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180°彎頭制造模具。屬管道連接件(管件)制造模具技術 領域。(二)
技術介紹
在本技術作出以前,以往的180°彎頭(如圖1)制造模具由下模和上模兩部分組 成。其下模上端面沿圓向方向開設有一個半圓弧形的型腔,該型腔的形狀與18(T彎頭的形狀 相一致,其上模上端面為一半圓弧形平面,上模下部形狀與所述下模的型腔凹凸相配合。該模 具存在以下不足下模的耐磨性較差,下模的型腔邊緣很容易被磨損掉,需經常更換整個下模。 這大大增加了180。彎頭的制備成本。而對于鈦合金薄板小半徑180。彎頭,由于鈦合金薄板 板材較薄,延伸與收縮性較差,硬度又高,致使所述下模的型腔邊緣磨損現象更嚴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耐磨性好、特別適用于制作鈦合 金薄板小半徑180。彎頭的鈦合金薄板小半徑180°彎頭制造模具。 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鈦合金薄板小半徑180°彎頭制造模具,由下模和上模兩部分組成,所述下模上端面沿圓向方向開設有一個半圓弧形的型腔,該半圓弧形的型腔的形狀與180°彎頭的形狀相一致,所述型腔外圍的下模上端面嵌置有一半圓弧形的耐磨環,所述型腔內周的下模上端面上復合有一月牙形耐磨板;所述上模上端面為一半圓弧形平面,上模下部形狀與所述下模的型腔凹凸相配合。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在鈦合金薄板小半徑180°彎頭的下模型腔的外圍和內周分別設置有耐磨環 和耐磨板,以保護下模型腔內外邊緣不易被磨損掉,這大大提高了下模的耐磨性,降低了鈦 合金薄板小半徑180°彎頭的制造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涉及的小半徑180°彎頭外觀圖。 圖2為本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鈦合金薄板小半徑180°彎頭制造模具,所述模具由下模(1)和上模(2)兩部分組成,所述下模(1)上端面沿圓向方向開設有一個半圓弧形的型腔(1.1),該半圓弧形的型腔(1.1)的形狀與180°彎頭的形狀相一致,所述上模(2)上端面為一半圓弧形平面,上模(2)下部形狀與所述下模的型腔(1.1)凹凸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1.1)外圍的下模(1)上端面嵌置有一半圓弧形的耐磨環(1.2),所述型腔(1.1)內周的下模(1)上端面上復合有一月牙形耐磨板(1.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國臣,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揚子管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