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包括鋼橋面板及鋪設在鋼橋面板上的結構層,所述鋼橋面板的四周均設置有連接螺栓孔。該裝配式橋面板不僅便于實現工廠化預制,以在良好的制造條件下獲得高質量的橋面板;同時,本橋面板具有理想的互換性,這樣,不僅可加快道路通行恢復速度,同時,便于在理想的維修條件下對被破壞的橋面板進行修復,以提高物資利用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裝配式橋面板
本專利技術涉及橋梁工程
,特別是涉及一種裝配式橋面板。
技術介紹
鑒于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局部剛度不足,疲勞問題突出,鋪裝層易損壞等缺點,正交異性鋼-混凝土組合橋面板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在眾多組合橋面板中,正交異性鋼-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板因其自重較輕,混凝土抗拉、壓性能高等優點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正交異性鋼-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板是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上鋪設超高性能混凝土層,二者之間通過剪力連接件連接,達到共同受力的效果,以降低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的應力狀態,同時提高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的局部剛度,改善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的疲勞問題。通過鋪設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板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疲勞性能,但仍然存在開裂風險。正交異性鋼-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板疲勞開裂后,嚴重影響組合橋面板的受力性能,為了保證結構的使用性能和運營質量必須進行局部加固,現有技術中,以上局部加固需通過現場施工完成,但現場加固工作條件要求高、實施較為困難、費用高昂且難以取得較好的加固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提出的現有技術中的正交異性鋼-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板疲勞開裂后,對其進行加固處理時存在的處理難度大、處理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裝配式橋面板,該裝配式橋面板不僅便于實現工廠化預制,以在良好的制造條件下獲得高質量的橋面板;同時,本橋面板具有理想的互換性,這樣,不僅可加快道路通行恢復速度,同時,便于在理想的維修條件下對被破壞的橋面板進行修復,以提高物資利用率。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裝配式橋面板通過以下技術要點來解決問題: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包括鋼橋面板及鋪設在鋼橋面板上的結構層,所述鋼橋面板的四周均設置有連接螺栓孔。現有技術中,正交異性鋼-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板的施工方法均為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施工完成后現場澆筑超高性能混凝土,現場澆筑的最大缺點為混凝土澆筑質量難以控制,而各種類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對于施工質量有著嚴格要求,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及耐久性能均建立在施工質量達到標準的前提下。同時,超高性能混凝土對于養護條件要求苛刻,一般情況下都需要高溫蒸汽養護,需要專門的養護設備,現場蒸汽養護不但質量難以保證而且費時費力,導致施工周期延長,施工成本上升,一旦施工質量不達標準,其性能下降非常嚴重,同時,較長的施工周期可能導致交通中斷,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當前正交異性鋼-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板結構形式及施工方法還面臨著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的問題:其受力性能自橋梁建成起便處于下降階段,橋梁局部出現難以修復的損壞時,只能中斷交通,拆除重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及惡劣的社會影響。以上方案中,所述裝配式橋面板作為橋梁的上部結構,橋梁的下部結構可采用傳統鋼梁等構件,所述結構層可采用各種類型水泥基材料,通過將鋼橋面板設置為四周均有連接螺栓孔,這樣,在橋梁建設過程中,可通過以上連接螺栓孔,實現相鄰的裝配式橋面板的剛性連接,這樣,在實現橋梁的易損部位與組合梁分離隔開的情況下,由于裝配式橋面板之間的連接,單個裝配式橋面板在橋梁上具有良好的位置穩定性;同時,以上相互之間具有約束的橋梁上部結構,在與橋梁下部結構連接時,單個裝配式橋面板與下部結構的連接強度不需要過大,通過所有相連的裝配式橋面板與橋梁下部結構連接強度的綜合,亦能實現橋梁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之間的可靠連接。