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空氣治理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按重量組成包括氯化鋰或溴化鋰25~35份,氫氧化物的堿性調節劑0.5~2份、乳化試劑0.6~2.5份、醇類吸濕助劑0.1~1份、親油試劑0.2~1份,去離子水60~7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除霾調濕溶液,是以氯化鋰或溴化鋰為主的混合溶液,包括堿性調節劑、乳化劑、親油試劑等,形成高濃度混合溶液,高濃度鹽溶液對細菌有高效的殺滅作用;這種混合溶液與空氣逆流接觸就可以同時實現連續穩定的深度除霾、濕度控制和同步殺菌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空氣治理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近年來,我國工業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了空氣的嚴重污染,霧霾頻發,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而發展和空氣污染的矛盾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就使得解決霧霾的源頭問題在短期內很難實現。為了去對空氣進行凈化,現在市場上有各種凈化裝置,如利用靜電、噴淋等方式進行空氣凈化的裝置,這些方式雖然能夠去除空氣中的一些塵粒,但對于霧霾,其顆粒度較小,普通的裝置很難將其去除。此外,空氣濕度也是影響空氣質量的一大因素。人類對濕度感覺舒適的范圍大約是40~60%(相對濕度),而目前的空氣凈化裝置很少有對空氣濕度進行調節的。特別是在一些工業企業,其工作環境較為惡劣,為了能夠使空氣凈化,多是采用噴淋式除塵裝置,導致空氣濕度進一步增加,很容易滋生病菌,影響人體健康。如果是采用靜電式除塵裝置,又很難與濕度調節裝置結合,導致實際使用時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510476118.6,申請日:2015年8月6日,專利技術創造名稱為:一種向上噴淋式除霾水汽能收集器設計方法,該申請案公開的裝置包括高壓噴嘴、集水裝置、除水裝置及風機組成。所述向上噴淋式除霾水汽能收集器屬于利用水汽能收集器冬季制熱及凈化大氣污染領域。所述噴嘴布置在裝置底部集水裝置上方并向上噴淋溶液,溶液液滴先上升運動,而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裝置底部集水裝置內。該方案已定程度上能夠去除霧霾,但是對空氣濕度影響較大,凈化后的空氣濕度較大,影響人體舒適度。中國專利申請號:201410311387.2,申請日:2014年7月2日,專利技術創造名稱為:靜電治霾冷凍除霧凈化供熱一體機,包括由凈化供熱一體機框架維護板,靜電治霾冷凍除霧處理系統,霧霾處理設備液氣清洗系統,霧霾吸收提升供熱制冷系統組成,驅動霧霾空氣循環進入靜電場吸附除霾裝置使病毒塵埃吸附在陽極板上達到除霾目的,再經翅片冷凍除霧段實現降焓減濕處理過程,除去濕空氣中凝結水分,空氣相對濕度下降,有利于污染物質擴散,改善居住環境空氣質量,同時吸收提升霧霾濕冷熱源。該專利方案不但能夠去除霧霾,還能吸收空氣中凝結的水分子,對排出的空氣進行除濕供熱。而對于實際環境,一般冬天才啟用供熱功能,眾所周知,冬天空氣濕度相對較低,大多是干冷天氣,如果空氣通過凈化裝置后再次除濕,造成空氣過于干燥,人體皮膚會產生各種不適,不適于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1.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難以對空氣進行除霾、調節濕度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及其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的除霾調濕溶液,既能除去空氣中霧霾顆粒,又能根據需要調節空氣濕度,而且制備方法簡單,為空氣凈化領域相關技術的升級換代奠定了基礎。2.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該溶液中各組分按重量組成為:氯化鋰或溴化鋰25~35份,氫氧化物的堿性調節劑0.5~2份、乳化試劑0.6~2.5份、醇類吸濕助劑0.1~1份、親油試劑0.2~1份,去離子水60~70份。作為本專利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的氫氧化物的堿性調節劑為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作為本專利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乳化試劑主要由苯甲酸鈉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或十二烷基硫酸鈉組成。作為本專利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乳化試劑中苯甲酸鈉在溶液中的重量含量為0.1~0.5%。作為本專利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醇類吸濕助劑為丙二醇或丙三醇中的一種或兩種。作為本專利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親油試劑為環己烷或正辛醇。