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屬煉鐵生產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包括支撐套管和打水管,支撐套管呈水平狀態與爐頂密封罩固定;打水管沿爐喉徑向水平布置,一端插入支撐套管接入冷卻水,另一端密封,密封端不與高爐中心線接觸;打水管管壁上開有向下的噴水孔,噴水孔數量由打水管密封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有效提升噴水霧化效果和均勻性,提升打水效果,縮短預休風時間,防止熱損失;同時更換及安裝方便,可重復使用,一次使用完成后,拆下打水管,只預留支撐套管,并用盲板密封煤氣,實現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方便下次繼續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屬煉鐵生產輔助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鋼鐵市場形勢的不斷變化,冶金企業高爐停開爐的幾率大幅增加;大型高爐由于爐喉面積大,高爐自帶的爐頂打水裝置已不能滿足降料面到風口后停爐的要求,打水不均勻,霧化效果較差;而且隨著煤氣在線分析的普遍應用,爐喉已很少設置煤氣取樣管,傳統的從煤氣取樣孔處安裝降料面打水裝置的做法無法實施;而如果從爐喉安裝十字測溫處安裝打水管,則耗費時間長,需要較長時間的預休風,造成較大的熱損失,不利于降料面開始后的出鐵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有效實現均勻打水,霧化效果好,從而縮短預休風時間,防止熱損失。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包括支撐套管和打水管,支撐套管呈水平狀態與爐頂密封罩固定;打水管沿爐喉徑向水平布置,一端插入支撐套管接入冷卻水,另一端密封,密封端不與高爐中心線接觸;打水管管壁上開有向下的噴水孔,噴水孔數量由打水管密封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多。上述的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所述打水管分為5段,由密封端向另一端順序為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和第5段,第1段、第2段、第3段和第4段的長度相同且管壁上開有向下的噴水孔,其中打水管第1段上的噴水孔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同一條直線上,打水管第2段上的噴水孔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2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水孔數量與第1段上噴水孔的數量相同,打水管第3段上的噴水孔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3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水孔數量與第1段上噴水孔的數量相同,打水管第4段上的噴水孔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4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水孔數量與第1段上噴水孔的數量相同,打水管第5段不設噴水孔。上述的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所述打水管第1段上的噴水孔數量為18個且以相同間距布設,打水管第2段、打水管第3段、打水管第4段上位于同一條直線上的18個噴水孔間距相同;分別過打水管第2段上2條布設噴水孔的直線和打水管中軸線所作的2個平面夾角為45°,分別過打水管第3段上相鄰2條布設噴水孔的直線和打水管中軸線所作的2個平面夾角為30°,分別過打水管第4段上相鄰2條布設噴水孔的直線和打水管中軸線所作的2個平面夾角為15°。上述的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過打水管第2段或打水管第3段或打水管第4段上相鄰2條直線上的每個噴水孔中心所作的打水管橫切面互相平行但不重合。本技術使用時,將6-8套本技術沿高爐爐喉周向平均布設,通入打水管中的冷卻水通過打水管上的噴水孔向高爐下部呈霧狀噴灑;由于打水管分為5段且每段上的噴水孔數量都不相同,位于相鄰2條直線上的噴水孔交錯布置,有效保證了噴水的均勻性,從而提升打水效果,縮短預休風時間,防止熱損失。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可有效提升噴水霧化效果和均勻性,提升打水效果,縮短預休風時間,防止熱損失;同時更換及安裝方便,可重復使用,一次使用完成后,拆下打水管,只預留支撐套管,并用盲板密封煤氣,實現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方便下次繼續使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安裝示意圖;圖2為打水管整體示意圖;圖3為打水管第1段放大圖;圖4打水管第2段放大圖;圖5為圖4的側視圖;圖6為打水管第3段放大圖;圖7為圖6的側視圖;圖8為打水管第4段放大圖;圖9為圖8的側視圖;圖10為本技術安裝完成后的俯視圖;圖中標記為:支撐套管1、打水管2、爐頂密封罩3、噴水孔4、打水管第1段21、打水管第2段22、打水管第3段23、打水管第4段24、打水管第5段25。