同時,以上方案中,構成橋梁上部結構的裝配式橋面板由于可以獨立為個體,這樣,以上個體可在工廠中制造,以在工廠良好的制造條件下獲得高質量的橋面板;由于所述個體與橋梁的上部結構之間為可拆卸連接形式,使得本橋面板具有理想的互換性,這樣,在橋梁路面局部受損時,可采用成型的橋面板個體對受損部分進行替換,這樣,不僅可加快道路通行恢復速度,同時,更換下來的受損個體可通過運回至工廠,在理想的維修條件下對被破壞的橋面板進行修復,以提高物資利用率。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作為鋼橋面板的具體實現方式,所述鋼橋面板包括頂板、縱肋及橫肋,所述縱肋有多條,縱肋之間相互平行,縱肋的上部均與頂板固定連接;所述橫肋與縱肋相互垂直,橫肋與各縱肋均固定連接,橫肋的下端位置低于縱肋的下端位置;所述結構層鋪設于頂板的上方;所述頂板的四周、縱肋的兩端、橫肋的兩端均設置有連接螺栓孔。本方案中,橫肋的下端作為鋼橋面板與橋梁下部結構連接的連接部位,以上將頂板的四周、縱肋的兩端、橫肋的兩端均設置有連接螺栓孔的方案,可實現相鄰橋面板頂板與頂板之間的連接、縱肋與縱肋之間的連接、橫肋與橫肋之間的連接,這樣,可有效提高相鄰橋面板之間連接的可靠性。為便于本裝配式橋面板與橋梁下部結構之間的連接,所述橫肋底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均設置有固定螺栓孔。以上固定螺栓孔用于穿設高強度連接螺栓,實現橋梁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之間形成可拆卸連接關系。由于要實現相鄰裝配式橋面板之間的高強度連接,可采用相鄰裝配式橋面板的相鄰部分均剛性連接,而為了保證頂板橫向和縱向邊緣均具有理想的剛度,優選設置為縱肋的端部邊緣與頂板的邊緣齊平、在頂板邊緣預留連接螺栓孔時,盡可能使得處于最外側的縱肋靠近頂板的邊緣,同時使得具有足夠的操作空間以在連接螺栓孔中穿設連接螺栓。在滿足上述情況的情況下,為便于向頂板邊緣的連接螺栓孔中穿入連接螺栓,設置為:所述縱肋包括第一縱肋及第二縱肋,所述第一縱肋的橫截面呈U形,所述第二縱肋的橫截面呈片狀;沿著橫肋的長度方向,第一個縱肋及最后一個縱肋均為第二縱肋,所述第一縱肋位于第二縱肋之間。以上橫截面呈U形的第一縱肋即為U型肋,以上第一縱肋的結構特點可使得其在重量較輕的情況下,具有理想的剛度;由于頂板下側的縱肋平行排列成一排,以上第二縱肋即為以上一排中起點處和終點處的縱肋,以上第二縱肋的結構特點使得其向頂板的投影所占面積小,這樣,以上第二縱肋的結構特點可使得其在發揮強化頂板縱向方向剛度的情況下,不影響裝配式橋面板橫向上的連接或對橫向上穿設連接螺栓時影響較小。由于需要在第一縱肋的端部設置連接螺栓孔,為方便穿設螺栓,所述第一縱肋的兩端均設置有手孔。這樣,在以上手孔位于第一縱肋的底面時,可將連接螺栓孔設置在第一縱肋的側面、在以上手孔位于第一縱肋的任意一側時,可將連接螺栓孔設置在第一縱肋的另一側和底部。所述橫肋上設置有第一縱肋槽及第二縱肋槽,所述第一縱肋槽的外形與第一縱肋的橫截面形狀相匹配,且第一縱肋槽的數量與第一縱肋的數量相等,各第一縱肋槽中均內嵌有一根第一縱肋,所述第一縱肋與橫肋之間通過焊縫連接;所述第二縱肋槽的外形與第二縱肋的橫截面形狀相匹配,且第二縱肋槽的數量與第二縱肋的數量相等,各第二縱肋槽中均內嵌有一根第二縱肋,所述第二縱肋與橫肋之間通過焊縫連接。具體的,以上方案中,所述截面形狀相匹配可設置為一致、第一縱肋槽的尺寸比第一縱肋的橫截面尺寸略大、第二縱肋槽的尺寸比第二縱肋的截面積尺寸略大,這樣,便于將對應縱肋嵌入到對應縱肋槽中后,得到較長的連接焊縫,這樣,不僅利于縱肋在橫肋上的定位,同時利于縱肋與橫肋焊接連接的可靠性。所述鋼橋面板上還固定有剪力釘,所述剪力釘嵌入結構層中。以上剪力釘作為鋼橋面板與結構層之間傳遞剪力的部件,以在結構層收到輪胎摩擦力時,保證結構層與鋼橋面板連接的可靠性。優選的,為便于鋼橋面板的連接,設置為:各裝配式橋面板中,結構層的邊緣位于鋼橋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包括鋼橋面板及鋪設在鋼橋面板上的結構層(1),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橋面板的四周均設置有連接螺栓孔(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包括鋼橋面板及鋪設在鋼橋面板上的結構層(1),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橋面板的四周均設置有連接螺栓孔(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橋面板包括頂板(2)、縱肋及橫肋(4),所述縱肋有多條,縱肋之間相互平行,縱肋的上部均與頂板(2)固定連接;所述橫肋(4)與縱肋相互垂直,橫肋(4)與各縱肋均固定連接,橫肋(4)的下端位置低于縱肋的下端位置;所述結構層(1)鋪設于頂板(2)的上方;所述頂板(2)的四周、縱肋的兩端、橫肋(4)的兩端均設置有連接螺栓孔(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肋(4)底部的兩側均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均設置有固定螺栓孔(43)。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縱肋包括第一縱肋(6)及第二縱肋(7),所述第一縱肋(6)的橫截面呈U形,所述第二縱肋(7)的橫截面呈片狀;沿著橫肋(4)的長度方向,第一個縱肋及最后一個縱肋均為第二縱肋(7),所述第一縱肋(6)位于第二縱肋(7)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縱肋(6)的兩端均設置有手孔(61)。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裝配式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肋(4)上設置有第一縱肋槽(41)及第二縱肋槽(42),所述第一縱肋槽(41)的外形與第一縱肋(6)的橫截面形狀相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清華,賈東林,劉益銘,程震宇,劉欣益,崔闖,李俊,羅鵬軍,黃云,卜一之,韓少輝,
申請(專利權)人:西南交通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