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它包括豎向布置的型鋼混凝土柱和橫向布置的工型鋼梁,所述型鋼混凝土柱包括其內設置的帶型鋼翼緣的型鋼,所述工型鋼梁包括上下水平分布的兩個鋼梁翼緣,所述鋼梁翼緣的一端與所述型鋼翼緣剛性連接,所述鋼梁翼緣與型鋼翼緣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寬外窄的等腰梯形。本發明專利技術這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有效解決了梁柱節點區域柱筋貫通困難、混凝土澆搗不密實等質量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它包括豎向布置的型鋼混凝土柱和橫向布置的工型鋼梁,所述型鋼混凝土柱包括其內設置的帶型鋼翼緣的型鋼,所述工型鋼梁包括上下水平分布的兩個鋼梁翼緣,所述鋼梁翼緣的一端與所述型鋼翼緣剛性連接,所述鋼梁翼緣與型鋼翼緣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寬外窄的等腰梯形。本專利技術這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有效解決了梁柱節點區域柱筋貫通困難、混凝土澆搗不密實等質量問題。【專利說明】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
技術介紹
型鋼混凝土框架是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見的結構,其一般包括豎向布置的型鋼混凝土柱和橫向布置的工型鋼梁,其中型鋼混凝土柱具有設置在其內部的型鋼、柱筋等部件,且所述型鋼具有豎向分布的型鋼翼緣,工型鋼梁具有上下水平分布的兩個鋼梁翼緣,鋼梁翼緣的端部與型鋼翼緣剛性固定連接(一般采用焊接固定的連接方式),從而使型鋼混凝土柱和工型鋼梁固定連接在一起。在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中,當工型鋼梁承受的荷載較大且工型鋼梁高度受到限制時,為滿足工型鋼梁受彎承載力要求,常采用寬翼緣(即鋼梁翼緣的寬度非常大)的工字型鋼梁。由于工型鋼梁和型鋼混凝土柱的連接方式需采用剛性連接,從焊接等強角度考慮,型鋼混凝土柱內的型鋼翼緣需與鋼梁翼緣同寬,即型鋼翼緣的寬度也必須設置的非常大,也為寬翼緣。但是如此設置會帶來以下質量問題:工型鋼梁和型鋼混凝土柱連接部位的梁柱節點區域柱筋貫通困難,混凝土澆搗不密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質量可靠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包括豎向布置的型鋼混凝土柱和橫向布置的工型鋼梁,所述型鋼混凝土柱包括其內設置的帶型鋼翼緣的型鋼,所述工型鋼梁包括上下水平分布的兩個鋼梁翼緣,所述鋼梁翼緣的一端與所述型鋼翼緣剛性連接,所述鋼梁翼緣與型鋼翼緣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寬外窄的等腰梯形。作為優選,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為80.5°。作為優選,在所述的兩個鋼梁翼緣中,位于上方的那個鋼梁翼緣與所述型鋼翼緣的連接端的上部固定貼設有加強板。作為優選,所述加強板為鋼板。作為優選,所述加強板為矩形鋼板。作為優選,所述鋼梁翼緣端部與所述型鋼翼緣之間的剛性連接方式為焊接連接。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本專利技術將鋼梁翼緣與型鋼翼緣的連接端形狀設置成內寬外窄的等腰梯形,從而使得鋼梁翼緣與型鋼翼緣連接部位的寬度得到削減,進而可以減小型鋼翼緣的寬度設置,有效解決梁柱節點區域柱筋貫通困難、混凝土澆搗不密實等質量問題。【專利附圖】【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在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在主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型鋼混凝土柱,2-工型鋼梁,3-加強板,101-型鋼翼緣,102-柱筋,201-鋼梁翼緣,202-豎向連接板。【具體實施方式】圖1和圖2出示了本專利技術這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它包括豎向布置的型鋼混凝土柱I和橫向布置的工型鋼梁2。所述型鋼混凝土柱I包括其內設置的型鋼(圖中未標注)和柱筋102等部件,其中型鋼帶型鋼翼緣101。所述工型鋼梁2包括上下水平分布的兩個鋼梁翼緣201以及連在這兩個鋼梁翼緣之間的豎向連接板202,且所述鋼梁翼緣201的一端與所述型鋼翼緣101剛性連接。本實施例的關鍵改進在于:所述鋼梁翼緣201與型鋼翼緣101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寬外窄的等腰梯形。這里所說的“內”和“外”,是指:靠近鋼梁翼緣201中部為“內”,遠離鋼梁翼緣201中部為“外”。采用上述結構后,可使得鋼梁翼緣201與型鋼翼緣101連接部位的寬度得到削減,從而減小了型鋼翼緣101的寬度設置,進而有效解決梁柱節點區域柱筋貫通困難、混凝土澆搗不密實等質量問題,確保安全。需要說明的是,專利技術人經過精心研究和大量實驗發現,將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設置為80.5°時,也即:所述等腰梯形的底邊和頂邊長度之差與所述等腰梯形的高的比值為I:3時,即既能有效解決梁柱節點區域柱筋貫通困難、混凝土澆搗不密實等質量問題,又能保證鋼梁翼緣201與型鋼翼緣101之間的連接強度。因為本例對鋼梁翼緣201連接端的寬度進行了削減處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鋼梁翼緣201連接端的受彎承載能力,為了彌補這一缺點,本例還進行了如下處理:在所述的兩個鋼梁翼緣201中,位于上方的那個鋼梁翼緣201與所述型鋼翼緣101的連接端的上部固定貼設有加強板3,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強板3為矩形鋼板。所述鋼梁翼緣201端部與所述型鋼翼緣101之間剛性連接的具體方式有多種,本實施例采用焊接連接。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人們能夠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專利技術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包括豎向布置的型鋼混凝土柱(I)和橫向布置的工型鋼梁(2),所述型鋼混凝土柱(I)包括其內設置的帶型鋼翼緣(101)的型鋼,所述工型鋼梁(2)包括上下水平分布的兩個鋼梁翼緣(201),所述鋼梁翼緣(201)的一端與所述型鋼翼緣(101)剛性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梁翼緣(201)與型鋼翼緣(101)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寬外窄的等腰梯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的底角為80.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兩個鋼梁翼緣(201)中,位于上方的那個鋼梁翼緣(201)與所述型鋼翼緣(101)的連接端的上部固定貼設有加強板(3)。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3)為鋼板。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3)為矩形鋼板。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梁翼緣(201)端部與所述型鋼翼緣(101)之間的剛性連接方式為焊接連接。【文檔編號】E04B1/19GK103882993SQ201410065265【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6日 【專利技術者】張敏, 胡恒 申請人:蘇州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科技學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型鋼混凝土框架結構,包括豎向布置的型鋼混凝土柱(1)和橫向布置的工型鋼梁(2),所述型鋼混凝土柱(1)包括其內設置的帶型鋼翼緣(101)的型鋼,所述工型鋼梁(2)包括上下水平分布的兩個鋼梁翼緣(201),所述鋼梁翼緣(201)的一端與所述型鋼翼緣(101)剛性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梁翼緣(201)與型鋼翼緣(101)的連接端的形狀為內寬外窄的等腰梯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敏,胡恒,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蘇州科技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