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10043535 閱讀: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4:37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屬于防震減災技術領域;嵌合式杯形基礎的初始剛度與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剛度基本相當,在層間位移角較小的情況下,預應力鋼筋仍保持彈性,耗能鋼筋則進入塑性狀態以耗散能量,地震作用后嵌合式杯形基礎可以回復到其初始位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是對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建筑基礎的顛覆,基本解決了混凝土結構的不易裝配、延性差的難題;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基礎相比,它具有安全性能高,環境污染小,安全事故少和工程造價低等諸多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屬于防震減災

    技術介紹
    地震中建筑結構的倒塌是威脅人民生命安全和造成財產損失最主要的原因。汶川及雅安地震表明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不佳,基礎薄弱,目前我國混凝土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形式,尤其是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預應力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梁的撓度,增加梁的跨度,也可以起到震后自復位的效果。發揮預應力技術優勢,將其應用到混凝土框架基礎上,會提高杯形基礎的抗震性能及自復位能力,而混凝土框架基礎設計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倘若混凝土構件未破壞而基礎已經失效,就達不到結構抗震設計的初衷,更不能滿足“強基礎”的設計理念。近年來,基于性能設計的混凝土抗震研究和設計越來越多地著眼于提升混凝土結構震后性能,以保證我國主要結構形式—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以期通過對結構的巧妙設計,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損失。與上部結構和基礎相比,上部結構與基礎連接處的抗震性能更加重要。但是,在地震中連接處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延性與良好的抗震性能,而過早地出現了離縫、裂紋等現象。在地震過后,即便結構不發生倒塌,也會因為發生了過大的不可恢復的塑性殘余變形,而最終仍然需要被拆除、重建。目前,混凝土上部結構與基礎的連接已成為混凝土結構領域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種屬于防震減災
    的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其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結構抗震性能,減少震后修復難度與維護費用。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杯形基礎基本構成包括框架柱、杯形基礎、預應力鋼筋、耗能鋼筋等構件。具體構造是在施工過程中,杯形基礎與框架柱均為預制構件,框架柱在車間施工時已經貫穿了耗能鋼筋,將耗能鋼筋穿過杯形基礎的預留孔洞,并施加預應力,利用永久錨具固定于杯形基礎的底部,再用高性能預應力鋼筋穿過框架柱與杯形基礎的預留孔洞,此預應力鋼筋使框架柱與基礎的連接更加緊密。框架柱底部有突出的錐形端頭,杯形基礎在相應位置設有錐形槽,這樣的嵌合式接頭可以確保框架柱與杯形基礎連接緊密,提供較大的抵抗剪力。耗能鋼筋為此連接形式的主要耗能構件,使其具有更好的滯回性能,延性系數大為提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嵌合式杯形基礎的初始剛度與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剛度基本相當,在層間位移角較小的情況下,預應力鋼筋仍保持彈性,耗能鋼筋則進入塑性狀態以耗散能量,地震作用后嵌合式杯形基礎可以回復到其初始位置。預應力的施加使混凝土框架結構能夠得到較高的安全系數。該框架結構體系的主要優點:擁有自定心的能力,從而大大減小了震后殘余變形;初始剛度較大與現澆混凝土結構剛度相似;地震作用下預應力鋼筋保持彈性,非彈性變形集中在耗能鋼筋,并通過耗能鋼筋的非彈性變形來耗散能量;大大降低了震后修復難度及成本。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中,所采用的杯形基礎、框架柱都是預制構件,可以在工廠加工,施工現場進行組裝,這樣的施工方法可以解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基礎不易裝配的難題。2、所述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完全采用預制構件進行現場組裝,取消了施工現場澆筑混凝土的傳統方式,有效地保證了施工質量,完全避免了混凝土澆筑造成的環境污染,實現現場施工的“無水、無火、無塵”的三無標準,減少了火災等危害事故的發生。本專利技術在構件拆除時,可以高效地回收利用,減少了建筑垃圾,真正的實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是一種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的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3、所述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采用預應力自復位基礎形式,實現了震后節點的自復位,大大減少了震后修復成本;提高基礎與上部結構連接處的抗震性能,從而提高框架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4、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是對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建筑基礎的顛覆,基本解決了混凝土結構的不易裝配、延性差的難題;與傳統的混凝土結構基礎相比,它具有安全性能高,環境污染小,安全事故少和工程造價低等諸多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自復位柱腳位置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自復位基礎與框架柱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自復位基礎與框架柱的拆分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杯形基礎平面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杯形基礎側立面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框架柱剖面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的框架結構體系立體裝配圖。