具體實施方式圖1~圖9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本實施例應用于2500立方米高爐。圖1~圖9顯示,本技術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包括支撐套管1和打水管2,支撐套管1呈水平狀態與爐頂密封罩3固定;打水管2沿爐喉徑向水平布置,一端插入支撐套管1中接入冷卻水,另一端密封,密封端不與高爐中心線接觸;打水管2分為5段,由密封端向另一端順序為打水管第1段21、打水管第2段22、打水管第3段23、打水管第4段24和打水管第5段25,打水管第1段21、打水管第2段22、打水管第3段23和打水管第4段24的長度相同且管壁上開有向下的噴水孔4,其中打水管第1段21上開設以相同間距排列的18個噴水孔4,18個噴水孔4位于打水管管壁上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同一條直線上;打水管第2段22的管壁上開設36個噴水孔4,36個噴水孔4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2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的數量為18個,每條直線上相鄰2個噴水孔4之間的間距相同,分別過該2條直線和打水管2的中軸線所作的2個平面夾角為45°,分別過該2條直線上每個噴水孔4的中心所作的打水管橫切面互相平行但不重合,即2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交錯布置;打水管第3段23的管壁上開設54個噴水孔4,54個噴水孔4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3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的數量為18個,每條直線上相鄰2個噴水孔4之間的間距相同,分別過相鄰2條直線和打水管2的中軸線所作的2個平面夾角為30°,分別過相鄰2條直線上每個噴水孔4的中心所作的打水管橫切面互相平行但不重合,即相鄰2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交錯布置;打水管第4段24的管壁上開設72個噴水孔4,72個噴水孔4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4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的數量為18個,每條直線上相鄰2個噴水孔4之間的間距相同,分別過相鄰2條直線和打水管2的中軸線所作的2個平面夾角為15°,分別過相鄰2條直線上每個噴水孔4的中心所作的打水管橫切面互相平行但不重合,即相鄰2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交錯布置;打水管第5段25不設噴水孔4。圖10顯示,將8套本技術沿高爐爐喉周向平均布設,通入打水管2中的冷卻水通過打水管2上的噴水孔4向高爐下部呈霧狀噴灑;由于打水管2分為5段且每段上的噴水孔4的數量都不相同,位于相鄰2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交錯布置,有效保證了噴水的均勻性,從而提升打水效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撐套管(1)和打水管(2),支撐套管(1)呈水平狀態與爐頂密封罩(3)固定;打水管(2)沿高爐爐喉徑向水平布置,一端插入支撐套管(1)中接入冷卻水,另一端密封,密封端不與高爐中心線接觸;打水管(2)的管壁上開有向下的噴水孔(4),噴水孔(4)的數量由打水管(2)的密封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撐套管(1)和打水管(2),支撐套管(1)呈水平狀態與爐頂密封罩(3)固定;打水管(2)沿高爐爐喉徑向水平布置,一端插入支撐套管(1)中接入冷卻水,另一端密封,密封端不與高爐中心線接觸;打水管(2)的管壁上開有向下的噴水孔(4),噴水孔(4)的數量由打水管(2)的密封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爐降料面用打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水管(2)分為5段,由密封端向另一端順序為打水管第1段(21)、打水管第2段(22)、打水管第3段(23)、打水管第4段(24)和打水管第5段(25),打水管第1段(21)、打水管第2段(22)、打水管第3段(23)和打水管第4段(24)的長度相同且管壁上開有向下的噴水孔(4),其中打水管第1段(21)上的噴水孔(4)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同一條直線上,打水管第2段(22)上的噴水孔(4)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2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水孔(4)的數量與打水管第1段(21)上噴水孔(4)的數量相同,打水管第3段(23)上的噴水孔(4)分別位于與打水管軸線平行的3條直線上且每條直線上的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紀恒,張曉冬,陳黨杰,靳亞濤,馬登榜,李海東,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