助力泵等。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汽車行業(yè),目前中國已經(jīng)是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生產(chǎn)和消費大國,已經(jīng)成為了數(shù)量上的全球第一和中國重要支柱產(chǎn)業(yè)的汽車業(yè),下一步的發(fā)展目標毫無疑問應該是汽車強國,這已經(jīng)基本成為了政府和企業(yè)界的共識。轎車覆蓋件是轎車車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轎車的外觀質量。汽車是各種零部件的有機組合體,汽車生產(chǎn)的最后一道工序必定是裝配。汽車裝配的技術要求:裝配的完整性,不得有漏裝、少裝現(xiàn)象,不要忽視小零件;裝配的統(tǒng)一性,不得誤裝、錯裝和漏裝,裝配方法必須按工藝要求;裝配的緊固性。因此設計用于汽車車門裝配的部件很重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鉸鏈裝配框架,用于汽車車門裝配過程的精確位移控制,有利于汽車裝配業(yè)的發(fā)展。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鉸鏈裝配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第一連接裝置、第二連接裝置以及第三連接裝置、擋板、U型桿、限位器;所述上框架傾斜設置,下框架豎直設置;所述上框架與下框架都為三邊方形結構;所述上框架由第一邊以及分別與第一邊垂直的第二邊、第三邊組成;所述上框架上,第一邊裝有吊環(huán),第一邊和第二邊支架裝有斜邊,第三邊與斜邊之間裝有短桿;所述擋板與短桿、斜邊分別連接;所述下框架包括一號邊以及分別與一號邊垂直的二號邊、三號邊;一號邊與三號邊之間通過角板連接;所述上框架的第三邊與下框架的三號邊通過左連接板連接,上框架的第二邊與下框架的二號邊通過右連接板連接;所述U型桿一端位于上框架的第二邊上,另一端位于下框架的二號邊上;所述U型桿與擋板分別位于上框架兩側;所述U型桿裝有轉動器,轉動器接有按鈕盒;所述限位器安裝在下框架二號邊上;所述限位器端部設有彈性材料。本技術中,彈性材料由環(huán)氧組合物與碳酸酯組合物制備得到;所述環(huán)氧組合物由雙(2,3-環(huán)氧基環(huán)戊基)醚、己二酸二(3,4-環(huán)氧基-6-甲基環(huán)己基甲酸)、雙酚A型氰酸酯單體、滑石粉、甲基丙烯酸組成;碳酸酯組合物由二萘基碳酸酯、二環(huán)己基碳酸酯、磷酸鋁、二羥基聚二乙基硅氧烷、雙氰胺、N-羥甲基丙烯酰胺組成。所述雙(2,3-環(huán)氧基環(huán)戊基)醚、己二酸二(3,4-環(huán)氧基-6-甲基環(huán)己基甲酸)、雙酚A型氰酸酯單體、滑石粉、甲基丙烯酸的質量比為100∶40∶50∶10∶25;二萘基碳酸酯、二環(huán)己基碳酸酯、磷酸鋁、二羥基聚二乙基硅氧烷、雙氰胺、N-羥甲基丙烯酰胺的質量比為100∶60∶10∶18∶25∶20;環(huán)氧組合物與碳酸酯組合物的質量比為1∶3;將雙(2,3-環(huán)氧基環(huán)戊基)醚、雙酚A型氰酸酯單體加入反應器中,120℃攪拌30分鐘;然后加入己二酸二(3,4-環(huán)氧基-6-甲基環(huán)己基甲酸),攪拌1小時,再加入滑石粉與甲基丙烯酸,130℃攪拌20分鐘得到環(huán)氧組合物;將二萘基碳酸酯、二環(huán)己基碳酸酯、磷酸鋁加入丁酮中,50℃攪拌20分鐘,然后加入二羥基聚二乙基硅氧烷、雙氰胺、N-羥甲基丙烯酰胺,通風下,110℃攪拌10分鐘得到碳酸酯組合物;將環(huán)氧組合與碳酸酯組合物加熱混勻,然后加入模具中,100℃、1MPa熱壓3分鐘,得到彈性材料。限位器設有彈性材料,在安裝車門的時候,汽車車門已經(jīng)成型,在受力較大的接觸點端部接有防撞材料,為了避免樣架碰損汽車門側壁。本技術中,各部件的位置關系為實際使用時的位置,比如上框架在上方,下框架在下方,上下框架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上框架傾斜是指相對于豎直的下框架有一定的傾角,為了符合車門固定,而且利于安裝后撤離;連接板的形狀不限定,與上下框架匹配即可。本技術中,三邊方形結構是指由三條邊組成的方形結構,兩條邊平行,一條邊與兩條邊都垂直,也可看成正方形或者長方形少一條邊;采用三邊方形結構作為本體結構,一方面用材簡單,節(jié)省成本,另外力學強度高,受力分布合理,能承受汽車車門的重量,還具有由于框架結構,利于觀察、方便拿取的優(yōu)點。本技術的按鈕盒為了控制車門位移,U型桿裝有轉動器,轉動器接有按鈕盒,此處的按鈕盒可以繞著U型桿轉動,利于不同方位的控制,轉動器為現(xiàn)有產(chǎn)品,只要能使得按鈕盒繞著U型桿轉動即可。本技術中,汽車鉸鏈裝配框架還包括連接件、輔助板;用于結構加強。本技術中,U型桿是指U型樣式結構,由開口的兩個邊與底邊組成,U型結構承載力較好而且不存在棱角,可以保護操作人員。本技術中,通孔與安裝孔一般都為圓形結構,用于將各部件與其他部件連接,連接方式一般為用螺絲等可拆卸零件,方便部件之間的更換;還為了便于觀察板后面的連接情況,還有的為了現(xiàn)有長桿插入;采用可拆卸連接有利于各部件的更換、位移,孔的布置與大小根據(jù)相鄰部件的安裝面設計。