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鍋爐內小曲率半徑管子彎制方法。一種小曲率半徑管子彎制方法,包括二道加工工序,第一道加工工序是在彎管機上彎制成管子彎曲半徑R=1.35~1.6管子直徑D,第二道工序對第一道彎制后的管子進行加熱,在液壓機上彎制、校正。在液壓機上通過左右頂出油缸帶動夾模將管子彎制成R=D,再通過校正伏模對管子進行校正,保證管子的橢圓度和兩直端的節距。彎制方法簡單易實行,設備投入少,成本低。(*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鍋爐內。
技術介紹
生活垃圾爐內的關鍵設備,包括蒸發器、過熱器、省煤器需要大量的小曲率半徑管子,如管子彎曲半徑R/管子直徑D≤1。按工業鍋爐標準JB/T1611-93 5.2.1通球驗收標準,當R/D≤1.4,就不定數據,說明當管子彎制半徑R≤1.4D時屬于小曲率半徑,從工藝上制作就很困難,所以在工業鍋爐設計中的管子彎曲半徑R均大于1.4管子直徑。國外對是采用在管子內灌注黃沙并加熱后再彎制,由于彎制時管子壁厚變形嚴重,有的達不到管子的通球試驗要求,因此成本較高,制約了生活垃圾爐的生產制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彎制時管子壁厚變形嚴重,達不到管子的通球試驗要求的缺陷,提供一種新的,該彎制方法采用先彎制大彎曲半徑,再彎制小曲率半徑的二道工序加工方法,實現對小曲率半徑管子的彎制,彎制后的管子符合有關技術標準的要求,彎制方法簡單易實行,設備投入少,成本低。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包括二道加工工序,第一道加工工序是在彎管機上彎制成管子彎曲半徑R=1.35~1.6管子直徑D,第二道工序對第一道彎制后的管子進行加熱,在液壓機上彎制、校正。上述,所述第二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對第一道工序彎制后的管子整體加熱,溫度在800~1000℃;2)在液壓機上通過左右頂油缸頂住夾模的左右兩半夾模完成管子收成R=D狀;3)再經液壓機主油缸通過上下伏模對管子進行校正。上述,所述第一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對管子內加熱,溫度控制在800~850℃,加熱長度為管子圓弧長度;2)在彎管機上對管子內壁和外壁同時施加彎制力,使得彎管機的主動輪和被動輪同時轉動,將管子彎制成R=1.35~1.6D;3)再對彎制成的管子進行整形處理。上述,所述第一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在常溫下,在彎管機上對管子內壁和外壁同時施加彎制力,使得彎管機的主動輪和被動輪同時轉動,將管子彎制成R=135~1.6D;2)再對彎制成的管子進行整形處理。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二道彎制加工工序,先對小曲率半徑管子采用現有的彎制方法彎制成R=1.35~1.6D,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加熱,在液壓機上彎制、校正后完成小曲率半徑管子的彎制。在液壓機上通過左右頂出油缸帶動夾模將管子彎制成R=D,再通過校正伏模對管子進行校正,保證管子的橢圓度和兩直端的節距。彎制方法簡單易實行,設備投入少,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液壓機結構示意圖,圖2為伏模結構示意圖,圖3為夾模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A-A剖面圖,圖5為小曲率半徑管子彎制示意圖。圖中1液壓機本體,2上下伏模,3左右頂油缸,4夾模,41左邊夾模,42右邊夾模。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對于管子直徑D=38×5.5,彎曲半徑R=38,彎曲角度α=180°+2β=192°,管子材料ST35.8、15CrMo,參見圖5。第一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對管子內加熱,溫度控制在800~850℃,加熱長度為管子圓弧長度;通過加熱達到管子內壁減少擠壓力,相對外壁拉伸也減少的目的。2)在彎管機上對管子內壁和外壁同時施加彎制力,使得彎管機的主動輪和被動輪同時轉動,將管子彎制成R=1.5D的180°U形彎管;3)再對彎制成的管子進行整形處理。使得管子的橢圓度、減薄量、流通截面符合JB/T1611-93的要求。第二道工序對第一道彎制后的管子進行加熱,在液壓機上彎制、校正。參見圖1、圖2、圖3、圖4,第二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對第一道工序彎制后符合技術要求的管子整體加熱,加熱長度為頭部200mm,采用中頻感應加熱,溫度在900~1000℃;2)在液壓機1上通過左右頂油缸3頂住夾模4的左右兩半夾模41、42完成管子收成R=D狀;3)在管子溫度降至850°左右時再經液壓機1主油缸通過上下伏模2對管子進行校正,校正彎管的橢圓度和兩直端的節距。在第一道工序加工過程中也可以采用在常溫下,在彎管機上對管子內壁和外壁同時施加彎制力,使得彎管機的主動輪和被動輪同時轉動,將管子彎制成R=1.5D;再對彎制成的管子進行整形處理的加工方法。實施例2,對于管子直徑D=45×5,彎曲半徑R=45,彎曲角度α=180°+2β=192°,管子材料ST35.8,參見圖5。第一道加工工序同實施例1相同,采用內加熱將管子彎制成R=1.35D的180°U形彎管。第二道加工工序同實施例1相同。經測試,上述實施例1、實施例2彎制成的彎管均通過了橢圓度、減薄量、流通截面和通球試驗的要求。權利要求1.一種,其特征是包括二道加工工序,第一道加工工序是在彎管機上彎制成管子彎曲半徑R=1.35~1.6管子直徑D,第二道工序對第一道彎制后的管子進行加熱,在液壓機上彎制、校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第二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對第一道工序彎制后的管子整體加熱,溫度在800~1000℃;2)在液壓機上通過左右頂油缸頂住夾模的左右兩半夾模完成管子收成R=D狀;3)再經液壓機主油缸通過上下伏模對管子進行校正。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是第一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對管子內加熱,溫度控制在800~850℃,加熱長度為管子圓弧長度;2)在彎管機上對管子內壁和外壁同時施加彎制力,使得彎管機的主動輪和被動輪同時轉動,將管子彎制成R=1.35~1.6D;3)再對彎制成的管子進行整形處理。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是第一道加工工序步驟如下1)在常溫下,在彎管機上對管子內壁和外壁同時施加彎制力,使得彎管機的主動輪和被動輪同時轉動,將管子彎制成R=1.35~1.6D;2)再對彎制成的管子進行整形處理。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鍋爐內。一種,包括二道加工工序,第一道加工工序是在彎管機上彎制成管子彎曲半徑R=1.35~1.6管子直徑D,第二道工序對第一道彎制后的管子進行加熱,在液壓機上彎制、校正。在液壓機上通過左右頂出油缸帶動夾模將管子彎制成R=D,再通過校正伏模對管子進行校正,保證管子的橢圓度和兩直端的節距。彎制方法簡單易實行,設備投入少,成本低。文檔編號B21D7/00GK1565767SQ0312949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4日專利技術者張光達, 朱忠德 申請人:上海四方鍋爐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小曲率半徑管子彎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二道加工工序,第一道加工工序是在彎管機上彎制成管子彎曲半徑R=1.35~1.6管子直徑D,第二道工序對第一道彎制后的管子進行加熱,在液壓機上彎制、校正。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光達,朱忠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四方鍋爐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