圖中:1、耗能鋼筋,2、預應力鋼筋,3、永久錨具,4、杯形基礎,5、框架柱,6、細石混凝土,7、錐形端頭,8、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9、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10、錐形槽,11、框架柱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7所示,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該框架結構體系包括下層框架基礎、上層混凝土結構;下層框架基礎由框架組構成;每組框架組包括杯形基礎4、框架柱5;所述杯形基礎4為臺形錐體結構,杯形基礎4的臺形錐體平臺設有與框架柱5柱形面裝配的凹槽臺階,凹槽臺階中間設有錐形槽10,凹槽臺階平面的錐形槽10兩端并排設有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凹槽臺階平面的錐形槽10中間層設有并排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所述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與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為平行結構。框架柱5為柱形錐頭結構,框架柱5一端為錐形端頭7,且可以與杯形基礎4的錐形槽10相配合,另一端為柱形截面;框架柱5中間設有框架柱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11與杯形基礎4的并排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對齊;框架柱5內布置有與杯形基礎4內的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配合的耗能鋼筋1;預應力鋼筋2通過框架柱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11、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將杯形基礎4與框架柱5連接;耗能鋼筋1與預應力鋼筋2通過永久錨具3固定;所述細石混凝土6填充于框架柱5的柱形面與杯形基礎4凹槽面接觸處。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杯形基礎中,框架柱5在預制時已經貫穿了耗能鋼筋1,在框架柱5與杯形基礎4組裝時,耗能鋼筋1穿過杯形基礎的耗能鋼筋預留孔洞8,利用永久錨具3將耗能鋼筋1錨固于杯形基礎4的底部。所述的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杯形基礎中,杯形基礎4位置在柱與地基相連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該框架結構體系包括下層框架基礎、上層混凝土結構;下層框架基礎由框架組構成;每組框架組包括杯形基礎(4)、框架柱(5);所述杯形基礎(4)為臺形錐體結構,杯形基礎(4)的臺形錐體平臺設有與框架柱(5)柱形面裝配的凹槽臺階,凹槽臺階中間設有錐形槽(10),凹槽臺階平面的錐形槽(10)兩端并排設有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凹槽臺階平面的錐形槽(10)中間層設有并排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所述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與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為平行結構;框架柱(5)為柱形錐頭結構,框架柱(5)一端為錐形端頭(7),且可以與杯形基礎(4)的錐形槽(10)相配合,另一端為柱形截面;框架柱(5)中間設有框架柱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11)與杯形基礎(4)的并排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對齊;框架柱(5)內布置有與杯形基礎(4)內的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配合的耗能鋼筋(1);預應力鋼筋(2)通過框架柱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11)、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將杯形基礎(4)與框架柱(5)連接;耗能鋼筋(1)與預應力鋼筋(2)通過永久錨具(3)固定;所述細石混凝土(6)填充于框架柱(5)的柱形面與杯形基礎(4)凹槽面接觸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震后自復位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其特征在于:該框架
    結構體系包括下層框架基礎、上層混凝土結構;下層框架基礎由框架組
    構成;每組框架組包括杯形基礎(4)、框架柱(5);所述杯形基礎(4)
    為臺形錐體結構,杯形基礎(4)的臺形錐體平臺設有與框架柱(5)柱
    形面裝配的凹槽臺階,凹槽臺階中間設有錐形槽(10),凹槽臺階平面的
    錐形槽(10)兩端并排設有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凹槽臺階
    平面的錐形槽(10)中間層設有并排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
    所述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與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
    為平行結構;
    框架柱(5)為柱形錐頭結構,框架柱(5)一端為錐形端頭(7),
    且可以與杯形基礎(4)的錐形槽(10)相配合,另一端為柱形截面;框
    架柱(5)中間設有框架柱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11)與杯形基礎(4)
    的并排杯形基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對齊;框架柱(5)內布置有
    與杯形基礎(4)內的杯形基礎預留耗能鋼筋孔洞(8)配合的耗能鋼筋
    (1);預應力鋼筋(2)通過框架柱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11)、杯形基
    礎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將杯形基礎(4)與框架柱(5)連接;耗能
    鋼筋(1)與預應力鋼筋(2)通過永久錨具(3)固定;所述細石混凝土
    (6)填充于框架柱(5)的柱形面與杯形基礎(4)凹槽面接觸處。
    2.依權利要求1所述下層框架基礎的連接過程,其特征在于:
    S1在工廠或施工現場預制杯形基礎耗能鋼筋孔洞(8)和預留預應
    力鋼筋孔洞(9);
    S2完成杯形基礎耗能鋼筋孔洞(8)和預留預應力鋼筋孔洞(9)的
    預制工作后,在施工現...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嬌嬌王威蘇經宇馬東輝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在线 |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国产爆乳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 欧日韩国产无码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 97碰碰碰人妻视频无码|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福利无码一区在线|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