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包括雨水收集管、排水主干管、以及帶籠筋的井蓋、井口環、井座和井底;井底和井座的橫截面為方形,在井底兩側的頂部設有至少一個上弧形對接槽,井座兩側的底部設有下弧形對接槽,排水主干管一端卡在上、下弧形對接槽圍成的排水通孔中;在井座側壁上設有雨水通孔,雨水通孔高于排水通孔;井口環上半部的橫斷面呈圓形,下半部的橫斷面呈方形。它是利用預先澆筑帶籠筋的混凝土沉砂井,連同排水主干管、雨水收集管一起裝配,不需在現場大量濕作業,實現管道裝配化施工,加快施工進度;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取代了粘土磚砂漿結構,強度高、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養護成本低,節約表土資源,隔絕對地下水的污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構件,尤其是指一種在排水管道線路中,將排水管中的砂石、淤泥、垃圾等物在此沉淀,方便清理,保持管道暢通無阻的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
技術介紹
沉砂井是地下管道中重要的構筑物,對城市功能的發揮、環境的保護以及人們的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地下管道沉砂井的用材及施工工藝還比較落后,主要采用在現場用粘土磚砌筑而成,存在較多的問題首先,粘土磚強度低、耐久性差,易滲漏,對地下土層和水質造成影響,維護成本也高;其次,需要工人現場砌筑,機械化水平低,現場作業時間長、濕作業工作量大,養護時間長,不利于道路縮短施工工期、快速放行的要求,甚至影響周圍的環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再者,燒制粘土磚,大量毀壞農田,造成表土資源 大量流失。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施工便捷、耐用、節約表土資源、無污染的新型沉砂井來彌補磚砲式沉砂井的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施工便捷、耐用、節約表土資源、無污染的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下述技術方案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管、排水主干管、以及由上往下依次對接起來的圓形井蓋、中空井口環、中空井座和底部帶沉砂槽的井底;所述的井底和井座的橫截面均為方形,在所述井底兩側的頂部設有至少一個上弧形對接槽,所述井座兩側的底部設有與該上弧形對接槽對應的下弧形對接槽,所述的排水主干管一端剛好卡在對應的那對上、下弧形對接槽所圍成的排水通孔中;在背離該下弧形對接槽的井座的側壁上設有用來套接雨水收集管的雨水通孔,所述的雨水通孔高于排水通孔;所述井口環上半部的橫斷面呈圓形,下半部的橫斷面呈方形;所述的井底、井座、井口環和井蓋是帶籠筋的混凝土結構。在對上述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井座為錐形結構,所述的井底為倒錐形結構。在對上述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排水主干管的直徑為 200-2000 mm。在對上述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的改進方案中,在所述的井底、井座和井口環上均設有吊裝孔。在對上述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排水主干管為平口管,其兩端的開口為平口。在對上述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的改進方案中,所述的排水主干管為承插管,其一邊端為平口,另一端呈喇叭狀開口 ;在所述的井底和井座端口處的排水通孔有兩個,并分別與一排水主干管的平口和另一排水主干管的喇叭口相卡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是利用預先澆筑的帶籠筋的混凝土結構的井底、井座、井口環和井蓋,在使用時直接將這些部件搬運到工地上,連同排水主干管、雨水收集管一起裝配,從而形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方形沉砂井,不需要在現場大量濕作業,實現管道裝配化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取代了以往的粘土磚砂漿結構,強度高、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養護成本低,還節約了表土資源;另外,各部件用混凝土澆筑,接口處一并用混凝土密封,隔絕污水對地下水的污染。