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易清灰的LED吸頂燈,包括電源模塊、吸頂燈底座和鋁基板模塊,所述吸頂燈底座的下側中心位置設有電源模塊,鋁基板模塊上均勻分布有LED燈珠,電源模塊通過卡扣式插口與鋁基板模塊固定在一起,鋁基板模塊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上均勻導通設有三個螺栓孔,螺栓孔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的下側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側設有一號磁鐵,吸頂燈底座的下側配合設有配光罩,所述配光罩的外圈邊緣上設有二號磁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穩定,拆卸方便,易于維護和清灰,從而大大節省了維護時間和維修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照明燈
,具體是一種易清灰的LED吸頂燈。
技術介紹
LED吸頂燈是一種采用LED作為光源,安裝在房間內部,燈的外觀設計為上部較平,安裝緊靠屋頂,像吸附在屋頂上,故稱為LED吸頂燈,廣泛的用于家庭或辦公等室內照明場所。但是,市場上的產品結構不夠合理,不便于維護或者維護起來比較困難,且吸頂燈易吸附灰塵,需要經常清理,增加了工作負擔,在對吸頂燈進行清理時,燈罩取下困難,提升了清理的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清灰的LED吸頂燈,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易清灰的LED吸頂燈,包括電源模塊、吸頂燈底座和鋁基板模塊,所述吸頂燈底座的下側中心位置設有電源模塊,電源模塊的一端帶有卡扣式插口,另一端帶有電源接口,所述鋁基板模塊上均勻分布有LED燈珠,鋁基板模塊的外圈設有卡扣式端子,鋁基板模塊的內圈設有一個卡扣式電源插頭,所述鋁基板模塊通過卡扣式端子與吸頂燈底座固定在一起,所述電源模塊通過卡扣式插口與鋁基板模塊固定在一起,電源模塊通過電源接口與鋁基板模塊連接,所述鋁基板模塊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上均勻導通設有三個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的下側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側設有一號磁鐵,所述吸頂燈底座的下側配合設有配光罩,所述配光罩的外圈邊緣上設有二號磁鐵,所述二號磁鐵和一號磁鐵均通過強力膠分別粘貼于配光罩的外圈邊緣和凹槽的內側。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LED燈珠共設有內外兩圈。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式端子共設有三個。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栓孔與卡扣式端子交錯設置。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為環形結構,凹槽的深度為0.5~1cm。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配光罩的外側設有一層防塵膜。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二號磁鐵和一號磁鐵結構尺寸相同,均為環形結構,二號磁鐵和一號磁鐵為異名磁極,二號磁鐵和一號磁鐵的厚度均為0.25~0.5c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電源模塊和鋁基板模塊均為卡扣式連接,易于拆卸維修,LED燈珠共設有內外兩圈,照明效果好,將配光罩與吸頂燈底座之間通過一號磁鐵和二號磁鐵進行磁性連接,易于拆卸清洗,且連接后二號磁鐵位于凹槽的內部,可以充分避免外部灰塵進入,將螺栓孔設置于配光罩的內側,沒有螺栓裸露在外,美觀大方,通過在配光罩的外側設置一層防塵膜,可以避免浮塵吸附,減少清灰的頻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仰視示意圖。圖中:1-配光罩,2-防塵膜,3-電源模塊,31-卡扣式插口,32-電源接口,4-吸頂燈底座,5-鋁基板模塊,51-卡扣式端子,6-LED燈珠,7-螺栓孔,8-一號磁鐵,9-凹槽,10-二號磁鐵。