本專利技術所使用混合溶液以氯化鋰或溴化鋰作為基料,氯化鋰或溴化鋰溶液在高溫時與水分離,易于水分蒸發,可增加空氣濕度,并生成高濃度溶液;濃溶液在低溫環境下易于與水溶合,吸水性強,能夠吸走空氣中的水分,達到干燥空氣的作用,并產生稀溶液;因此,通過對本專利技術中除霾調濕溶液的合理使用,能夠實現夏天干燥、冬天調濕的作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的制備方法,按重量組成,在去離子水中加入氯化鋰或溴化鋰,攪拌形成鹽溶液;然后加入氫氧化物的堿性調節劑,調節溶液的PH值至9-11之間,以利于反應清除酸性的霧霾顆粒組成,加入乳化試劑,快速攪拌;加入醇類吸濕助劑和親油試劑,攪拌均勻,形成混合溶液。作為本專利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以30~35份氯化鋰與65~70份去離子水制成溶液為基料,用1~2份氫氧化鈉調整溶液的堿性,加入0.7~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0.2~0.5份苯甲酸鈉作為乳化試劑,加入丙二醇0.4~1份,正辛醇0.5~1份。本專利技術利用自制的除霾專用混合溶液與空氣在塔設備中進行逆流接觸,類似于空氣遇到了“溶液雨”,從而實現空氣中霧霾顆粒等污染物的清除,尤其是對PM2.5的清除。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方面的因素對霾顆粒的的清除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溶解作用:PM2.5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鹽、硝酸鹽、銨鹽以及有機碳化合物和元素碳等等,當含PM2.5的空氣與混合溶液接觸時,鹽類率先溶解進入溶液中,碳類有機化合物可以高效地溶解于正辛醇乳液粒子中,尤其是對有致癌作用的多環芳烴的溶解。其次是流體阻力效應:根據顆粒在流體中的沉降速度公式可知,流體的密度越大,粘度越大,都使得顆粒的運動阻力增大。該混合溶液是一種高濃度鹽溶液,其密度和粘度都明顯比純水大很多,這就使得霾顆粒穿過塔中的運動阻力比較大,其動能損耗較多,這就使得大部分霾顆粒可以在塔中被攔截并沉降下來,并進入塔底的溶液槽,最后通過過濾除去。氫氧化鈉堿性調解劑的作用是調節溶液處于弱堿性,有利于清除霾中酸性物質,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是一種典型的乳化試劑,在乳化的過程中,它親油端伸入油性分子中(如正辛醇),親水端伸入水中,并帶負電荷,這就使得油滴可以比較穩定地存在于水中,形成乳化體系。苯甲酸鈉也是一種乳化劑,同時可以起到抗菌防腐作用。正辛醇主要是可以有效地溶解多環芳烴等有害的有機物;丙二醇主要起防凍和潤滑作用,有利于溶液的流動和抗凍性能提高。3.有益效果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含有堿性物質,能夠吸附霧霾中的二氧化硫等物質,混合溶液中主要組成為氯化鋰,溫度低時,混合溶液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實現除濕,而溫度高時,混合溶液中水分向空氣中揮發,實現加濕,因此,可以在同一臺空氣凈化設備中根據需要進行空氣的除濕或加濕過程;此外,本專利技術作為一種高濃度鹽溶液,能夠有效殺滅空氣中的細菌,實現連續穩定的深度除霾、濕度控制和同步殺菌的目的。具體實施方式為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詳細描述。實施例1將30份的氯化鋰溶解于70份的去離子水中,攪拌溶解形成均勻鹽溶液,加入氫氧化鈉0.5份攪拌溶解,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5份,加入苯甲酸鈉0.2份,快速攪拌溶解,最后加入正辛醇0.4份、丙二醇0.5份,攪拌至形成均勻的溶液體系,即形成除霾調濕專用混合溶液。具體使用時,可以按常規填料吸收塔操作方式,將混合溶液從塔頂往下流動,空氣從塔底往上與混合液體形成逆流流動。溶液與空氣接觸,去除其中的有害氣體,殺滅細菌,并能有效吸收其中的霧霾顆粒;溫度低時,混合溶液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實現除濕,而溫度高時,混合溶液中水分向空氣中揮發,實現加濕。性能測試:將流量2000m3/h,高污染的空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其特征在于:該溶液中各組分按重量組成為:氯化鋰或溴化鋰25~35份,氫氧化物的堿性調節劑0.5~2份、乳化試劑0.6~2.5份、醇類吸濕助劑0.1~1份、親油試劑0.2~1份,去離子水60~70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其特征在于:該溶液中各組分按重量組成為:氯化鋰或溴化鋰25~35份,氫氧化物的堿性調節劑0.5~2份、乳化試劑0.6~2.5份、醇類吸濕助劑0.1~1份、親油試劑0.2~1份,去離子水60~7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氫氧化物的堿性調節劑為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試劑主要由苯甲酸鈉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或十二烷基硫酸鈉組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試劑中苯甲酸鈉在溶液中的重量含量為0.1~0.5份。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除霾調濕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類吸濕助劑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彩華,石廣桃,
申請(專利權)人:馬鞍山漢德綠色建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