本技術中,各部件的位置關系為實際使用時的位置,比如右左位置關系就是實際使用時的右左位狀態(tài),上下方就是實際使用時的上下位置,下表面就是實際朝下的面。吊環(huán)通過安裝板裝在上框架的第一邊上;擋板與短桿、斜邊分別通過連接條連接,斜邊的長度為第一邊長度的1.06~1.15倍,可以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結構,吊環(huán)為兩組,兩組吊環(huán)之間的距離為第一邊長度的85~88%,吊環(huán)為了樣架移動以及固定,保證組件不晃動,增加穩(wěn)定性;同時在車門安裝完畢,撤離樣架時,主要依靠吊環(huán)的作用。本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1、本技術公開的汽車鉸鏈裝配框架中,上框架、下框架為主要框架結構,三邊方形結構保障整體穩(wěn)定性,通過豎直與傾斜的設置符合車門形狀;利用吊環(huán)可以對整體樣架進行位移調整;通過連接塊連接上下框架,并設置U型桿進一步提高兩者的連接力,擋片可以保護車窗位置,斜邊與短桿進一步提升框架穩(wěn)定性,設置角板除了提高三號邊與一號邊的連接穩(wěn)定外,還可以固定側安裝板。2、本技術的汽車鉸鏈裝配框架設計合理,以框架為主要受力結構,通過各連接裝置協(xié)同作用,利用吊環(huán)作為車門位置微調的動力,首次實現(xiàn)了汽車車門安裝的自動調節(jié),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手動位移的諸多問題,比如精度低、需要來回多次操作、不安全等;而且本技術使用多種規(guī)格的汽車車門,為汽車裝配工業(yè)自動化提供基礎。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一的汽車鉸鏈裝配框架結構示意圖;其中,1、上框架;2、下框架;3、限位器;4、彈性材料;5、擋板;6、U型桿;7、第一邊;8、第二邊;9、第三邊;10、吊環(huán);11、斜邊;12、短桿;13、一號邊;14、二號邊;15、三號邊;16、角板;17、左連接板;18、右連接板;19、轉動器;20、按鈕盒;21、輔助板;22、連接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附圖1:一種汽車鉸鏈裝配框架,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限位器3、彈性材料4、擋板5、U型桿6;所述上框架傾斜設置,下框架豎直設置;所述上框架與下框架都為三邊方形結構;所述上框架由第一邊7以及分別與第一邊垂直的第二邊8、第三邊9組成;所述上框架上,第一邊裝有吊環(huán)10,第一邊和第二邊支架裝有斜邊11,第三邊與斜邊之間裝有短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鉸鏈裝配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擋板、U型桿、限位器;所述上框架傾斜設置,下框架豎直設置;所述上框架與下框架都為三邊方形結構;所述上框架由第一邊以及分別與第一邊垂直的第二邊、第三邊組成;所述上框架上,第一邊裝有吊環(huán),第一邊和第二邊支架裝有斜邊,第三邊與斜邊之間裝有短桿;所述擋板與短桿、斜邊分別連接;所述下框架包括一號邊以及分別與一號邊垂直的二號邊、三號邊;一號邊與三號邊之間通過角板連接;所述上框架的第三邊與下框架的三號邊通過左連接板連接,上框架的第二邊與下框架的二號邊通過右連接板連接;所述U型桿一端位于上框架的第二邊上,另一端位于下框架的二號邊上;所述U型桿與擋板分別位于上框架兩側;所述U型桿裝有轉動器,轉動器接有按鈕盒;所述限位器安裝在下框架二號邊上;所述限位器端部設有彈性材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鉸鏈裝配框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擋板、U型桿、限位器;所述上框架傾斜設置,下框架豎直設置;所述上框架與下框架都為三邊方形結構;所述上框架由第一邊以及分別與第一邊垂直的第二邊、第三邊組成;所述上框架上,第一邊裝有吊環(huán),第一邊和第二邊支架裝有斜邊,第三邊與斜邊之間裝有短桿;所述擋板與短桿、斜邊分別連接;所述下框架包括一號邊以及分別與一號邊垂直的二號邊、三號邊;一號邊與三號邊之間通過角板連接;所述上框架的第三邊與下框架的三號邊通過左連接板連接,上框架的第二邊與下框架的二號邊通過右連接板連接;所述U型桿一端位于上框架的第二邊上,另一端位于下框架的二號邊上;所述U型桿與擋板分別位于上框架兩側;所述U型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曾華,陳健,楊祖明,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明輝焊接器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