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 A— A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 B-B的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二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為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如圖1、3、4、6所述,包括雨水收集管60、排水主干管50、以及由上往下依次對接起來的圓形井蓋40、中空井口環30、中空井座20和底部帶沉砂槽11的井底10 ;所述的井底10和井座20的橫截面均為方形,在所述井底10兩側的頂部設有至少一個上弧形對接槽81,在所述井座20兩側的底部設有與該上弧形對接槽81對應的下弧形對接槽82,所述的排水主干管50 —端剛好卡在對應的那對上、下弧形對接槽81、82所圍成的排水通孔80中;在背離該下弧形對接槽82的井座20的側壁上設有用來套接雨水收集管60的雨水通孔21,所述的雨水通孔21高于排水通孔80;通常情況下,檢查井蓋一般為圓形,所述井口環30上半部的橫斷面呈圓形,下半部的橫斷面呈方形,這樣通過上圓下方的井口環30的過渡來將圓形井蓋40和方形井座20連接起來;所述的井底10、井座20、井口環30和井蓋40是帶籠筋70的混凝土結構。本技術的井蓋40、井口環30、井座20、井底10在工廠通過模板和設備直接制造,先在模板中按制造要求分別放入籠筋70,然后在模板中注入攪拌成的砼料(由砂、石、水泥、礦粉、減水劑和水通過一定的比例攪拌而成,即混凝土),分別將井底10澆筑成型,將井座20、井口環30和井蓋40 —體澆筑成型。在工地安裝使用時,先將排水主干管50的一端水平放置在井底10的上弧形對接槽81中,然后吊裝起井座20來蓋在井底10上,使排水主干管卡夾在排水通孔80內,將雨水收集管60的一端插入到雨水通孔21內,再用水泥密封好排水通孔80和雨水通孔21的外圍,最后蓋上井蓋40,即完成了方形沉砂井的安裝。本技術在使用時,從外面收集到的雨水經雨水收集管60中流入到井底10,雨水中攜帶的砂石、淤泥和垃圾等物在井底10沉淀,經沉淀處理的雨水通過排水主干管50排走。在井底10沉淀下來的砂石、淤泥、垃圾等物需要每隔一段時間由相關人員進行集中處理,保證排水管道的暢通。由上可以看出,本技術是利用預先澆筑的帶籠筋的混凝土結構的井底、井座、井口環和井蓋,在使用時直接將這些部件搬運到工地上,連同排水主干管、雨水收集管一起裝配,從而形成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方形沉砂井,不需要在現場大量濕作業,實現管道裝配化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取代了以往的粘土磚砂漿結構,強度高、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長,養護成本低,而且還節約了表土資源;另外,各部件用混凝土澆筑,接口處一并用混凝土密封,隔絕污水對地下水的污染。為了使排水主干管50與井座20、井底10之間,以及雨水收集管60與井座20之間連接得更加穩固,在實施例一、二中,如圖2、5所示,所述的井座20為錐形結構,所述的井底10為倒錐形結構,使整個井體的受力更加均勻,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排水主干管50和雨水收集管60起到支承作用。在實施例一、二中,所述的排水主干管50的直徑為200——2000mm,能夠適用于大部分的排水管道。為了方便預制的混凝土井體運輸和安裝的方便,在實施例一、二中,如圖1、4所示,在所述的井底10、井座20和井口環30上均設有吊裝孔90,可將繩索穿過吊裝孔90固定好部件進行吊裝搬運。通常情況下,由于連接方式的不同,排水主干管也不盡相同,在本技術中,排·水主干管50可以是任意一種圓形管材,如圖1、2、3所示的實施例一中,所述的排水主干管50為平口管,其兩端的開口為平口 ;如圖4、5、6所述的實施例二中,所述的排水主干管50為承插管,其一邊端為平口,另一端呈喇叭狀開口 ;在所述的井底10和井座20端口處的排水通孔80有兩個,并分別與一排水主干管50的平口和另一排水主干管50的喇叭口相卡接。盡管參照上面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方形沉砂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管、排水主干管、以及由上往下依次對接起來的圓形井蓋、中空井口環、中空井座和底部帶沉砂槽的井底;所述的井底和井座的橫截面均為方形,在所述井底兩側的頂部設有至少一個上弧形對接槽,在所述井座兩側的底部設有與該上弧形對接槽對應的下弧形對接槽,所述的排水主干管一端剛好卡在對應的那對上、下弧形對接槽所圍成的排水通孔中;在背離該下弧形對接槽的井座的側壁上設有用來套接雨水收集管的雨水通孔,所述的雨水通孔高于排水通孔;所述井口環上半部的橫斷面呈圓形,下半部的橫斷面呈方形;所述的井底、井座、井口環和井蓋是帶籠筋的混凝土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曉飛,劉琰,吳文澤,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建華管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