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2,本技術實施例中,一種易清灰的LED吸頂燈,包括電源模塊3、吸頂燈底座4和鋁基板模塊5,所述吸頂燈底座4的下側中心位置設有電源模塊3,電源模塊3的一端帶有卡扣式插口31,另一端帶有電源接口32,所述鋁基板模塊5上均勻分布有LED燈珠6,LED燈珠6共設有內外兩圈,鋁基板模塊5的外圈均勻設有三個卡扣式端子51,鋁基板模塊5的內圈設有一個卡扣式電源插頭(未示出),所述鋁基板模塊5通過卡扣式端子51與吸頂燈底座4固定在一起,所述電源模塊3通過卡扣式插口31與鋁基板模塊5固定在一起,電源模塊3通過電源接口32與鋁基板模塊5連接,便于裝配,且出現故障時,通過解開卡扣式端子51就可以將電源模塊3、鋁基板模塊5從吸頂燈底座4上分離,便于維修,所述鋁基板模塊5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4上均勻導通設有三個螺栓孔7,且螺栓孔7與卡扣式端子51交錯設置,設置螺栓孔7便于對吸頂燈底座4進行固定,所述螺栓孔7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4的下側設有凹槽9,凹槽9為環形結構,凹槽9的深度為0.5~1cm,凹槽9的內側設有一號磁鐵8,所述吸頂燈底座4的下側配合設有配光罩1,配光罩1的外側設有一層防塵膜2,通過防塵膜2可以減少灰塵落在配光罩1上,降低清理頻率,所述配光罩1的外圈邊緣上設有二號磁鐵10,所述二號磁鐵10和一號磁鐵8均通過強力膠分別粘貼于配光罩1的外圈邊緣和凹槽9的內側,所述二號磁鐵10和一號磁鐵8結構尺寸相同,均為環形結構,二號磁鐵10和一號磁鐵8為異名磁極,二號磁鐵10和一號磁鐵8的厚度均為0.25~0.5cm,通過二號磁鐵10和一號磁鐵8磁性連接,可以將配光罩1固定于吸頂燈底座4上,便于拆卸清洗。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電源模塊3和鋁基板模塊5均為卡扣式連接,易于拆卸維修,LED燈珠6共設有內外兩圈,照明效果好,將配光罩1與吸頂燈底座4之間通過一號磁鐵8和二號磁鐵10進行磁性連接,易于拆卸清洗,且連接后二號磁鐵10位于凹槽9的內部,可以充分避免外部灰塵進入,將螺栓孔7設置于配光罩1的內側,沒有螺栓裸露在外,美觀大方,通過在配光罩1的外側設置一層防塵膜2,可以避免浮塵吸附,減少清灰的頻率。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易清灰的LED吸頂燈,包括電源模塊、吸頂燈底座和鋁基板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頂燈底座的下側中心位置設有電源模塊,電源模塊的一端帶有卡扣式插口,另一端帶有電源接口,所述鋁基板模塊上均勻分布有LED燈珠,鋁基板模塊的外圈設有卡扣式端子,鋁基板模塊的內圈設有一個卡扣式電源插頭,所述鋁基板模塊通過卡扣式端子與吸頂燈底座固定在一起,所述電源模塊通過卡扣式插口與鋁基板模塊固定在一起,電源模塊通過電源接口與鋁基板模塊連接,所述鋁基板模塊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上均勻導通設有三個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的下側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側設有一號磁鐵,所述吸頂燈底座的下側配合設有配光罩,所述配光罩的外圈邊緣上設有二號磁鐵,所述二號磁鐵和一號磁鐵均通過強力膠分別粘貼于配光罩的外圈邊緣和凹槽的內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易清灰的LED吸頂燈,包括電源模塊、吸頂燈底座和鋁基板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頂燈底座的下側中心位置設有電源模塊,電源模塊的一端帶有卡扣式插口,另一端帶有電源接口,所述鋁基板模塊上均勻分布有LED燈珠,鋁基板模塊的外圈設有卡扣式端子,鋁基板模塊的內圈設有一個卡扣式電源插頭,所述鋁基板模塊通過卡扣式端子與吸頂燈底座固定在一起,所述電源模塊通過卡扣式插口與鋁基板模塊固定在一起,電源模塊通過電源接口與鋁基板模塊連接,所述鋁基板模塊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上均勻導通設有三個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外圈于吸頂燈底座的下側設有凹槽,凹槽的內側設有一號磁鐵,所述吸頂燈底座的下側配合設有配光罩,所述配光罩的外圈邊緣上設有二號磁鐵,所述二號磁鐵和一號磁鐵均通過強力膠分別粘貼于配光罩的外圈邊緣和凹槽的內側。
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桂林,吳鑫林,陳曉軍,
申請(專利權)人:泉州泉港森捷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